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实现记忆移植 电影情节或成现实

记忆移植,链科技小编只在电影《记忆大师》中看过这样的情节,深感编剧脑洞之大,但同时也联想到如果把一位数学家的记忆移植到小编脑中,那小编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问号了,想想就觉得开心。当然,小编也只是想想,自然知道这是不可的事,但是科学家们却不这么认为,总是喜欢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日前,科学家们对海螺成功实现了记忆移植。

海螺实现记忆移植 电影情节或成现实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实验海螺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海螺进行了训练,通过敲击海螺尾部使其作出防御性卷曲动作。开始时,海螺只会卷曲几秒钟,但是随着敲击的不断重复,海螺的卷曲时间不断延长,最后达到了50秒左右。随后,实验人员从受训的海螺上腹部神经组织中采集了一些RNA,并且注射到另外一组未受训练的海螺颈部,使RNA进入它们的循环系统。当研究人员对注射了RNA的海螺尾部进行敲击时,他们的卷曲的姿势保持了40秒,就好像它们记住了如何对刺激做出反应,而事实上它们并未收到过任何训练只是注射了受训海螺的RNA。而当研究人员对这组中为注射RNA的海螺进行敲打时,他们的卷曲时间与从未受训的海螺反应一样。

海螺实现记忆移植 电影情节或成现实

这一实验的成功,证明了记忆的可移植性,同时也证实了记忆是储存在神经元的核心而并非突触中,终结了长期以来关于记忆储存位置的争议。而为重要的是,这项实验为治疗人类与记忆有关的疾病,比如老年痴呆,提供了可能。因为海螺的神经神经传递脉冲的方式与人类非常相似,如果海螺可以实现记忆移植,这意味着人类的记忆或许也能够被修改、增强或者抑制,这将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恢复记忆。

当然,这项实验的的成功虽然对人类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立刻就能转移人类的记忆,因为实验毕竟是海螺,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还需时日。不过,这一实验的成功也说明了我们距离记忆移植的梦想又进了一步,电影《记忆大师》中的情节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

海螺实现记忆移植 电影情节或成现实

下面小编再来为大家介绍一款链科技成果库项目——自聚集超分子形状记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的自聚集超分子形状记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形状记忆材料由分子量为1,000-500,000的链状线性或支链性大分子组分和串套于大分子组分分子链上的环状分子组分组成,制备方法是先将大分子组分和环状分子组分分别溶于溶剂配制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使大分子与环状分子发生聚集,生成的胶凝不溶物质经漂洗、挥干、干燥,即为制取的超分子形状记忆材料,工艺操作条件也十分宽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