考究興寧市水口鎮水口塔,該塔究竟是否真實存在?

網上一直流傳著水口鎮水口塔的傳說,但是很多人都說這塔不存在,本小編也沒有看的過相關的真實水口塔照片及資料,真實性有待考究。下面我們來聽聽網絡上流傳的關於興寧市水口鎮水口塔的傳說:

考究興寧市水口鎮水口塔,該塔究竟是否真實存在?

水口塔座落在興寧市水口鎮北端,離市街約一公里處的美女山。據史載,此塔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塔高九層,約30米,呈八角形,底層角距1.9米,磚石結構,內有螺旋形梯,層層相通,從地面可到達頂層,每層內有塔棚

、窗戶,外有塔簷,建築宏偉,工藝精良。30年代修築的興水公路,從塔的 東側通過,面臨寧江,扼興寧至潮汕水陸交通之要衝,是我市歷史名勝之一。

該塔自建成後,給興寧人民增添了一個遊覽的好去處。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往參觀遊覽。因而民間流傳著不少帶有神奇色彩的傳說。

水口塔高聳入雲。遠觀之,如秀筆寫天書,近視之,似利箭射長空。它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汗血。傳說該塔在竣工封頂時,建塔師傅憑著自己練就的本領,打著雨傘,帶著頭戴竹笠的徒弟,冒險從塔頂凌空而下。不料降落時,大風折

斷了傘骨,吹翻了傘頂,人直線而下,跌落在地下是氣絕身亡。他的徒弟,則憑著竹笠,頂住來風,悠然而下,落入河中,安然無恙。人們既為當時建築大師 精良的工藝而讚歎,又為當時科學文化落後而帶來的悲劇感到惋惜。

傳說塔建成後,由主建主位舉辦隆重的落成典禮,邀請有效者和知名人士參加慶典活動。群賢畢至,士女如雲、熱鬧非常。當時有一士紳,帶著他年僅十歲的孫子赴宴。席間,主持人要與會者,以塔為題賦詩一首,以助酒興。此紳

幹胸無筆墨,心急如焚,久久不能成詩,眼見宴席一再拖延,弄得在座的 人好不耐煩。他的孫子,是個聰明伶俐暑思敏捷的“神童”,急中生智,立即為其祖父代勞,口占一絕:“一支文筆透上天,兩邊江水笑連連,左獅右象塞水口

,囤水江河萬萬年。”內容含蘊,意境清新,博得在主坐賓客的陣陣掌聲,,在群眾中傳為佳知。

考究興寧市水口鎮水口塔,該塔究竟是否真實存在?

嘉慶十年,江南泰州進士仲振覆,出任興寧知縣,走馬上任,乘船而上,一路吹吹打打,鳴鑼開道,好不威風。到了水口塔附近,忽見靈山秀水,碧水藍天,寶塔矗立其間,雄偉壯觀、別具風采,忙令左右停鑼息鼓。喟然曰:“此

乃風水寶地,興寧必出大人物,且勝我萬倍也。”

原來傳聞仲大爺,篤信風水,精通堪輿之術,他認為水口塔具有靈氣,能主興寧興旺繁榮,迭出奇才,且不在己之下。即令停鑼息鼓,以示不敢藐視之意。

稍後,官船繼續前行,進入鹽米沙(地名)、只見河面變寬,水速轉緩,流沙滾動,大有頓失滔滔之勢,回頭一看,水口塔象是擋住江水的去路,使穢物不能暢通而下,令人失其靈,地失其秀、面對此情此景,他喟然長嘆:“興寧

壞在這座水口塔,此乃羅星塞水口,出不了大人物。”隨即令侍從繼續鳴鑼擊鼓,飲酒作樂。這雖是迷信之言,卻也反映了當時對水口塔的神化。其實此塔並不神秘,只是在建築藝術上,高人一等,在地理環境上,得天獨厚。清末先賢

胡曦有《登水口塔》詩云:“水口行舟路,臨流一塔懸,涯魚俯危石,篷蝶溯前川,過化特殊陳跡,尋詩有昔賢。青山餘綠樹,低首又飛泉。”

獅子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國人民向有舞獅的習慣。在**戰爭期間,坭陂鎮陳屋村年僅十八歲的青年陳展欣是一位“打(舞)單獅”的高手。從小就一身舞單獅的本領,能頭頂獅頭跳過兩張並排的八仙桌或一架風車。他身如飛燕

,快若靈猴,動作優美,所到之處,觀者如潮,無不擊掌讚歎。一日無事,忽動暢遊水口塔之興,遂與同伴從坭陂坐船沿江而下。及至,站在塔前,遠山近水,靈水秀色,已有三分醉意。他們拾梯而上,行至頂層,憑窗遠眺,只見雲海

茫茫,山巒重疊,森林蒼蒼,景色如畫。一向好勝心強的陳展欣,越看越高興,恨不得飛離寶塔,雲遊四海。同行的陳發生看他如此入迷,一本正經地對說他:“你敢在塔簷環遊一週,那就算你高強,今天吃飯就我請了,包你酒足飯飽

。”話畢,只見他身懸窗外,毫無懼色,手攀塔身,且行且下,似尋覓,似凝思,遠視之,如雜技演員走在鋼絲繩上,令人不寒而慄,約莫過了十分鐘,忽然有人一聲尖叫:“糟了”。嚇得在場的人呆若木雞,其實是一場虛驚,只是一

只老鷹掠過此塔,擋住陽光,一時視線模糊而已,待大家定神一看,陳展欣已轉了一圈,站在原來的位置上,高喊:“我贏了”。擊掌聲、歡呼聲,經久不息,一場環遊塔身的行動,就這樣勝利結束了。至今仍為趣談。

如果喜歡我們的推薦,就加我們的關注吧。

(圖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