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价格已略调,市场价格定下降,农民怎么保证种稻收益不降低?

钟情三农以为,如果今年的稻谷生产过程一切顺利,最终产量也和往年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今年的稻谷市场价格肯定会比去年要低一些。至于说降低的金额多少还是和托市收购价格的下调有关。

根据有关要求,本年度的稻谷托市政策调整后,早籼稻,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将会下调0.1元每斤左右,幅度不到百分之十。而粳稻的市场价格下降则会较大,将会达到0.2元每斤左右,降幅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

为何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降幅不如粳稻呢?倒不是因为粳稻口感好就对其网开一面,而是前两者已经是第二次价格调整了,所以下降幅度就不再那么大了。

那么,稻农们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今年的种植收益不降低呢?

下面,笔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稻谷市场显“三高”,去库存压力巨大。

托市价格已略调,市场价格定下降,农民怎么保证种稻收益不降低?

那么,为何这两年稻谷托市价格开始逐步下滑呢?这还要说一说目前我国稻谷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那就是三高现状既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了限制稻谷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尽早把它解决掉也算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稻谷种植的历史,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大米也是中国人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有一大半以上的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所以我国的稻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都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笔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17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高达,位居世界前列,总产量更是超过了2亿吨,占据了全球稻谷总产量的百分之30左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稻谷产量第一大国。我国每年大量的稻谷供给量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人们提供了足够量的粮食供应,不再让人饿肚子。

但是,我们也有丰收的烦恼,让人颇感头疼。

供需结构失衡,稻谷种植结构需调整。

托市价格已略调,市场价格定下降,农民怎么保证种稻收益不降低?

但是,我国稻谷供需现状也并非那么美好,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优质稻谷和大米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在国内中高端大米市场领域,进口大米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国产大米只能偏安于一隅,很难有大的作为。

目前我国稻谷种植面积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稻谷,产量较高但是质量一般口感也不出众,这样的稻谷已经严重的供过于求了,而且价格还没有优势,比进口大米贵了不少,市场认可度不高,利润还小,企业都不愿意加工,大量的稻谷只能存在于临储仓库中。

托市价格已略调,市场价格定下降,农民怎么保证种稻收益不降低?

就这样,我国拥有者世界上最高的稻谷产量,却还要进口着总量高举不下的外国大米,在临储仓库里还有近亿吨的库存,如果再不进行收储制度改革,以此来促进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国内稻谷产业发展只会是越来越糟糕。

所以,来年的话,不妨种点优质稻吧,产量虽然不高但只要能够卖上好价钱,收益也不会太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