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世界盃淘汰賽的加時賽現在不採用突然死亡法了?

風語

金球制,也就是突然死亡法。

具體來說,是指淘汰賽中兩支球隊,在正常90分鐘比賽時間內打平,將需要進行上下半場各15分鐘的加時賽。如果一支球隊在加時賽中率先進球,那麼比賽就立即結束,該球隊獲得勝利,這一進球就稱為金球,類似橄欖球或冰球比賽中的突然死亡法。

金球制源起1990世界盃。當屆世界盃,衛冕冠軍阿根廷隊踢出前所未有的“反進攻”足球,七場比賽打進5球,就進入了最後的決賽,傾向進攻的巴西隊、南斯拉夫以及東道主意大利,先後死在阿根廷的防守反擊下。

賽會結束後,國際足聯就立即籌劃新規,制止阿根廷這樣過分保守的足球風格。1992年歐洲錦標賽,丹麥如法炮製,一路死守挺進決賽,最終上演了丹麥神話。連續兩屆大賽,奪冠球隊都過分防守,完全忽略足球應有的藝術美感,這必將大大損害足球運動的商業價值。

於是,金球制應運而生,目的就是鼓勵進攻。1993年起,國際足聯在多項低級別賽事中,嘗試金球制勝的新規,並且取得一定效果。隨後的1996歐洲盃上,正式引進金球制,德國前鋒比埃爾霍夫頂進了國際大賽中的第一粒金球。

1998世界盃,金球繼續發揮效益,法國後衛布蘭科金球絕殺克羅地亞;2000年歐洲盃,法國前鋒特雷澤蓋金球絕殺意大利。到了2002世界盃,東道主韓國隊也因此受益,安貞煥在加時賽絕殺意大利。

也正是韓國人這次絕殺,引起了極大非議,輿論普遍認為金球制太過殘酷、不夠公平。

筆者的看法是,金球制偶然性太大,一方死守90分鐘後,憑藉加時賽一個偶然的機會很可能就讓對方徹底喪失機會,並不利於足球發展,自此之後,歐足聯率先改革引進銀球制,金球制慢慢淡出歷史舞臺。


正品足球

更確切的說應該叫做“金球制”,也就是在加時賽階段出現進球就結束比賽,進球一方獲得勝利,突然死亡法的叫法是源於橄欖球和冰球,不過含義是相同的。

根據資料顯示金球制的由來是因為90年世界盃的阿根廷和92年歐洲盃的丹麥隊,兩隊踢著破壞式的功利足球,進球少沒有觀賞性,國際足聯於是尋求改革,此時為了鼓勵進攻就出臺了金球制。


93年的U20世青賽上金球制第一次正式啟用,96年歐錦賽,金球制第一次出現在大賽上,有意思的是,決賽中德國正是利用比埃霍夫的金球制勝拿到了賽事的冠軍。98年法國世界盃,金球制第一次進入了世界盃賽場,而這次比賽東道主法國與巴拉圭的比賽的神奇中衛布蘭科打入了世界盃歷史第一個金球。

另一個比較知名的金球制勝應該是2002年世界盃上韓國隊與意大利的那場爭議比賽了,記得我是在校園小賣部的電視機收看了比賽,當安貞煥的頭球打進的一剎那,整個小賣部都炸開了鍋,意大利人黯然出局,不過安貞煥也因為那個進球最終被佩魯賈隊除名。


2003年,因為金球制爭議頗多,改良後的“銀球制”出現,也就是在單個加時賽中進球不會突然結束,必須踢完這個加時賽,也給了丟球的球隊扳回的希望,銀球制也是對矯枉過正的鼓勵進攻的金球制的一種修訂,也是更加合理的體現。這期間金球制和銀球制分別被不同的賽事認可,2003年聯盟杯決賽,穆里尼奧的波爾圖就是依然賽事最佳射手德爾雷的銀球進球拿到了冠軍,2004年歐洲盃半決賽,後來奪冠的希臘隊正是在第一個加時的最後階段由中衛德拉斯銀球制勝,最終打進決賽並擊敗了斯科拉里帶領的菲戈、魯伊科斯塔、德科、寶萊科斯塔、C羅等人的葡萄牙奪冠,不過2004年,金球制和銀球制一併被取消,回到了傳統的兩個加時各自15分鐘的方式。


金球制和銀球制的取消主要還是因為突然死亡有違公平競賽的原則,而過於刺激的突然結果也會給球迷和球員等帶來過多的心理傷害,所以被取消也是情理之中,另一個主要因素就是隨著足球不斷的進化,以往那些踢消極足球的球隊已經不太可能獲得太多的勝利可能了,當今足球畢竟還是更講究攻守平衡的。


殺豬的秀才

突然死亡法剝奪了落後一方追趕的權利,與足球運動倡導的不屈的體育精神相悖,從誕生那天起就遭到了廣泛質疑,甚至連因金球淘汰對手而獲利的球隊都不認可這種賽制。

金球制的初衷是鼓勵進攻,也是為了減少點球決勝的概率,結果實行後卻讓雙方更加不敢全力進攻,更加縮手縮腳,讓球遠離自己的禁區成了雙方的首要目標,誰都不想被對方一悶棍打死。鼓勵進攻成了鼓勵龜縮防守,加時賽反而變得更沉悶,這是國際足聯沒想到的,被取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南陸堂堂主

金球制,或突然死亡,還有銀球制的遊戲規則。什麼規則大家網絡自行。

後來取消了。什麼不公平競爭,什麼會使雙方加時賽更加保守等理由都是虛的。

菠菜、澳盤才是真的。突然死了,突然就沒有了很多了。



淚水洗不了過去

辛辛苦苦踢了90分鐘,結果在加時賽因對方進球了,突然比賽戛然而止,對落後一方不公平;加時賽,上下各15分鐘,就有可能落後一方再進球甚至是逆轉……給雙方球隊足夠的對等時間發揮…往往球賽不到最後一刻哨響,都有可能出現絕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