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價格已略調,市場價格定下降,農民怎麼保證種稻收益不降低?

鍾情三農以為,如果今年的稻穀生產過程一切順利,最終產量也和往年差別不大的情況下,今年的稻穀市場價格肯定會比去年要低一些。至於說降低的金額多少還是和託市收購價格的下調有關。

根據有關要求,本年度的稻穀託市政策調整後,早秈稻,中晚秈稻市場價格將會下調0.1元每斤左右,幅度不到百分之十。而粳稻的市場價格下降則會較大,將會達到0.2元每斤左右,降幅達到了百分之十以上。

為何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降幅不如粳稻呢?倒不是因為粳稻口感好就對其網開一面,而是前兩者已經是第二次價格調整了,所以下降幅度就不再那麼大了。

那麼,稻農們在此背景下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證今年的種植收益不降低呢?

下面,筆者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稻穀市場顯“三高”,去庫存壓力巨大。

託市價格已略調,市場價格定下降,農民怎麼保證種稻收益不降低?

那麼,為何這兩年稻穀託市價格開始逐步下滑呢?這還要說一說目前我國稻穀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那就是三高現狀既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高,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了限制稻穀市場發展的一個重大隱患,儘早把它解決掉也算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稻穀種植的歷史,我們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稻穀的國家,大米也是中國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有一大半以上的國人以大米為主食,所以我國的稻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一直都是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

筆者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17年我國稻穀種植面積高達,位居世界前列,總產量更是超過了2億噸,佔據了全球稻穀總產量的百分之30左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稻穀產量第一大國。我國每年大量的稻穀供給量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也為人們提供了足夠量的糧食供應,不再讓人餓肚子。

但是,我們也有豐收的煩惱,讓人頗感頭疼。

供需結構失衡,稻穀種植結構需調整。

託市價格已略調,市場價格定下降,農民怎麼保證種稻收益不降低?

但是,我國稻穀供需現狀也並非那麼美好,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於優質稻穀和大米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在國內中高端大米市場領域,進口大米佔據了主要的地位,賺取了大量的利潤,而國產大米只能偏安於一隅,很難有大的作為。

目前我國稻穀種植面積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稻穀,產量較高但是質量一般口感也不出眾,這樣的稻穀已經嚴重的供過於求了,而且價格還沒有優勢,比進口大米貴了不少,市場認可度不高,利潤還小,企業都不願意加工,大量的稻穀只能存在於臨儲倉庫中。

託市價格已略調,市場價格定下降,農民怎麼保證種稻收益不降低?

就這樣,我國擁有者世界上最高的稻穀產量,卻還要進口著總量高舉不下的外國大米,在臨儲倉庫裡還有近億噸的庫存,如果再不進行收儲制度改革,以此來促進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國內稻穀產業發展只會是越來越糟糕。

所以,來年的話,不妨種點優質稻吧,產量雖然不高但只要能夠賣上好價錢,收益也不會太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