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备受全国人争议,如今他状况如何


九年前,汶川大地震夺去了近7万同胞的生命,而幸存者们的人生轨迹也从此改变。九年过去了,时移世易,在震后人生的重建中,有些人走上了更大的舞台,有些人因此圆梦,有些人想要不被打扰的生活。而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范跑跑”。

“5·12”地震发生时,正在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成为第一个跑出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室的人。10天后,他在网上发文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言论引发网友强烈声讨,并被戏称为“范跑跑”。

铺天盖地的谩骂声接踵而至,集合了懦弱、无耻、缺乏责任心等评判的 "范跑跑"一词广为流传,成为他此生难以揭除的标签。然而,这一夹杂着愤怒情绪的刺耳代号,却远不足以呈现出这个千夫所指者的真实面目。在熟悉的人眼中,他是一个令旁人生羡却不敢效仿的精神裸奔者,逃离毫无归属感的故乡,考入最高学府,却又对之满心失望,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四处游荡。


他曾经说到:虽然中国的大学很烂,北大也很烂,但是它毕竟比我的中学要好一点。进了大学之后,我的思想开始觉醒,我们也学外国历史,读到这个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读到约翰.弥尔的《论自由》,还有读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联合国人权宣言》,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个时候我就开始逃跑了。

如今回想起来,之所以“范跑跑”事件能够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究竟是民众将集体的悲痛转移为对他个人行为的道德审判,还是说范美忠出于本能的行动确实违反了大众做人的底线,亦或是“范跑跑”本身就是媒体蓬勃发展时代的一个牺牲品呢?

我们至今不得而知,但10年后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青年人转变为网民主力,传统伦理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和道德绑架的观念为大多数网民所厌恶,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中更加多元化的声音,面对“范跑跑”事件亦是如此:即便不认可但至少可以理解。这是价值观的多样化,也是时代的进步。


在消失的这九年时间里,范美忠一直研究仁与义,对《庄子》的研究成为了他这几年来生活的重心,他坚持认为自己对庄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内的顶尖水平,甚至开办了研修班和网络课程。

范美忠因此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不仅他被网友戏称为“范跑跑”,还面临着要被学校开除、丢失饭碗的压力。不过,最终他还是留在了光亚学校教书,直到2011年1月辞职,此时距离他进入这所学校工作已有十年了。据了解,现在的范美忠供职于华德福高中,并在撰写《庄子解读》。在饱受争议、思想痛苦的锤炼之后,范美忠和当年一样,依然我行我素10年里,他抛去杂念,潜心研究庄子,庄周一梦,世人独醉你独醒,期待你的“鲲鹏之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