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內蒙古----Inner Mongolia

內蒙古,地處中國的最北方,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生活嘛~妙趣橫生!表現在:騎馬上班上學,水管子裡都是牛奶,高考要考騎馬射箭,一開門就是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

影視作品裡我們是: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八月》取景地呼和浩特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尋龍訣》取景地呼倫貝爾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狼圖騰》取景地烏拉蓋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夜宴》取景地莫爾道嘎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畫皮Ⅱ》取景地克什克騰草原

問:看完這些電影之後,你對內蒙古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答:當然是,內蒙古果然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哪~高考要考騎馬射箭我也就能理解了。

再加上2016年春晚的“神助攻”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導致...

內蒙娃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但這重要嗎?不重要~

勾搭小夥伴親自來用雙腳丈量我們的家鄉,

親自感受這裡的一草一木豈不是更好嗎~?

開啟乾貨哦不吃貨模式

烤羊腿

烤羊腿,是內蒙古傳統名吃烤全羊演化而來的,相傳當時戰事緊急,大廚為了縮減成吉思汗的用餐時間以便大汗多休息,於是將羊腿肉切塊燒烤縮減烹飪時間,沒想到這道“省時菜”居然被大汗格外的鐘愛,於是演變至今成為了一道內蒙古傳統名吃~濃香四溢,色美肉嫩,值得細細品味一番~!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鐵鍋燜面

相傳秦時,蒙恬大將為了修築長城領10萬大軍駐紮春坤山,在巡察村落時蒙恬受啟發將飯菜一齊下鍋烹飪,不但使伙食營養均衡還創造了流傳千古的名吃——鐵鍋燜面。黑色大鐵鍋,排骨、豆角、土豆、調料悉數下鍋之後需要燉一段時間,接著將麵條放入,蓋上鍋蓋,然後經過翻炒,麵條吸收了排骨和蔬菜的湯汁,經過火焰的洗禮後色澤金黃,味道變的格外醇厚,土豆和豆角變得綿軟纏繞在麵條上,一口燜面三種味道~你值得擁有!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蒙式奶茶

說到奶茶,就不得不提南北甜鹹大戰了!作為甜鹹界的牆頭草,豆花,粽子什麼都可以是甜的,但這一次我堅定的站鹹奶茶!由磚茶,牛奶熬製而成的蒙式奶茶。牛奶的醇香與磚茶的清香完美融合,配著炒米、奶豆腐、牛肉乾、果子等配搭,入口的一瞬間,簡直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拔絲奶豆腐

奶豆腐,作為內蒙古奶製品界的扛把子,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和傳統拔絲類菜品做法類似,金黃滾燙的糖汁裹著因受熱變的綿軟卻又彈牙的奶豆腐,甜味和酸味達到最恰當的融合,於此同時奶香四溢,可謂色香味俱全!

釀皮

巴盟釀皮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的一大特色小吃,也稱為面精。因其由產自河套平原的小麥麵粉加工而成,色澤乳白,半透明,麵皮勁道,一碗白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具有色豔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看。

稍麥

稍麥,1937年完成的《綏遠通志稿》中有這樣的記載:“惟室內所售捎賣一中,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演化至今變成了“稍麥”。稍麥,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道名吃,和包子有點像,一兩一兩的賣,經典口味是羊肉大蔥。咬開筋彈的燒麥皮,裡面的肉餡混著湯汁瞬間沁滿整個口腔,完全沒有羊肉味的羶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奇異的香味兒,配著當地特有的磚茶,那滋味絕了。來呼市不吃上幾兩燒麥,等於是白來了。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手把肉

手把肉,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蔥姜作為作料,之後進行烹煮。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肉”。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黃米炸糕

黍子的果實碾磨成粉,作為炸糕的外皮,赤小豆作為餡料,經過高溫油炸,炸糕色澤金黃,外焦裡嫩,軟粘滑潤,適合趁熱沾白糖或直接吃,涼了可就硬了~!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莜麵

由莜麥碾磨而成,分涼、熱兩種吃法,涼吃,以鹽水香醋為底料,尖椒熗鍋混入底料後加入蒸熟的蔬菜條如:土豆、茄子等,Q彈爽滑的莜麵配著浸潤特製湯汁的綿軟蔬菜,原汁原味亦不失爽滑爽口。熱吃,內蒙地區推崇羊肉湯,隨著濃郁的湯汁,莜麵在入口的一瞬間得到昇華~。但無論是涼吃還是熱吃作為內蒙人心中排名前三位的特色美食,你值得擁有!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羊雜碎

“雜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雜碎之主料(又叫三紅)是心、肝、肺,下鍋的時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腸(生油的)、肚(生味的)、頭蹄肉(架碗充數的),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最後配以特製動物油脂和秘製湯料最後經熬製而成,勁彈濃郁有嚼勁的羊雜碎,再配上當地特有的神奇麵點“焙子”,當地人巴適早點的No.1。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蒙古餡餅

蒙古餡餅,蕎麥作為麵皮,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後形如銅鑼,外焦裡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裡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 蒙古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內蒙古旅行攻略,來自美食美景的參考指南

稀果羹

稀果羹,用一個巨大的陶瓷罐裝著,上面壓著幾塊大冰塊。用黑棗、桃幹、杏幹、棗乾等果脯熬製而成,果脯吸收湯汁之後再一次變大,味道酸甜可口,特別有嚼頭。黑棗口感綿軟又補充了稀果羹的細膩,值得一提的是稀果羹必須得冰鎮後才好喝,因此羹湯的裡面會放著幾塊大冰塊原始卻又接地氣,是夏日一道不可多得的降暑佳品!

內蒙古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