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上)

「烽火张垣」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上)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上)

战略反攻前的局势

1946年6月底,国民党以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为起点,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正确地执行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保守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实行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式,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从1946年6月到1947年3月,共歼灭国民党军事力量72万多人)。国民党军队一方面在战场上不断遭受兵力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占领区的扩大,战线的延长,使其兵力越来越分散,再加上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开展,迫使其不得不以重兵来守护其后方交通线和夺回解放区的城市,这使得其机动兵力越来越少,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的方针。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即以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作为其重点进攻的目标。人民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其他解放区的人民军队与此同时展开了对国民党军的局部反攻。

「烽火张垣」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上)

战略反攻前的局势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止,人民解放军在一年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内有46个整旅),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2万人。国民党第一线的突击兵力,已下降到只占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的34%。解放区军民在这一年中所取得的胜利,为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4月9日到5月4日沿正太线向石家庄外围以西出击,歼敌3.5万多人,孤立了驻石家庄的国民党军,控制了正太铁路180公里,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连成一片。6月中旬到7月上旬,又进行了青(县)沧(县)战役和保(定)北战役,歼敌2万人。1947年7月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公布了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一年来自卫战争的胜利发展及主要战绩:一年来晋察冀野战军与地方部队共作战3364次,歼灭敌正规军16个旅,2个团,歼灭敌地方部队16个团,以上总计毙伤国民党军队83576人,俘虏116130人。缴获各种炮974门以及大批武器弹药,收复与攻克县城39座。晋察冀解放军已逐渐由防御转为反攻,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烽火张垣」战略反攻前张家口的局势(上)

战略反攻前的局势

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中,国民党反动派不但在军事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在政治上、经济上也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战争初期,国民党占领了部分大城市,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认为这是他们的胜利和人民解放军的失败,被一时的所谓胜利冲昏头脑,拒绝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一切和平建议,并信口狂言,要在三个月至六个月内打败中国共产党,结果使自己在政治上也走上了死路。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单独召开了伪国民大会,通过了伪《宪法》,并搜罗了一些反动政客,在1947年4月18日表演了所谓改组政府的丑剧。这样,伪国大就成了蒋介石极端孤立的标志。1947年7月,国民党政府又发出“戡乱总动员令”,进一步伸出魔掌,向人民群众要钱、要粮、要人,使蒋管区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境地,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

从1947年4月到5月的一个月内,张家口市的物价即上涨100%至200%,许多商店因此破产。一般市民在高物价重压下,根本无法生活,很多贫民冻饿而死。为弥补其兵力不足,到处抓兵派丁。据统计,仅在蔚县即抓了5000余人,在张家口市捕抓壮丁2826名,许多人家被逼得家破人亡。(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