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2009年开始,面对古蔺县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差、现代化种植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匮乏等现状,县国土局在德耀镇、桂花镇等22个乡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包括47个子项目,涉及74个村,惠及群众22万余人,在为群众增地促收的同时,大大加速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德耀镇:水田整理造就种养致富新模式

5月24日,德耀镇凤凰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一早就聚满了村民,他们一个个有说有笑、兴奋不已。原来当天是凤凰村“稻田养鱼”项目鱼苗投放日。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德耀镇水田整理

据了解,稻田养鱼是一种共生、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殖,一田多用、一水多用的效果。该模式一方面可让鱼儿在稻田内以杂草和害虫为食, 提升肉质且味美不腥,同时鱼的排泄物又能增加水田的肥力,有利于水稻增产;另一方面,为了鱼儿的存活,稻田内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这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还让种植出来的大米成为了无公害有机产品,销售价格实现了翻倍增长。

凤凰村的致富新模式主要得益于县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水田整理项目,2017年底,德耀镇共进行水田整理3544.62亩,并配套高标硬化田埂2614米。田埂的硬化解决了水田漏水的“历史难题”。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德耀镇稻田养鱼

“不用再抽水、放水,请人整理田坎,少了好多活路也节约钱,现在的田坎又好走路,真的是个好工程。”凤凰村7组村民赵世琴对国土局这一项目充满了感激,为了增加收入,自家的3亩稻田里都养了鱼。

桂花镇:田间治理实现便民利民新生活

6月的桂花镇田坝村一片葱郁,党群服务中心前的荷塘里荷花正次第盛开,61岁的田坝村6组村民张存仁正在水泥砌的田埂上行走查看着放水情况,忙完一圈下来脚上的布鞋仍干干净净、滴水不沾,然而去年这时,穿着布鞋干农活的日子他想都不敢想。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桂花镇格田整理

“以前田坎很窄,晴天走路都费力,雨天就不要说了,全是泥浆,不注意就要滑倒,每次来看水放水都要整一身泥巴回家……”回想着以前干活的情景,张存仁皱起了眉头。

2017年7月,桂花镇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到12月工程竣工时,桂花镇实现坡改梯391.71亩,格田整理747.33亩(新建硬化埂5334.3米),旱地整理2277.69亩,水田整理637.62亩。新建100m³蓄水池6口,新建田间道涵管129米,整治沟渠25条,总长2892.4米。整治3m宽田间道1917米,整治3.5m宽田间道2991米,新建错车道11处,整治0.8m宽生产路3617.9米,整治1.0m宽生产路1222.6米。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桂花镇格田整理

“现在干活路就越来越轻松了,以前施肥收割那些还要用背篓背,扁担挑,现在一个手推车就解决了。”如今路好了,出行方便,干活轻松,张存仁脸上的笑容久久散不去。

丹桂镇:坡改梯成就增地促收新发展

进入6月,丹桂镇正丰村和金华村的坡改梯项目建设也进入了尾声,站在坡底放眼望去,石头堆砌的高坎整整齐齐,水泥铺就的路面宽敞平整。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丹桂镇坡改梯项目

“这里以前是大坡,坡度太大了种啥子都不方便,少部分农民种点庄稼也没啥收成,十多年前就丢荒了,农民没了土地就没有收入,再加上一些其他致贫原因,我们村就成了贫困村。”正丰村村长雷登辉说。

直到2017年年初,丹桂镇正丰村、金华村土地平整工程正式实施,正丰村的贫困现状才终于有了改变。整个工程包括坡改梯1109.4亩,格田整理237.08亩,旱地整理4164.01亩,水田整理1654.57亩,工程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约800亩,土地平整的同时生产路也随之修缮完毕。土地平了,道路通了,正丰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决胜脱贫攻坚:惠农增收!古蔺这个项目惠及22万人……

丹桂镇坡改梯项目

据了解,土地治理成功后,丹桂镇党委政府将因地制宜,借势而上,确立大力发展猕猴桃、甜柿种植和肉牛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在正丰村全力打造集种养循环、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避暑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并采取“龙头企业+投资业主+大户+农户+贫困户”的多元利益链结投资机制,由政府统一组建管理公司和合作社,免费向农户提供猕猴桃种苗、甜柿、有机肥、和全程技术服务,并与农户签订产品包购订单,项目建成后,参与农户每户可增收9500元以上,务工户和搬迁户每年可增加收入13000元以上,可带动135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初审:刘增明

终审:李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