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年轻的“生力军”

北冰: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年轻的“生力军”

人物印象:

在过去的3个月里,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跟随省政协产业扶贫调研组,赴湘西、张家界、常德、永州、郴州、重庆等多地调研,期间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履职,要建到点子上、议到实际处,北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要加大力度挖掘各类产业带的生态和文化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耕文化与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7月3日上午,在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北冰说。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又是一位老委员,北冰持续关注精准扶贫,对于湖南省的产业扶贫工作有诸多思考和体会。

北冰认为,年轻人是助推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生力军。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既要全社会参与,又要有乡村领路人以及有知识、有作为的年轻人参与,这样的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就可以可持续发展。

\对话\

《文史博览·人物》(以下简称“人物”):7月1日,您参加了省政协“聚焦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网络直播活动,通过远程协商和基层的干部群众在线互动,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北冰:我认为这是政协云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充分彰显了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通过政协云,把我们的党务、政务、商务和村务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起来,让老百姓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政协委员如何参政议政,这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事情。这场直播,以及今年5月份,走进邵阳油茶产业扶贫的直播活动,都有力地推动了省政协的产业扶贫工作,也加强了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村民的紧密联系。

人物:您多次参加省政协产业扶贫调研,当前湖南省的产业扶贫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北冰:乡村基础设施不牢,扶贫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劳动力普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扶贫资金相对薄弱等,是产业扶贫中的共性问题。除此之外,产业扶贫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众所周知,我省各市州、县市区都编制了“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产业扶贫没有和这些已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体系、产业路径有机衔接起来。扶贫产业与产业发展战略“两张皮”,这样就导致一些地方扶贫产业缺乏统筹谋划,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整体格局,无法形成产业特色,难以打造支柱产业。

人物:您在发言中提到“要推进产业扶贫高质量发展”,对此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北冰: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以产业发展战略统筹协调产业扶贫,推进产业扶贫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战略的对接。产业扶贫一定要对接好产业发展战略,把它落到产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去,使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同频共振;

二是构建绿色扶贫的产业体系。我省贫困地区都具有绿色资源比较优势,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应该成为解决我省扶贫产业不平衡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议省政府围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在贫困地区打造具有集群效应、产能效应、市场效应的农产品经济带。

三是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未来三年将是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一定要主动有机衔接,全方位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去,借乡村振兴战略之大势,系统性解决产业扶贫中所遇到的重大瓶颈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四是做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是我省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我省村级集体经济的现行标准是5万元,但达标的只占15%,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数字显然是无法支撑、助力产业扶贫的。所以,我们必须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人物:产业扶贫过程中,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些和产业扶贫有关的故事或案例?

北冰: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包括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很多给予我们启发的案例。比如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策源地。这个村里过去是穷山恶水,但是为了解决落后的面貌,全城上下同心同德,不计个人的利益,在贫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光是年轻人,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都非常投入地开展扶贫工作。

同时,贫困地区的村干部不计个人利益,有的甚至倒贴微薄的工资,不知辛劳地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我们在石门县调研的时候,听到扶贫人员讲“三不”,即“周末不准回家,24小时不能关手机,没有重大事情不能离开扶贫岗位”。他们以“5+2,白加黑,8+x”的工作模式,忘我地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这些扶贫路上的一线领路人,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恐怕是很难完成的。

此外,年轻的村官、大学生,其中既有美国的硕士,又有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放弃在城里的优越待遇,到乡下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扶贫,这令我尤为感动。他们扎根农村,对农民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手把手地教农民各个领域的技能,为助推乡村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在卫生条件不佳的乡村,蚊虫叮咬的环境下,都能克服各种困难,让我很受触动。他们应该是助推我们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人物:正如您所说,贫困地区条件很艰苦,但是又需要发挥年轻人的力量,那么如何让年轻人扎根在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