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子」,到底用不用掰?今天說清楚了!

有時候,大家在玉米田會發現從玉米根部長出了小丫子(有些地方稱芽子或岔子),這些小丫子就是玉米的分櫱,那麼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這個問題,可謂說法不一。

玉米“丫子/岔子”,到底用不用掰?今天說清楚了!

首先,瞭解一下玉米分櫱產生原因。

1、生理原因:玉米屬於禾穀類作物,分櫱是禾穀類作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玉米的生長期,玉米每個節的葉腋處都會形成一個腋芽,一般情況下,除植株頂部5~8節葉腋處的葉芽不發育以外,其餘腋芽均可發育。正常情況下,玉米第13或14節間的腋芽會發育成果穗。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玉米的頂端優勢受到了抑制,玉米基部的腋芽就會形成分櫱。

2、品種特性:有些品種分櫱性強,有些品種分櫱性弱。密植品種分櫱多些,稀植品種分櫱少些。

3、密度:同一個品種,種植密度小的時候,容易發生分櫱現象,種植密度大的時候,不容易發生分櫱。

4、播種時間:同一個品種,播種早的,分櫱多一些,播種晚的分櫱少一些。

5、土壤肥力:玉米在苗期,如果底肥施用過多,土壤肥力比較高,且土壤溼度適宜,幼苗在生長期過於旺盛,有利於玉米的分櫱發生。

6、苗期高溫乾旱:玉米苗期如遇到高溫、乾旱的不利氣候條件,玉米的生長受到影響,頂端優勢受到了抑制,而此時光照強度比較大,製造的養分比較多,從而促使植株產生較多的分櫱。

7、病蟲害的影響:玉米在苗期,如遇病蟲害危害嚴重,使玉米頂端優勢受到了抑制,同樣有利於玉米分櫱的發生。

玉米“丫子/岔子”,到底用不用掰?今天說清楚了!

玉米“丫子”

其次,分櫱(丫子)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1、不去丫子,能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

玉米的葉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去分櫱比去分櫱的葉面積多,為玉米產生更多的幹物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丫子的營養會轉移到主莖果穗上

在玉米開花後和灌漿期間,果穗是需要營養最多的器官,此時,分櫱開始萎蔫,養分逐步輸送到果穗。

3、丫子對玉米的其他影響

①增加了根系數。

②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分櫱後形成較大的葉冠層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故分櫱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乾旱。

③掰除丫子造成傷口,增加土壤中病菌的侵入幾率。

最後,玉米分櫱對產量有影響嗎?

玉米產生分櫱時,大家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分櫱的存生或生長會同主莖爭奪養分水分,最終造成玉米減產。很多研究表明,在玉米分櫱不形成果穗的情況下,分櫱經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養分會向主莖轉移,從而供應主莖果穗的生長。當分櫱形成果穗時,主莖與分櫱之間養分互不轉移。

通過田間調查和跟蹤發現:在玉米苗期或大喇叭口期產生的分櫱,8月初分櫱開始退化,萎縮。到8月底,分櫱基本全部幹縮。到10月份收穫時,除地頭極個別分櫱仍存活外,田間分櫱全部萎縮。通過後期對玉米測產發現,玉米分櫱對玉米產量無影響。

玉米“丫子/岔子”,到底用不用掰?今天說清楚了!

玉米“丫子”已經退化

綜上所述,種植玉米過程中發生玉米分櫱時不需要專門消耗時間消耗人工去田間掰除分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