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區鼎山鎮:產業發展帶領貧困戶致富奔康

四川在線消息(袁靜、杜淵)6月25日,在位於巴中市巴州區鼎山鎮的海升現代農業獼猴桃產業園內,一排排整齊的水泥樁立在田間,工人們忙著除草、管理苗木,場面甚是熱鬧。

今年初,巴州區聯合上市企業陝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鼎山鎮流轉土地2000畝,投入資金1.2億元,打造高標準獼猴桃種植示範園區,項目建成後將帶動700餘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致富。

巴州區海升現代農業獼猴桃產業園是該區2017年重點招商引進的農業扶貧項目,主要採取政府扶持引導、業主投入的建設模式,重點發展獼猴桃產業,打造巴州區農業產業高標準獼猴桃示範基地。

投資1.2億元,建設2000 畝獼猴桃產業園

巴州區農業局負責人介紹:“項目將建立一個技術和管理水平先進、標準化水平高、食品安全管理嚴格、並且生態環保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的新技術獼猴桃基地。”

據瞭解,項目預計投資1.2億元,規劃種植面積2000畝,於今年1月1日破土動工,一期總規模為1000畝,二、三期根據一期發展以及產業發展形勢預計擬建4000-5000畝。

目前預計總投資已達8000萬元,建設期限為3年。園區整體機械化作業、標準化生產,項目發展整體配套有生產加工示範園建設,配有國際化高標準溫帶水果冷鏈物流和生產包裝生產線、自動化包裝車間。達產後預計年產獼猴桃3500噸,年產值約4900萬元,將有效助推鼎山鎮白果村、小寨村、蟬池村等村社村民增收致富。

三大收入,完善富民產業鏈

今年初,鼎山鎮白果村村民李代飛成了園區一名內勤人員,負責召集臨時工人。在此之前,李代飛靠著打零工以及種植傳統農作物為生。

在產業扶貧上,園區以海升現代化農業生產示範基地為點,帶動相關產業及當地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通過聚焦產業鏈技術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了特有的扶貧機制,農民可獲得政策穩定性收入、勞務動態性收入、市場經營性收入三大收入,從而有效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

當前,正值園區用工高峰期,獼猴桃樹苗栽種後,需要大量的種植技術員及臨時工進行管護。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用工高峰期日用工量達300人次,年用工工資450萬元。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支付了60多萬元的臨時用工工資。”

 應用“海升模式”,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海升集團是一家享譽全球的中國知名上市企業,主要從事濃縮果汁的加工生產和高端果蔬種植,致力於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其特有的“海升模式”已成為中國現代農業的代名詞。

據悉,在巴州區海升現代農業獼猴桃產業園同樣應用“海升模式”,全部採用荷蘭進口兩年生以上無毒矮砧苗木,採取水泥籬架栽培,引進國外先進的矮砧密植、果園生草、先進水肥一體化系統以及田間作業機械設備、節水灌溉設施,形成科技研發、優選品種、苗圃建設、大田示範、採後冷鏈加工、品牌營銷全產業生產模式。

“‘水肥一體化倒掛式微噴’技術,可將灌溉、施肥合二為一,對每株獼猴桃進行精準施肥,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獼猴桃品質。”園區負責人介紹,依靠傳統種植模式,獼猴桃要4年掛果、8年豐產,畝產1噸,畝產值4000元。而依靠“海升模式”,可3年掛果5年豐產,畝產2.5噸,畝產值達3.5萬元。

巴州區農業局負責人表示:“通過海升集團高端農業項目的示範引領,充分發揮現代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等優勢,進一步放大了綠色生態農業效應,帶動巴州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擴大區域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