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實現記憶移植 電影情節或成現實

記憶移植,鏈科技小編只在電影《記憶大師》中看過這樣的情節,深感編劇腦洞之大,但同時也聯想到如果把一位數學家的記憶移植到小編腦中,那小編的學生時代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多問號了,想想就覺得開心。當然,小編也只是想想,自然知道這是不可的事,但是科學家們卻不這麼認為,總是喜歡把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日前,科學家們對海螺成功實現了記憶移植。

海螺實現記憶移植 電影情節或成現實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實驗海螺分為兩組,對其中一組海螺進行了訓練,通過敲擊海螺尾部使其作出防禦性捲曲動作。開始時,海螺只會捲曲幾秒鐘,但是隨著敲擊的不斷重複,海螺的捲曲時間不斷延長,最後達到了50秒左右。隨後,實驗人員從受訓的海螺上腹部神經組織中採集了一些RNA,並且注射到另外一組未受訓練的海螺頸部,使RNA進入它們的循環系統。當研究人員對注射了RNA的海螺尾部進行敲擊時,他們的捲曲的姿勢保持了40秒,就好像它們記住瞭如何對刺激做出反應,而事實上它們並未收到過任何訓練只是注射了受訓海螺的RNA。而當研究人員對這組中為注射RNA的海螺進行敲打時,他們的捲曲時間與從未受訓的海螺反應一樣。

海螺實現記憶移植 電影情節或成現實

這一實驗的成功,證明了記憶的可移植性,同時也證實了記憶是儲存在神經元的核心而並非突觸中,終結了長期以來關於記憶儲存位置的爭議。而為重要的是,這項實驗為治療人類與記憶有關的疾病,比如老年痴呆,提供了可能。因為海螺的神經神經傳遞脈衝的方式與人類非常相似,如果海螺可以實現記憶移植,這意味著人類的記憶或許也能夠被修改、增強或者抑制,這將幫助有需要的人士恢復記憶。

當然,這項實驗的的成功雖然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但是卻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立刻就能轉移人類的記憶,因為實驗畢竟是海螺,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還需時日。不過,這一實驗的成功也說明了我們距離記憶移植的夢想又進了一步,電影《記憶大師》中的情節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

海螺實現記憶移植 電影情節或成現實

下面小編再來為大家介紹一款鏈科技成果庫項目——自聚集超分子形狀記憶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現有技術高分子形狀記憶材料的自聚集超分子形狀記憶材料及其製備方法。該形狀記憶材料由分子量為1,000-500,000的鏈狀線性或支鏈性大分子組分和串套於大分子組分分子鏈上的環狀分子組分組成,製備方法是先將大分子組分和環狀分子組分分別溶於溶劑配製成溶液,然後將兩種溶液混合使大分子與環狀分子發生聚集,生成的膠凝不溶物質經漂洗、揮幹、乾燥,即為製取的超分子形狀記憶材料,工藝操作條件也十分寬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