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回購背後似乎有大動作

【家電網 HEA.CN 2018年7月7日頭條原創】7月5日,美的集團(000333)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40億元進行回購。家電網瞭解到,如果是次回購方案全部實施,其將成為A股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

綜合主流媒體的報道及美的集團主動公佈的內容來看,本次回購的動機是為了讓美的集團的股價在底部得到支撐,並謀求未來更高的估值。

38年熬成白電巨頭

家電網查閱HEA歷史數據庫時瞭解到,1980年“美的”前身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以美的品牌正式行銷。2014年,美的集團己經發展成為用工總數13萬人,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的綜合性集團。發展至今,美的集團的產品涉及空調、廚電、冰洗等家電產業,擁有國內較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和廚房家電產品群,在2017《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位列450位,利潤排名第208位。

從1980年至今,美的集團已經在中國家電領域經過38年的沉浮,發展成為以白電行業為主的巨頭。除了在空調方面與格力形成雙寡頭壟斷之外,在冰箱、洗衣機等行業也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有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冰箱銷售市場四大品牌份額分別為:海爾系佔比31%、美的系佔比13%、海信系佔12%、長虹美菱佔7%。而2013年-2018年2月,美的旗下的小天鵝洗衣機在國內銷量市場份額由19%增加到30%。

美的集團最近一期財報顯示,美的集團在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407.12億元,同比增長51.35%;實現淨利潤為172.84億元,同比增長17.70%;實現扣非後淨利潤156.14億元,同比增長15.72%;在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7.38億元,同比增長16.70%;實現淨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20.76%;實現扣非後淨利潤50.78億元,同比增長19.11%。

據美的發佈的最新公告內容,美的集團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4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公告顯示,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不低於8000萬股,約佔公司目前已發行總股本的1.2%以上。

在公告中美的集團表示,本次回購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綜合考慮公司近期股票二級市場表現,並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主營業務發展前景、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等基礎上進行。根據美的集團經營、財務及未來發展情況,公司認為40億元的股份回購金額,不會對經營、財務和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美的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財年集團淨資產為737億元,貨幣資金餘額483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66.58%。假設此次回購資金40億元全部使用完畢, 按2017年審計的財務數據測算,回購資金約佔公司總資產的1.61%,約佔公司淨資產的5.43%。

回購背後似乎有大動作 或與美的轉型相關

證券人士告訴家電網,一般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存在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防止兼併和收購,美國菲利普石油公司在1985年為防止行業兼併動用了81億美元收購8100萬股本公司股票;為了防止外國資本侵吞,西方國家放寬了企業回購本公司股票的限制,並以此作為反制措施。在過去的12個月間,中國證券市場中也出現過類似的自二級市場收購散股並獲得超過5%股權的案例,被俗稱為“舉牌”。目前美的集團市值約為3140億,超過舉牌初始值需要耗及本金及費用資本約160億。但是在美的集團的股權結構中,第一大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2.12億股,相當於流通股34.74%比例,此時若不繼續收購併超過大股東持股比例以達到控制權並進一步兼併的目的,“舉牌”的意義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進一步收集所有市場流通的股權,在實質上將步入“無股流通”的局面,進而可能達成私有化並退市的情形。

其次是在股票價格遠低於企業內在價值時回購股票,使企業的股票市場價格和企業價值保持基本一致。由於過低的股價會使投資人喪失信心,此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以支撐公司股價,有利於改善公司形象,讓消費者重拾信心。2015年“股災”期間,A股多家上市公司股東均採取此處方式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股票回購同時也有發生在公司經營方針和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了使經營規模與資本相稱並減少分派股利的壓力,公司可以購回發行或流通在外的股份並註銷的作用。

據家電網瞭解,在今年3月7日的美的集團年度戰略發佈會上,美的集團發佈了2018年度戰略,欲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為驅動,打造美的版工業互聯網。而在過去至少五年時間裡,美的集團基本上完成了從功能型家電向智能家電產品的轉型與佈局。2016年對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庫卡集團的收購,更是讓美的集團補足了機器人這個產業板塊。在轉型的重要關口,不排除美的為了更好地理清資金鍊和商務關係,持續性地回購股票並在時機成熟時對公司進行私有化。

事實上在製造業中科技驅動型企業中,私有化的案例亦不在少數,其中美國戴爾公司的退市歷程可以參考和借鑑。

第二個戴爾?

2006年,戴爾這家憑藉直銷模式保持著全球PC市場佔有率第一位的公司開始出現危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被惠普奪取。因此,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再次復出,並從各個方面重振公司。那幾年,外界談論戴爾時,使用最多的詞彙便是“變革“和”復興“。不過在面對PC市場下滑頹勢難以挽回以及蘋果、三星等公司推出的平板電腦蒸蒸日上的情況下,2010年,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表露出了戴爾公司私有化的意願。

2013年2月5日,戴爾公司宣佈,董事會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及其夥伴銀湖達成私有化協議。戴爾私有化的傳聞傳遍華爾街,讓該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揚,當年累計增幅達到35%。儘管為了實現轉型,戴爾公司迫不得已採取私有化的手段,但是戴爾在私有化過程中卻得罪了戴爾公司一部分大股東。最終,邁克爾•戴爾不得不提高收購價格,不惜訴諸法院,才得以聯合銀湖資本的 249 億美元收購方案完成對戴爾公司的私有化。在私有化要約完成前,邁克爾·戴爾持有戴爾公司14%的股份,私有化完成後,邁克爾·戴爾的股份達到75%。完成戴爾的私有化後,邁克爾·戴爾一直都在強調,公司私有化是目前戴爾公司的最佳選擇。

金融行業討論上市公司私有化時,有一種理論認為,公眾持股者由於強調短期收益而導致一些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並且私有化之後,公司進行決策和採取行動的效率可以更高。假想美的集團私有化之後,美的相關業務則不必時刻暴露在投資者的嚴密監視下,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其服務業務,完成集團從家電製造商向智能產業化轉型的道路。

雖然戴爾公司與美的集團面臨的境況完全不同,但兩者都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家電行業分析師大膽地向家電網表示,即便當前實現的機率極其低微,但猜測未來美的集團持續回購股份,私有化並退市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是假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