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杯淘汰赛的加时赛现在不采用突然死亡法了?

风语

金球制,也就是突然死亡法。

具体来说,是指淘汰赛中两支球队,在正常90分钟比赛时间内打平,将需要进行上下半场各15分钟的加时赛。如果一支球队在加时赛中率先进球,那么比赛就立即结束,该球队获得胜利,这一进球就称为金球,类似橄榄球或冰球比赛中的突然死亡法。

金球制源起1990世界杯。当届世界杯,卫冕冠军阿根廷队踢出前所未有的“反进攻”足球,七场比赛打进5球,就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倾向进攻的巴西队、南斯拉夫以及东道主意大利,先后死在阿根廷的防守反击下。

赛会结束后,国际足联就立即筹划新规,制止阿根廷这样过分保守的足球风格。1992年欧洲锦标赛,丹麦如法炮制,一路死守挺进决赛,最终上演了丹麦神话。连续两届大赛,夺冠球队都过分防守,完全忽略足球应有的艺术美感,这必将大大损害足球运动的商业价值。

于是,金球制应运而生,目的就是鼓励进攻。1993年起,国际足联在多项低级别赛事中,尝试金球制胜的新规,并且取得一定效果。随后的1996欧洲杯上,正式引进金球制,德国前锋比埃尔霍夫顶进了国际大赛中的第一粒金球。

1998世界杯,金球继续发挥效益,法国后卫布兰科金球绝杀克罗地亚;2000年欧洲杯,法国前锋特雷泽盖金球绝杀意大利。到了2002世界杯,东道主韩国队也因此受益,安贞焕在加时赛绝杀意大利。

也正是韩国人这次绝杀,引起了极大非议,舆论普遍认为金球制太过残酷、不够公平。

笔者的看法是,金球制偶然性太大,一方死守90分钟后,凭借加时赛一个偶然的机会很可能就让对方彻底丧失机会,并不利于足球发展,自此之后,欧足联率先改革引进银球制,金球制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正品足球

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做“金球制”,也就是在加时赛阶段出现进球就结束比赛,进球一方获得胜利,突然死亡法的叫法是源于橄榄球和冰球,不过含义是相同的。

根据资料显示金球制的由来是因为90年世界杯的阿根廷和92年欧洲杯的丹麦队,两队踢着破坏式的功利足球,进球少没有观赏性,国际足联于是寻求改革,此时为了鼓励进攻就出台了金球制。


93年的U20世青赛上金球制第一次正式启用,96年欧锦赛,金球制第一次出现在大赛上,有意思的是,决赛中德国正是利用比埃霍夫的金球制胜拿到了赛事的冠军。98年法国世界杯,金球制第一次进入了世界杯赛场,而这次比赛东道主法国与巴拉圭的比赛的神奇中卫布兰科打入了世界杯历史第一个金球。

另一个比较知名的金球制胜应该是2002年世界杯上韩国队与意大利的那场争议比赛了,记得我是在校园小卖部的电视机收看了比赛,当安贞焕的头球打进的一刹那,整个小卖部都炸开了锅,意大利人黯然出局,不过安贞焕也因为那个进球最终被佩鲁贾队除名。


2003年,因为金球制争议颇多,改良后的“银球制”出现,也就是在单个加时赛中进球不会突然结束,必须踢完这个加时赛,也给了丢球的球队扳回的希望,银球制也是对矫枉过正的鼓励进攻的金球制的一种修订,也是更加合理的体现。这期间金球制和银球制分别被不同的赛事认可,2003年联盟杯决赛,穆里尼奥的波尔图就是依然赛事最佳射手德尔雷的银球进球拿到了冠军,2004年欧洲杯半决赛,后来夺冠的希腊队正是在第一个加时的最后阶段由中卫德拉斯银球制胜,最终打进决赛并击败了斯科拉里带领的菲戈、鲁伊科斯塔、德科、宝莱科斯塔、C罗等人的葡萄牙夺冠,不过2004年,金球制和银球制一并被取消,回到了传统的两个加时各自15分钟的方式。


金球制和银球制的取消主要还是因为突然死亡有违公平竞赛的原则,而过于刺激的突然结果也会给球迷和球员等带来过多的心理伤害,所以被取消也是情理之中,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随着足球不断的进化,以往那些踢消极足球的球队已经不太可能获得太多的胜利可能了,当今足球毕竟还是更讲究攻守平衡的。


杀猪的秀才

突然死亡法剥夺了落后一方追赶的权利,与足球运动倡导的不屈的体育精神相悖,从诞生那天起就遭到了广泛质疑,甚至连因金球淘汰对手而获利的球队都不认可这种赛制。

金球制的初衷是鼓励进攻,也是为了减少点球决胜的概率,结果实行后却让双方更加不敢全力进攻,更加缩手缩脚,让球远离自己的禁区成了双方的首要目标,谁都不想被对方一闷棍打死。鼓励进攻成了鼓励龟缩防守,加时赛反而变得更沉闷,这是国际足联没想到的,被取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南陆堂堂主

金球制,或突然死亡,还有银球制的游戏规则。什么规则大家网络自行。

后来取消了。什么不公平竞争,什么会使双方加时赛更加保守等理由都是虚的。

菠菜、澳盘才是真的。突然死了,突然就没有了很多了。



泪水洗不了过去

辛辛苦苦踢了90分钟,结果在加时赛因对方进球了,突然比赛戛然而止,对落后一方不公平;加时赛,上下各15分钟,就有可能落后一方再进球甚至是逆转……给双方球队足够的对等时间发挥…往往球赛不到最后一刻哨响,都有可能出现绝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