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炮和加農炮有什麼區別?

第一軍情

榴彈炮和加農炮是炮兵的當家武器,它倆只是在分工上有些區別;

榴彈炮

主要用於攻擊隱蔽的片狀目標,常使用高爆榴彈,用散開的彈片殺傷有生力量和打擊弱裝甲目標。

這種攻擊目的,確定了射擊方式是間接瞄準,發射時炮管的仰角較大(可達到75度),炮彈出膛速度較慢,軌跡呈彎曲弧線,被襲擊者會感到炮彈呼嘯著從天而降。

加農炮

主要用於攻擊突出的點狀或線狀目標,常使用穿甲彈,直接摧毀堅固防禦堡壘或硬裝甲目標,必要時也可以發射高爆榴彈。

這種攻擊目的,確定了射擊方式是直接瞄準,發射時炮管的仰角較小(一般低於45度),炮彈出膛速度快,飛行軌跡較為平直(低弧線),被襲擊者會感到炮彈迎面而來。

最直觀的區別


榴彈炮炮管較短

炮管長度大約是口徑的20—30倍,整體感覺炮身粗壯。


加農炮炮管較長

炮管長度可達口徑的40倍,整體感覺炮身細長。

看了網友評論,說榴彈炮和加農炮有滑膛炮和線膛炮的區別,這是老印象!為了提高遠程打擊的精度,現代的榴彈炮和加農炮炮管內都刻有膛線(來復線),控制炮彈(旋轉)穩定飛行。只有坦克(一般用於抵近快速射擊)還配置有滑膛炮。


諶人

榴彈炮和加農炮雖然在外表上像親兄弟一樣,然而實際上兩者從攻擊效果以及設計細節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首先,就是兩者在炮管長度的區別,同口徑的榴彈炮和加農炮相比,榴彈炮的口徑和身管的比例總要比加農炮要低很多,所以這導致了榴彈炮的炮口初速往往只有加農炮的三分之二左右,且大角度射擊時也由於炮彈的管內行程較短所以使得榴彈炮的炮彈最遠落點以及炮彈下落時的角度也要比加農炮要低很多,榴彈炮的指揮官和操縱手也知道榴彈炮幾斤幾兩,所以多數給榴彈炮安排可以靠目視確定落點的攻擊方式。

其次,就是兩者在機動平臺上的區別。榴彈炮由於炮管短,後坐力相對較低所以對整體假設結構的強度要求並不是很高,這使得更多榴彈炮都“偷工減料”的選擇了更輕的複合材料來作為炮架的加工原料,更輕的體重使得榴彈炮也可以通過吊裝的方式搭乘空中“出租車”來增加自己的部署速度以及在現代戰爭時的使用彈性,相應的炮兵陣地的變換也要相對加農炮來說要更加靈活,所以倡導什麼都要跟著飛機走的美軍特別喜歡使用複合材料為原料的榴彈炮。

而加農炮長長的身管以及密度更高重量更大的發射藥,使得炮彈有著非常長的加速行程,也因此會帶來更大的後坐力。所以加農炮除了炮管以外的所有結構都要進行額外加強來增加加農炮的發射結構壽命,且更大後坐力使得加農炮很少在沙灘這樣的地方進行射擊。而更長的炮管和結構重量使得加農炮很少搭乘戰場出租車,相取代的是輪式牽引卡車用來幫助加農炮轉移陣地,所以倡導反應靈活介入迅速的西方國家已經很少有加農炮這一編制了。


利刃軍事

我們都知道中國在唐宋時期就應該開始應用火炮技術了,尤其是成吉思汗在西征歐洲時,更是把中國的這一黑火藥技術帶到了歐洲,大大加速了火炮技術的發展。我們似乎也一直以為火炮都是一樣的,都給予大炮的稱謂。尤其是現在,我們經常聽說榴彈炮、加農炮,它們不都是大炮嗎,為何還要起不同的名字呢?

其實這還真不一樣。榴彈炮是一種身管比較短、彈道比較彎曲的火炮。它雖然發射的初速度比較小,但它的射角比較大,彈丸的落角也大,因而殺傷和爆破效果比較好。而且它所採取的多級變裝藥技術,似的榴彈能在實戰中獲得不同的發射初速度,因而非常便於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這就使得它在戰場上主要適用於對水平目標的射擊,能有效殲滅、壓制暴露的和隱蔽物內的有生力量和設施,是破壞工程設施、橋樑以及交通樞紐的有效火力,因而也是地面的主要炮種之一。

而加農炮則是一種身管較長、彈道低伸的火炮。它的初速大、射程遠,適合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進行設計。最著名的要算是1918年德國製造的巨人加農炮—“巴黎大炮”,其口徑達到210毫米,炮身長37米,口徑是其他火炮的170多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距巴黎120公里之外用此炮轟擊了巴黎,一下子震驚了全世界。


第一軍情

嚴格意義上來說,傳統火炮的擊發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擊發炮彈尾部的火藥產生強的推力將炮彈以較高速度推出炮膛。而下文提到的榴彈炮和加農炮也確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火炮,這主要是從兩種火炮一些具體的性能指標來區分的,不是從原理上來判斷。那麼兩者到底有些什麼區別呢?

第一,加農炮的炮管長度往往非常長,有的甚至會超過了自身炮管內直徑的40倍;而榴彈炮的炮管與炮管內直徑的比值則要低一些,主要是20-30倍。

第二,加農炮發射的的炮彈在飛出炮膛的瞬間速度比較大;而榴彈炮在擊發炮彈尾部裝載的火藥時產生的推動力不如加農炮大,所以炮彈在飛出炮膛的瞬間速度要比加農炮小。

第三,加農炮發射出去的炮彈與榴彈炮發射出去的炮彈的運動軌跡不同。榴彈炮的炮彈飛行軌跡相比較而言,更加彎曲,其炮彈軌跡就是典型的拋物線;而加農炮的炮彈發射出去軌跡是水平的一條線,不過受到引力的影響,發射出去距離越遠則下沉越厲害。

第四,兩種火炮的採用不同的瞄準手段。這與兩種火炮的炮彈軌跡密切相關,加農炮炮彈軌跡平直,所以可以像槍那樣直接對準目標擊發,但是遇到障礙物阻擋目標則無計可施;而炮彈軌跡更類似於拋物線的榴彈炮則必須經過計算得出大致的落點。

第五,兩種火炮的作戰功能有所不一樣。加農炮由於可以進行直接的瞄準,適合對單個的目標精確攻擊;而榴彈炮不能通過直接觀測目標攻擊,拋物線一樣的炮彈軌跡還可以攻擊無法直接觀測的目標,所以大多都是進行一個地域面積覆蓋打擊。

第六,加農炮的和榴彈炮的炮彈擊發所用的火藥不同。加農炮打擊精確目標為主,一般擊發所需的火藥沒有變化;而榴彈炮由於是進行概略打擊,一般可以根據需要增減擊發所需火藥來滿足不同距離的需求。

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逐漸出現了一種結合了兩種火炮優點新炮種——“加榴炮”。不久的將來,兩種不同的炮也許會完全結合到一起。


霹靂火軍事



玄天戈

兩種炮的彈道不一樣,榴彈炮式高拋物線發射,而加農炮是直線射擊。榴彈炮式講究的遠程攻擊,最遠距離可以達到50公里以上,如德國的雷神車載炮、瑞典的弓手車載炮,其所使用的都是榴彈炮,拋物線非常高,同時高空攻擊目標,對目標實行炮火覆蓋式的面打擊

加農炮式直線射擊,現在的反坦克炮,高射炮,也包括前期的坦克炮(現在使用滑膛炮)都屬於加農炮的一種,直線射擊距離在5000米以內(高射炮為5000米),是對建築物或裝甲坦克進行穿透式攻擊,這是點打擊,就是為了摧毀單一目標。


疾風之狼

其實很好理解,大可以理解成開槍和丟手雷的區別。

當然這裡先要劃清一下名詞上的區另, 加農炮一詞源於英文:cannon。英文的cannon其實上是大炮的意思,既包含了我們所說的加農炮和榴彈炮。

而國內的話,加農炮主要還是指能依靠高膛壓投射出高初速的動能殺傷型火炮,彈道比較平直,多用於直瞄射擊,當然也可以小幅度的拋物線射擊,和槍彈的殺傷原理差不多,都是依靠彈體自身的動能去撞擊目標。當然有些動能炮彈是可以擊穿目標後引爆內裝的火藥的。

而榴彈炮的話,主要以曲射(拋物線)為主,依靠炮彈內的炸藥爆炸來產生殺傷力。

其實現在的兵器中這兩者的區別並不是特別的涇渭分明,比如二戰時的坦克炮,既可以發射極高初速的穿甲彈,也可以發射殺傷榴彈、錐形裝藥破甲彈、混凝士爆破彈、煙霧彈等等,而現代滑膛坦克炮還能發射次口徑長杆式穿甲彈、炮射導彈。

所以說要理解這個問題,其實炮本身的差別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彈丸的差別,以及發射這些炮彈需要什麼樣的主炮就行了。

比如次口徑穿甲彈最好從能經受超高膛壓滑膛炮中發射,而破甲彈由於自旋會試金屬身流發散影響殺傷力,最好也從滑膛炮中發射,而又由於其內裝的是炸藥,發射的初速也不能過高。

彈丸不帶尾翼的炮彈最好從線膛炮中發射,可以利用膛線引起的自旋來穩定彈丸的飛行狀態。

就舉這幾個例子應該夠了吧。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區別,說白了其實只有炮彈上的區別,炮本身只是為了發射不同的彈藥做了不同的設計而已。


哪是剎車


榴彈炮有蘇式M1938式榴彈炮,和54式122毫米兩種。

122毫米榴彈炮可引爆殺傷爆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

此炮最大射程11800米。最大射速一分鐘五至六發。炮班配備8人。榴彈炮在各大戰役中,起著決定勝利的殺傷武器作用。

加農炮則分85,130毫米等多口徑火炮。加農炮的地位成了軍屬火炮的“常青樹”,其地位無與倫比。該炮性能優勢,火力猛,射程遠,命中精度高。

以130毫米加農炮為例,該炮有效射程27400米,每分鐘射速7至8發炮彈。炮班配備人員9人。

現如今,雖然這些戰功赫赫的榴彈炮,加農火炮己經退役,但是在參戰中,始終受到參戰官兵的讚譽。


雲中賞雲

據我所知這是用射角來劃分的。高拋物線的叫迫擊炮,低拋物線的叫榴彈炮,直射的叫加農炮,現在多是迫榴炮或加榴炮。一門炮的功能作用比單一的多些自然作戰效果高。見過一美國的迫榴炮作戰視頻那射角完全能做到迫擊炮的效果而且精度還高。


彪就是牛

榴彈炮和加農炮主要區別是炮彈發射後彈道不同,榴彈炮炮彈彈道是彎曲的,加農炮炮彈彈道是直射的,造成這些差別是因為炮管口徑與炮身長度比例不同,加農炮炮身長,彈道是直射的,射程遠,但如果目標前面有障礙物時,炮彈會射到障礙物而打不到目標。榴彈炮是曲射的,弾道是拋物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拋物線彈道繞過障礙線打到目標,兩種炮各有特點,適合不同場合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