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洛神并序中描写洛神的部分与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部分,二文有何不同?

YXF18175958137

《洛神赋》和《长恨歌》,和其它大部分古典文学一样,都被后人解读(强加)了很多文字之外的政治寓意等。不理会这些寓意,单纯说其中“描写女性美貌”的部分,两篇作品的对比是很有趣的。

简单来说,洛神赋的描写是“似近而实远”,长恨歌的描写是“似远而实近”。

曹植在作品中,对洛神这个大美女从头到脚细细刻画一番,每个部位都攒词句讴歌,似乎作者本人就站在洛神面前一寸一寸观察过她,但整体的文风,仍然是在写一位“女神”,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那种。甚至他直接写洛神与自己对话约欢,可还是没有近切接触感。

原文节选:“(洛神)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这是曹植自述拒绝了美女邀请,随后洛神就“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总的来说,这美女的作派没有人间烟火气,动不动就飞升了,作品中也以大量的自然植物气候等物衬托她的神仙态。

《长恨歌》相反,白居易几乎没有直接写过杨贵妃的体貌,发髻怎么样,脸怎么样,三围怎么样,这种工笔描画是没有的。他大量使用的是侧面烘托、情景气氛渲染,效果极具挑逗性,几乎可以归为成人文学一类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白写了很多实物,类似于特写镜头,让读者(观众)根据这些活色生香的特写和大场景,自己去脑补关键情节,从而产生很扎实的代入感。


森林鹿

洛神是洛水之神,是一个仙女,自然风华绝代。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具有羞花之貌,且能歌善舞,乃是人间绝色。但是杨贵妃毕竟是人, 不及洛神之形象完美。




曹植的《洛神赋》,讲述了一个人神殊途的遗憾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歌。在我看来,曹植的文学才华要远远高于白居易,虽然曹植和白居易都是文学大家。

曹植没有见过洛神,白居易当然也不可能见过杨贵妃,所以他们对主人的描写就全凭想象力。在两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里,洛神和杨贵妃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


洛神与杨贵妃都是美女,为了描绘她们的美丽,曹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更丰富,其采用了由远到近的手法,“俯而未察,仰以殊观”,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又采用了直接的容貌描写,如“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后面又有许多服饰,首饰,神情描写,可以说描写洛神的美非常全面,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用词华美,震烁古今。


在《长恨歌》里面,白居易赞颂杨贵妃的美只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描写杨贵妃的容貌服饰动作神情都是一两个词语,远远不及《洛神赋》里洛神的详细描写,这也证明了白居易的文采远远低于曹植。白居易用来比喻杨贵妃的美只有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远远少于洛神的大量比喻描写。

《洛神赋》中的结局是人神殊途,依依不舍的离开,是“生离”,《长恨歌》里的结局是“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死别”,更令人痛心惋惜。

《洛神赋》重在描绘洛神的美丽,《长恨歌》重在讲述美丽的爱情悲剧,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绝色的佳人来。

楼阁玲珑五云起,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鸣玉鸾以偕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