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學說與宗教教義並不同

通過用數學的方式表達伏羲的先天八卦,我們發現,伏羲的先天八卦能夠承載的內容和其數學實質實際擁有巨大的數學潛力和底蘊。基於它的數學方向的發展,中國古代至少可以產生上個世紀初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西方的數學發展水平。

但是,承載這種古代數學思想、原始科學思想的墨家,在百家爭鳴之後,逐漸消亡。古人並沒有走上這條數學發展之路,而是將數理文化在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這個數理文化分支變得越發強大。逐漸從學說發展為具有儒教傾向的古代數理文化思想。

如果一個古代學說僅僅是描述一下人生,解釋一下人生或者探討一下人生,探討一下這個學說對於國家的政治可以產生如何的影響,這叫學說;

如果一個古代學說開始指手畫腳的用自己的數學模式約束、規範人生甚至國家的命運,那麼這個學說也就上升為國家指導哲學的地位,不再是學說,而是一種類似宗教的古代數理哲學了。這些內容,在古代是不容探討,不容置疑的。宗教的教義也是如此。

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從歷史形象上而言,電影《孔子》中的孔子更像真實的孔子

研究先秦文化,是在研究學說,也就是這些內容是可商量、可探討、可研究的,可以有不同意見,可以有不同的未來發展方向。如果你認為這些學說是真理、大道,這實際已經是受到百家爭鳴之後的教的發展的思想禁錮了。

同樣一句孔子話,在百家爭鳴的時候是可信可不信,當時的現實也是,沒有一個諸侯國真正使用;只有獨尊儒術之後,就成了不信不行了,別管對錯了。這樣才能產生出封建文化的禁錮,男尊女卑、三從四德也就打著孔子的幌子應運而生。孔子被尊為聖人,很大的程度是為了讓他背上這個歷史文化的黑鍋。

儒學成為儒教性質的數理文化的歷程

孔子的學說對於穩定幾百年的戰國之後的經濟重建起到了休養生息、重建秩序、規範道德的作用,這也是他的學說能夠脫穎而出的歷史時機。

儒家成為儒教性質的數理文化之後,開始走上了極端的發展之路。儒家的學說不再是人生、國家命運的參考書了,而是指導方針了。

儒教的鼎盛在唐宋,從宋朝末年開始,儒教開始走向衰退。之後,蒙古族、滿族的文化壓制,已經使儒教成為一種傀儡文化,不再有儒教的風采、儒教的權威。這反倒使儒教實際成為一種文化底蘊的狀態,重新作為一種學說,被髮展,被檢討。具有西方現代唯心主義思想意味的王陽明的心學也在明朝的時候得以產生,但並沒有成為歷史上的主流文化。

整個這個文化發展過程中,數學的發展成了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沒有國家的激勵機制。國家的激勵機制依然是所謂的科舉制度,將古代的超級大腦們禁錮在窮經白首的狀態中,數理文化人文偏科的一條腿狀態畸形的發展。這種局面,直到鴉片戰爭的失敗,才讓最先覺醒的中國人開始展望世界文化的發展進程。清末的嚴復、張之洞等開始主動地引入西學,形成晚清的洋務運動。

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中國古代文化的融合

中國古代的歷史,現實中並沒有簡單的獨尊儒術,道教、佛教思想都曾影響過封建統治階級的管理方式,儒教的影響程度也有很大的波動。或明或暗,或指點江山,或名存實亡。在這樣的坎坷中,儒家的思想也在慢慢長大、成熟、交融。

歷史上雖有滅佛、辱道的過程,儒教的命運也並非一帆風順。最終,儒教與道教、佛教思想一起,在明朝基本都成為一種文化底蘊的狀態,並基於現實的在思想高層次形成了數理文化一統的思想。

這個時候,你就已經很難分清一個人腦袋裡面到底是儒家還是道家還是受佛教思想影響了。通常一個人本身就是這些文化的交融。入仕用儒;出仕用道;耳順之年開始參禪,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了不同的文化選擇。這些文化不再是矛盾體,而是交融在一起。

在古代科舉制度的刺激下,少數人通過這種科舉制度得以得到晉升、報效國家的途徑以外,元明清三朝的文化發展成績在歷史上並不突出,產生了以市井需求為重點的元曲、明清小說等。

這種文化需求,已經沒有了唐宋文化的高大上,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的精神。出現的文化格調也變得世俗、通俗起來。有些返璞歸真了,更接近樂府詩集的格調了。

這種文化的轉變,實際從唐宋就已經開始。白居易、杜甫、李白等的詩歌,更接近讓當時沒有文化的平民所理解。古代的文化,從甲骨文、數理文化的意象,到給帝王的獻計獻策、家國天下;到仕子的晉身之道,文筆彰顯;終於從民間而來,又回到了民間。直到解放以後的普及性教育,使文化真正深入民間。

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歷史的厚重使中國古代文人有了一種成熟的滄桑感

從樂府的散漫,到屈原的直諫,再到唐詩宋詞的豪放、華麗,以及宋詞中開始湧現的婉約,字裡行間,中國古代的文人在成熟長大。

在研究唐詩宋詞的熱詞的時候發現,在唐詩宋詞中已經隱現了淡淡的哀傷與蕭索。

至《水滸》逆反的釋放,再到《三國演義》的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到《西遊記》的文化的平和,再到《紅樓夢》的隱晦抱怨與出仕的超脫,文人有了幾百年的淡定反思的時間。

歷史上的文人從諫到勸,再到曲筆,再到指點江山,再到流放的蕭索。坎坷的歷史,留下了不同的文字。簡單的模仿使用任何一種文筆方式,都是稚嫩的,不和時宜的。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再次到來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文人也必將會厚積薄發。文人承載著時代感、使命感、榮譽感的重擔,也必將會讓世界再次矚目的。

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待續。。。。。。

寫這一篇的目的很簡單,一些人誤解我是算卦的,實際這是先秦文化和數學的探索,這在受儒家思想影響下的考古和歷史研究中,屬於偏門,屬於缺課。算卦在我這是上了斜道的意思。先秦歷史本來就依稀渺茫,證據有限,所以就會有更多的遐想。只是不要把穿越搞錯了就好。從先秦穿越到現代來玩耍,那就不合時宜了。

我更希望八卦、周易、太極、五行這些古董被供在歷史博物裡,供後人瞻仰,感念祖先的偉大。而不是再重返人間,再入岔路。前車之鑑,忍痛回首罷了。

假如你比算卦的都懂算卦,他還能算什麼呢?

中醫至今引用外國人看著都糊塗的五行,這阻礙了其世界化的腳步。可否用現代的數學,把五行的數表達出來呢?這是我這篇連載未來要做的。

五行的數理中的數的維度比周易高,這一點古代的儒家並沒有告訴你!因為他們供奉的是周易。

中國古代文人思想的變化

連載繼續,明天開始聊太極中的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