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式122毫米榴彈炮,誰能介紹一下?

觀察眼

  1951年5月,中央軍委兵工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兵工問題的決定》,根據這個決定,新中國確定製造第一批制式武器。有18種,其中仿製15種,自研3種,在仿製武器中,就有122mm榴彈炮一項。

  

  (大仰角狀態下的M1938型榴彈炮)

  國產122mm榴彈炮的原型是蘇聯M1938型122mm榴彈炮,重2450kg,射程11.8km,該炮是蘇聯陸軍在1939年服役的一款大口徑榴彈炮,性能優良,可用騾馬或者卡車牽引,運用廣泛,是蘇軍裝備數量最大的122mm榴彈炮。

  

  (國產五四式122mm榴彈炮)

  火炮的仿製工作交給了國營第127廠負責,該廠源頭是國民黨第九十工廠,瀋陽解放後改稱東北軍工部瀋陽兵工廠,1951年,因抗美援朝的需要,該廠北遷至黑龍江省,此時炮廠從瀋陽兵工廠分離,遷到齊齊哈爾,改稱為國營第127廠。

  1952年,蘇聯將M38型榴彈炮圖紙交給中國,隨後國營第127廠開始仿製榴彈炮,當時全廠對仿製榴彈炮工作十分重視,從廠長到工人都積極的投入到仿製工作中去,全廠開展了各類比,學,拼,做活動,努力完成仿製任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54年8月,仿製出第一批4門122mm榴彈炮,開創了新中國製造大口徑火炮的光輝歷史!

  

  (122mm榴彈炮的炮彈和彈藥箱)

  9月,經過中央軍委會批准,正式定型為“一九五四年式一二二公釐榴彈炮”。國產122mm榴彈炮性能不落於仿製母型,製造優良,其牽引速度更是超過了蘇聯原炮。

  54式122mm榴彈炮於1956年1月正式裝備人民解放軍,裝備軍師兩級單位,步兵師編有炮兵1團,每團有122榴彈炮兩個營,有24門榴彈炮,是解放軍炮兵部隊的最主要武器,該火炮的服役,標誌著解放軍從“萬國貨”走向了“國產貨”的行列。

  對越反擊:禦敵於國門之外,痛擊越軍炮兵

  

  在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我軍投入的火炮之多,有人趣稱為炮兵反擊戰,而這些參戰火炮之中,最多的正是54式122mm榴彈炮。

  

  (正在開火的54式122mm榴彈炮)

  

  在3月3日中午時分,我軍第164師炮兵團觀察所發現在391高地東側的竹林裡有越軍炮兵和坦克部隊,前觀所立刻向炮兵團上報越軍方位,接到報告後,炮兵立刻集中12門54式榴彈炮向越軍所在方位開火,經過數輪炮擊,發射四百四十餘發炮彈,給越軍以毀滅性打擊。事後偵察兵檢查越軍陣地,發現擊毀越軍105榴彈炮6門,坦克5輛,卡車7輛,擊斃越軍數百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越軍驚呼解放軍的使用了最新式的跟蹤炮彈,根本躲不掉!!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54式122毫米榴彈炮是根據前蘇聯M-30式122毫米榴彈炮仿製而成,於1954年定型並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舊雜式榴/ 山炮,使用 汽車牽引,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的基本火炮。每團2-3營(炮24-36門),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

其改進型54-1式於1966年設計定型,1981年生產定型,該炮現已被83式122毫米榴彈炮代替。54式122毫米榴彈炮採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配有殺傷爆破榴彈、 燃燒彈、 煙霧彈、照明彈等多種彈藥。

性能數據

口徑:121.92 毫米

行軍狀態全重:2500千克

戰鬥狀態全重:2450千克

戰鬥狀態長:6.02米

戰鬥狀態火線高1.2米

行軍狀態長:5900毫米

行軍狀態寬:1975毫米

行軍狀態高:1600毫米

火線高:1200毫米

身管長: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最大射程:11800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離:600米

最大射速:5-6發/分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數:8人

牽引工具:解放CA-30

牽引長:12.8米

榴彈全重:27.36公斤

殺傷面積:40X20平方米

彈藥基數:80發

上世紀80年代參加中越邊境作戰的我軍54式122毫米榴彈炮。

我軍預備役部隊使用54-1式122毫米榴彈炮進行射擊訓練。


崎峻戰史

54式122榴彈炮是中國為替代部隊中裝備的各類型號複雜的繳獲榴彈炮,由蘇聯M-1938式122榴彈炮改進仿製而成。50年代中後期裝備部隊。該炮口徑為122毫米,最大射程11800米,直射距離600米,能發射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最大射速每分鐘5-6發,可使用汽車牽引。每個步兵師的炮兵團轄有2個122毫米榴彈炮營,每個營有3個4門制炮兵連,共裝備54式122毫米榴彈炮24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目前已停產。

而讓這款老炮成名之戰的則是在79對越自衛還擊戰。當時我軍威力最大的壓制火炮當數軍屬和預備炮兵的66式152加榴炮。而在師屬火炮中,及時支援步兵、壓制越軍表面陣地和摧毀越軍工事的大口徑火炮,則首推54式122榴彈炮。

比如,1979年2月28日,在進攻弄壓的戰鬥中,我軍126師師指命令師炮兵群打掉越軍一個前進指揮所。師炮兵群經過偵察地形,確定了敵346師前進指揮所、彈藥庫、糧庫、炮陣地等5個目標座標。為了射擊精確,炮兵趁夜將122榴彈炮向敵陣地推近,當天晚上炮火急襲開始,先以2個122榴彈炮營實施16發急速射,130火箭炮營實施一次齊射,集中射擊弄烏346師前進指揮所。然後各炮營轉移火力,2個122榴彈炮營各發射96發炮彈,130火箭炮營1個連發射72發炮彈,分別向越軍的彈藥庫、糧庫和炮陣地猛烈射擊。將敵前進指揮所全部摧毀。

目前我軍122mm榴彈炮已經實現車載,機動性很強, 火控系統先進,可以發射殺傷榴彈和增程彈,還可以發射穿甲彈,末端制導彈藥,智能炮彈和炮射導彈,如果現在再進行上述戰鬥,射程上足夠保證,不用前移火炮,精度更是沒得說,上述96發炮彈加72發火箭彈,現在幾枚精確制導炮彈即可,並且實現發現即摧毀。(NT)


聯合防務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五四式122毫米榴彈炮 ,是我國在5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122毫米牽引火炮,用以取代當時我軍裝備的各種舊雜式榴/山炮。是我軍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基本火炮。

該炮採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每枚炮彈重量約27公斤,殺傷爆破榴彈的殺傷面積約800平方米。

該炮實際口徑為121點92毫米。全重約兩噸半,炮身管長2670毫米,火炮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約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該榴彈炮不僅可以曲射,也可以直射,直射距離600米。最大射速5-6發/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122榴彈炮一門就是一個班的編制,共八人。行進時由解放30型卡車牽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以後我軍曾把該炮裝在履帶車底盤上,成為吆兩兩自行榴彈炮,增強了該炮的行動越野能力。

該炮是蘇式M-1938式榴彈炮改制而來。蘇式M-1938式榴彈炮,我軍曾在抗美援朝戰鬥中大量使用。雖然該炮在當時已經不先進了,但部隊普遍反映該炮可靠耐用射擊精度也不差,所以我國決定仿製此炮。此炮研製成功後,毛主席親自給研製該炮的齊齊哈爾127兵工廠寫了嘉獎信,這也是毛主席給兵工戰線寫的唯一一封嘉獎信。

該炮的仿製成功使我軍有了可靠的師屬火炮,在金門炮戰、對印自衛戰、對越自衛戰都有不俗表現。此炮在我軍服役達三十多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退役,有一些火炮經批准作為國防教育展品贈給博物館等,繼續發揮餘熱。


每日點兵

54式122毫米榴彈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4年製造的一款師屬122毫米牽引火炮,1954年定型裝備部隊。該炮根據蘇聯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仿製而成,為解放軍炮兵裝備的第一代國產火炮。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志願軍火炮匱乏,為前線部隊加強火力成為軍方高層所直接關心的重大問題。為此,中國軍方緊急從蘇聯採購了一批蘇制武器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根據中蘇雙方達成的採購協議,蘇方將武器的全套技術轉讓給中方,同時允許中方自行生產和製造,並派出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於是仿製蘇聯武器的計劃被提上了議程。

1952年5月21日,中央軍委擬定了關於「兵工問題的決議」,決定利用蘇聯提供的武器圖紙自行製造15種陸戰武器,蘇制M-1938型122毫米榴彈炮位列其中,製造任務由127兵工廠承擔。

1953年127廠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進在蘇聯專家指導下行試製生產,於1954年製造出第一批產品,並成功通過驗收,正式命名為1954年式122毫米榴彈炮,54式榴彈炮定型後迅速列裝解放軍,以取代戰爭時期繳獲的各種老式火炮,使用解放CA-30汽車牽引載具,成為解放軍師屬主力榴彈炮。


FriedrichWang

54式122毫米榴彈炮

中國製造,50年代初期研製定型的122毫米牽引火炮,50年代中後期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舊雜式榴/山炮。本炮系由蘇式M-1938式改進而成,使用汽車牽引。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基本火炮。每團2-3營(炮24-36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為54-1式取代。已停產。

火炮採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

該炮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軍武器裝備大多是從敵人繳獲而來,品種繁多,維護使用十分不便。鑑於此,我國與蘇聯達成協議,引進蘇制武器裝備以替換我軍的舊雜式武器。但要想實現軍隊裝備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單單依靠進口是遠遠不夠的——一則花費巨大,二則受制於人,只有建設自己的軍工業才是長久之計。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行軍狀態全重:2600千克

行軍狀態長:5985毫米

行軍狀態寬:1985毫米

行軍狀態高:1580毫米

戰鬥狀態全重:2455千克

戰鬥狀態長:6.12米

戰鬥狀態火線高1.25米

最大射程:11855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離:600米

最大射速:5-6發/分

口徑:121.92毫米

火線高:1200毫米

身管長: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數:8人

牽引工具:解放CA-30

牽引長:12.8米

榴彈全重:27.36公斤

殺傷面積:40X20平方米

彈藥基數:80發

“1938年式122毫米榴彈炮於1940年開始定型生產。雖然蘇方提供給我們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過的舊炮,但志願軍炮兵使用後反映此炮可靠、耐用、射擊精度良好,所以我國選擇其最終改進型進行大量仿製生產也在情理之中了。”孫曉文說。

仿製此炮的任務由齊齊哈爾的127廠承擔。1952年下半年,蘇聯的圖紙資料陸續到來,127廠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試製生產。僅用一年多時間,仿製的122毫米榴彈炮就研製成功,並於1954年9月試製生產出第一批成品。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團出訪蘇聯,經過多番談判後與蘇聯簽訂了關於中國工廠獲得製造蘇式槍炮、彈藥特許權和蘇式槍炮、彈藥樣品、生產技術資料及必要時蘇聯派遣專家給予技術援助的協定。隨後,蘇聯在1952年初派出了5人專家組在中國考察了3個月。中央軍委在聽取蘇聯專家組意見基礎上,於1952年5月擬定了《關於兵工問題的決定》,決定利用蘇聯提供的圖紙資料自行仿製15種陸軍武器,其中就包括蘇制1938年式122毫米榴彈炮。

中國仿製生產的榴彈炮通過定型驗收後,正式定名為“1954年式122毫米榴彈炮”。由於後來127廠又承擔了新型遠程火炮的試製生產任務,它的生產便調整到了位於太原的247廠。

54式122榴彈炮的成功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使用,使我軍擁有了可靠的火力保障,並經不斷的檢驗與完善,成為當時先進可靠的主流火炮。54式122榴彈炮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陸續退出現役,被新型火炮取代。現在大部分54式122榴彈炮轉入預備役部隊繼續使用,少部分作為國防教育展品在我國各地博物館、紀念館中繼續發揮著餘熱。


利刃軍事

中國製造,50年代初期研製定型的122毫米牽引火炮,50年代中後期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舊雜式榴/山炮。本炮系由蘇式M-1938式改進而成,使用汽車牽引。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基本火炮。每團2-3營(炮24-36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為54-1式取代。已停產。

火炮採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佈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

該炮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口徑:122毫米

行軍狀態全重:2500千克

戰鬥狀態全重:2450千克

行軍狀態長:5900毫米

行軍狀態寬:1975毫米

行軍狀態高:1600毫米

火線高:1200毫米

身管長: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最大射程:11800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離:600米

最大射速:5-6發/分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數: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