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学生补课现象越来越严重?

苹果芯芯

1、补课对于每个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然而为了孩子,没有不愿意花这个钱的。而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很多家庭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校外辅导,于是名师一对一,甚至大学教授也参与进来,让补课愈演愈烈。



2、在家长的攀比中,孩子的补课也加入进来。如果别的孩子是小班,我家的孩子就是一对一,补课竞争让补课的规模越来越大。

很难想象,在比较大一点的城市,还有不补习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我知道的最夸张的案例是,一个大连的家长同时请三个老师给孩子补习高一数学。而一个武汉的高三家长,给孩子找的是大学教授一对一,一个小时两千块!


3、机构的宣传攻势猛烈,有意营造焦虑氛围。培训市场被看成是掘金的好地方,不仅传统的机构不断招兵买马扩大规模,线上教育、人工智能也纷纷加入。成本低,方便可操作,让补课变得不再那么困难,尤其是网课,可以以较低的价位学到名师的课程。

智能化的教育广告推广,让培训机构宣传的所谓问题的严重性和危机感,最终成为无法排解的焦虑——不补课是不行了。

4、家长以补课求得内心的平衡。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可是它又是家长们无能为力的事。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了孩子,这时的家长都会把目光投向课外培训。

花钱求得心安,花钱让孩子考好分数,机构宣传得那么好,那就交给机构吧。不得不说,有这种情况的家长很多,他们和培训机构互为需求,使出合力让补课越来越严重。


优学优考策略

我有深层的靠谱的回答!

第一、怕输的心理在忽悠家长!

现在中国人最怕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被人拉下,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就从幼儿园开始补课了!

问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在补,不去自己心慌,这就是理由,和孩子成绩无关。

第二、补不补课和结果无关。

现在我们的升学是一种排位录取法,也就是限制总数,从高到底。理论上,即使所以的孩子都不学习,那些相对成绩好一些的学生也能上名校,这就是矮子里拔将军。和成绩无关,只和位次关联。现在人们所做的补课实际上是在作弊,抢跑!最初的一批人也许能占一点便宜,但如果大多数人都补,优势就被抵消了,补于不补,其实没什么区别了!怕的是有部分人作弊,这其实是不公平,和成绩无关。

第三、真正的尖子生是不补课的!

调查发现,几乎年级前几名,都不会去补课,吃透课堂,自我学习,充分的思考。反而是成绩差一点或者中等生,热衷补课,在课堂都没完全吃透的情况下,再加餐,其实贪多不烂,效果不明显。

第四、外出补课的老师未必有真本事。

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多是临时聘用的,水平并不高,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高呢?教材!他们出重金让各大名校的老师给编教材和习题,培训的人就照本宣科的讲就行了。

这就像你买来了很多名贵的食材,但未必能做出一桌好菜一样,不会融会贯通,剩下的只有刷题。

第五、培训的效果可能是假的!

所谓针对性培训,可能就是给答案!很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老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学校内部的考题,他们一般很早就能拿到,考试前,给你有针对性的讲课,其实就是告诉你相似的答案,所以提分明显,但真正的中高考,就露馅了!小升初不算,为什么?那本来就是学校和培训机构设的局,合伙骗钱而已。

第六、拔苗助长式的填鸭,会早早的摧毁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固化其思想,特别是文科类,危害无穷,到高中大学就会发现,一切都要重新来,否定自己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第七、有没有好老师补课,有但你见不到。真正的好老师,权贵商贾,大手笔的付出,能轮到你娃身上?你就是送钱的肥料罢了!

补课要慎重,切记切记!


生活对我说

补课现象不是单纯我们存在的,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还有美国都存在,而且市场同样繁荣,大家搜索下他们当地新闻看看。这主要跟社会、市场和教育三个方面相关。

短期内,补课现象难于消除。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智研咨询今年发布的报告,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整体市场预计在2020年将整体维持18.5%增长,预计未来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 年的 3390 亿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6680 亿元。可见市场根据之深厚。

由于个别老师存在向学生变相推销课外辅导服务,导致很多家长提到补课似乎就想当然的认为补课就是变相收费而已,没有什么意义。这相当于把课外辅导一棍子打死。

课外辅导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十分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形式属于“大锅饭”形式,全班几十个人,黑压压一片,老师个子矮的话,站前面,后面的人头都看不到了。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天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哪能关注到每个孩子,况且我们的教育本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老师教学授课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习接受能力适中水平学生,而教学大纲也是根据适中水平来的。

那么对于部分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同学,他们就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如何弥补? 一方面是家长自身辅导,一方就是课外补课。我想,相关部门没有将课外补课市场一棍子打死应该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一些家长可能看到别家小孩补课,生怕自家孩子要落下,也跟风报课外补课,却不看看自己孩子是否跟得上日常课程。然后呢,一边又去抱怨补课这不行,那不行。

对于补课问题,我觉得对那类自身就是高学历的家长来说,自己能做一个很好的老师,完全能够辅导孩子的中小学课程,而不必寄托于课外辅导老师。自己辅导孩子学习既能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也能加强亲子关系,何乐不为?

哪吒说教育,分享家庭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欢迎关注,欢迎留言评论、共同探讨!

哪吒说教育

补课是件严肃的事情,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在学校教学的内容一般是在班级中等学生能够掌握的水平基础上展开。这也就会导致出现两种情况的补课,出于中等上下的两层关系中的两头的学生,在学习表现上不是特别理想的差生,和在学习表现上很好的优等生,都会找到合适的机构去补课。

1.补差型的学生:老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家长没时间督促或者家长不能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帮孩子补充,家长只有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提高基础学习的成绩,很多补习机构都是以此展开,不少孩子都在补差,但是很多家长会意识到越补越差,孩子无法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是重点,老师教授的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课堂学习效率差,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孩子,只能陷入课堂不行课后来补的状态,这是一种补习。

2.补强型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总感觉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吃不饱,他们应该能学的更多,所以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家长,也会送孩子去补习班,但是这种补习班就是不是差生家长的那种补习班,这是补强班,家长一般会选择针对孩子兴趣方向、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向展开的补习,这种补习是针对孩子成长和成才的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投入。而这种孩子会越补越好,越补越觉得学校老师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这是补强型的孩子。

所以对补课来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真正的教育的比拼,很多家长都说:在课外的比拼才是真的比拼,义务教育阶段只要孩子基本素质面良好,只要孩子没出什么问题,只要家长配合到位,孩子能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家长需要考虑的不是帮孩子提高分数,而是帮孩子拓展知识面,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做到的那些内容,用课外的知识来补充。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而我们申讨的、家长抱怨的、孩子反感的是补差型的补课,而很遗憾很多孩子因为没有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都在补差,这才是真的祸国殃民!


九斗学生心理

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报那么多辅导班?孩子太累,还花钱,难道是家长吃饱没事干?这个和现今社会入学体制有关系,幼儿园升小学要考试,小学升初中要考试,初中升高中要考试,上大学一样要考试。网上流行一句话:考考考,学校的宝,分分分,学生的根。

很多家长存在一种心理,就是让孩子参加好的补习班、辅导班就能让孩子成绩上去,这就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每个学校都在努力提高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家长则以孩子成绩作为唯一目标,于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无形中达成共识,出现了大规模集体补课现象。

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钱花了孩子不愿意学,即使花双倍的时间和金钱,也达不到效果,甚至成绩都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还要差。要想孩子成才,大量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长期补课是否反而给孩子产生依赖思想,更何况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是补课就能使总体成绩提升上去的,有的时候在某一科上面补课时间花的多,这科成绩有可能上去了,其他科有可能下去了。

总而言之,补课应当适量,根据自身情况,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并且长期补课让学生养成过分依靠老师的习惯,是不可能取得学习上的真正进步的。


决胜网

补课,某种角度上来说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件全民参与的事,裹挟了几乎所有家里有学生或者准学生的家庭。现在如果你去学校问一问,不补课的孩子几乎没有。少的两三门,多的十几门,从文化课到兴趣课,内容不一,层次不一。

那么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报这么多辅导班,既花钱又花精力,难道他们是吃饱了撑的吗?孩子不累吗?

升学的压力面前,人人都不敢大意。

幼儿园升小学要考,小升初要考,再往后还有中考高考。考考考,学校的宝,分分分,学生的根。家长恨不能自己去替代,只得花钱上课把孩子推在前面。

全民的焦虑在学生家长中普遍漫延。

那些跟着我学习的孩子们,经常听他们的妈妈说起孩子教育的事。某某某原来有多好多好,可是一到了另外一种场合,学霸也被秒杀成学渣。因为孩子将来最终的考试至少是跟全省的学生来比的,所以哪怕这孩子在本校一直是第一名,家长仍旧不放心,仍旧觉得有许多欠缺要补的。不然为什么有些好学生外出参加个竞赛啥名次也得不到?就是因为平时都只在本校内比,看不出高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中龙凤。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还真不一定。这与孩子的智商、生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相关。但是,父母不管,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未来,是倾注是全部心血也要把他培养成高大上的尖端人群,不管自家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能把书读好。报了那么多课外班,或许就是希望他总有一好总有一长能让其胜出。有点赌博的味道。

公众信息的传播助长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以前我们说别人家的孩子,大概就是隔壁人家的王小二,最多是班上的某学霸,跟自家娃比起来,不就差着顶多几十名,还不太要紧。现在隔着网络媒体,感觉自家娃当着全国人民的别人家的娃被秒杀,这种感觉就被放大化了。


苏小妮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今中国中小学的补课和课外报辅导班已经慢慢演变成一个常态,而这个常态是有其必要性和打中间需求性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还望大家指点



1.学历 知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时间段,而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富强是需要大量人才来提供发展的动力的

只有人才质量、数量的上升才能让国家列入世界一流国家的队伍。国家当然也知道这些东西,所以在大力扶持教育,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占比也越来越大,而且即将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种种表象都是可以表明的。

再者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在招聘职员时也明确对学历做出要求,没有一个高层次的文凭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的。另外一些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要求最低本科学历,更有甚者还要研究生学历等等,这些种种现象我们的家长当然也可以从报纸 手机等方面了解到,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外也会让孩子去选择补课来提高成绩的一种方式。

2.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随着科技的发展,简单劳力的工作不久后都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者机器手给代替.只有学习一些高新技术类的知识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而这些学习这些知识首先就是要经历一场高考,只有子啊高考中脱颖而出考取一个好的学校,才有机会去学习和研究这些先进的东西。

3.学生个人的原因

我们要知道80年代和现在00年代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所处的时代不一样,80年代的孩子是比较能吃苦的,而00年代的孩子不一样,现在的时代明显安逸的多,又有一些手机游戏的诱惑比如说王者荣耀,所以现在的孩子身边的东西多了不免难以坚持在学习上。而学习读书是一件需要坚持和毅力才能做好的事,而高考难度是越来越难。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上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就得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孩子的成绩了。


社会对知识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孩子成绩不好这几点让课外补课成为一种常态,可以说是现实所迫吧,而这却是不可避免的。确实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在当今时代来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有不同看法的欢迎在下方留言。


梦曰

补课是一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活动。补课按照其性质大概可以分为多种:补弱型,提前抢学型,兴趣型,强化型。我们一种一种来细看。「补弱型」,这是一种针对知识技能薄弱环节的补充性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练习效应」来提高分数,参加此类课程的学生大多有某门课程的薄弱,直观反映是分数低,没兴趣。对于他们的薄弱科目,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没有形成知识的应用,构建知识体系,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此类课程多希望通过短期集训,可以将他们的分数提升上去,效果也呈现短期内有效,长期甚微的现象。因为学生没有通过「补弱型」课程获得对该课程的兴趣,只有有限的散装的知识技能,也因为学生无法通过这些散装的知识来认知该课程的培养能力和价值观,比如「补弱型数学课程」,他们无法通过该课程去体会逻辑之美,更没机会用这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割裂的知识与应用自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了。那么「补弱型」课程有用吗?有用。对于每一个教育阶段开始的孩子来说,其存在学习适应和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进度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落于人后,补弱型课程对于他们是很好的,这里的「补弱」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支持」(supportive)。此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补弱型也有一定作用,但有限。一定要警惕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因为这个原因报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要报班补充落下的知识技能,自然没问题。但也要在报班的同时找一找其他的原因,因为这些其他原因才是应该得以改善,真正帮助到孩子提升成绩的关键。

「提前抢学型」,这是一种针对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延伸类课程。该课程现在在中国大陆越来越普遍,因父母开始大幅度重视教育。这种课程的好处在于先学了知识,这对于还在学校学习中获得自信心有好处。这种自信对于初学有一定难度课程的孩子来说,有较大好处。然而,这种自信是虚妄而不持久的,也会造成学生在学校课堂内无所事事,因为该学的提前都学了,这样就变成了补课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措置。「提前抢学型」课程有用吗?有用。对于部分课程,比如「英语」或其他第二语言课程,这样的课程应鼓励孩子勇于表达,那就要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要鼓励其去探索背后的文化线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但要警惕,过分依赖提前抢学型课程,强度太大时,会引起疲劳效应,也会造成孩子对于学校生活的倦怠。

「兴趣型」,这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拓展延伸类课程,该课程可能越来越出现在低年龄段孩子中。这种课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往往演变为「提前抢学型」类课程的替身。其实兴趣型课程是值得鼓励与发展的。我始终主张补课应以兴趣情感目标为主,知识技能为辅。至于「兴趣性」课程的选择,那就要多尝试,多与孩子商量,强度由孩子掌控,父母参与大方向的决策即可。此处父母的心态要千万摆正:不是说要多学多少知识,而是说要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强化型」,这是一种以强化为目的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广义上可以包括「补弱型」和部分的「提前抢学型」。很多有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在优秀的课程(老师)引导下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并以此延伸出了探索的兴趣,这是其最好的愿景。然而我们要注意这些前提,这些前提缺一不可。

再来说说补课这种现象。补课这种现象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多,并不只有中国才有。当今世界的发展处于相对宽松,国内的经济情况普遍发展良好,这样的宽松环境给予每个家庭更多的经济资源,而教育是支配经济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宽松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成长型需求,比如他们的个人成长与意义探寻,而不是之前经济资源有限时的安全型培养策略。这种策略在国内外发展都一样,我国大陆可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可观。那么发展速度快的有什么问题吗?有。你看,学生家长越来越焦虑,而这种焦虑必定投射在他们的下一代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教育的重视也带来了对于教育的过度重视。其实,只需要按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即可。而理念的转变更应该现行。换句话说,补课补不补应放在整个家庭的教育支出中去综合考量,再配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调整。

补课,应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外包」:父母都很忙,父母不可能去辅导每一个细节,那么就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请注意,这里说的并不是父母不需要陪伴,而是父母去做孩子的辅助,你需要去问及孩子对于「补课」的感受,你需要去关心孩子补课的进度并且实时的与其沟通,做出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务活的外包——请钟点工或买扫地机器人的本质是一样的。

很多人说国外学生很轻松的。我来说说澳大利亚的情况,是,他们是很轻松,即使是高中,下午三点也放学了。但是他们可能三点后要去参加好多「补课」:游泳,乐器,语言,数学,编程。而他们学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虽然一点也不轻松,可能回到家也六七点了。而且有一个现象,越是家庭富有的孩子,他们对于「补课」的重视程度越高。澳大利亚的孩子并不会别很多大陆的孩子轻松,他们同样也有一考定终身的 HSC(高考),所幸,他们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选择并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及他们在这种尝试很多「补课」后发展出来的观念: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出选择,并且承担做出选择的后果。

那么,如何选择补课呢?以兴趣情感目标为主,知识技能为辅。结合考量家庭经济资源配置,具体来说,选孩子感兴趣的,学校教育中没有的,可以增强孩子身体素质的。


教育怪谈

一、补课的原因

父母要求:父母重视教育,家庭环境又不错,但是孩子成绩不好,心里着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啊,于是,土豪家长带着孩子主动找培训机构补课。

某些老师(主要是私立学校)直接拉自己的学生:“你的数学成绩还有待提高,这个暑假回去和你爸爸商量一下,我帮你补一补”。

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家长:“你是小明的爸爸吗?我是他的数学老师,小明的成绩还不错,就是数学有点偏科,利用暑假的时间补一补,他就很有可能考到重点高中……”

学生自己本人要求:“老师,你可以帮我补一补化学课吗?我好多内容听不懂呢”。“老师,快中考了,你帮我补一补数学这科吧,我爸爸已经答应了”。

二、补课的对象

♥差生:“老师,我以前不懂事,没有珍惜时间,上课不认真听,现在我后悔了,想学点东西考个大学,但是我的平均分才40多,要不,你帮我找几个老师补一补?”

♥偏科生:“我的语文数学英语都不错,化学和生物也有信心考好,就是物理不行,几乎是放弃的状态,爸爸,我想去培训班补一补物理这科”

♥优生:“其实我的每个科目都不错,在班上也是中等偏上的成绩,但是考985我心里还是没底,这几次成绩也稳定,稳妥一点,还是准备找培训机构补一段时间”

三、上山亩教育的建议:

拒绝为了提分去补课:家长都紧张过度,学生也慌了神,其实,有目标和理想的爱学习的孩子根本不用补课,他们也不会去补课,只有那些懒惰的想走捷径的土豪家长才会选择补课这个途径,也助长了培新机构的红火。我的建议是不要去补,坚决不要!!!只要孩子认真上好课,多点问老师,多点看课本,多点理解和思考,做做题,成绩绝对不会差,考个本科根本不成问题。如果孩子读书不上心,再怎么补都是徒劳,本质就是送钱给人家。

支持有益于孩子身心,可以提高孩子素养、特长和气质的补课:这类补课我还是不反对的,比如学学美术,练练书法、钢琴、舞蹈,或者武术,足球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学好了,一辈子都在孩子身上扎了根。但是这种补课不要勉强孩子,更不能逼迫孩子,在孩子有兴趣又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否则,剥夺孩子童年该有的快乐,我又坚决反对了。


上山亩教育

近段时间来,社会上把补课现象炒的越来越热。为什么?中小学生补课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一,学校不准补,校外拼命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发文,严厉禁止学校补课,严禁教师校外有偿补课。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看准了这一商机。大肆宣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力鼓吹提分教育,上线教育。家长急了,于是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培训学校。


第二,学生不想补,家长压着补。

好多孩子因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缺少学习方法。硬着头皮苦读书,死读书。在学校就累的够呛,哪里还有兴趣去校外补课。可家长输不起,害怕孩子考不上重点,考不上大学。想千方设百计的说服孩子。补课,补课,再补课。



第三,优生不用补,差生逼着补。

好学生,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般都比较好。根本不用补课。真正去补课的都是那些偏科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可父母不能看着孩子这样差下去。唯一途径,补课提分。可没想到好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补越差。



究其原因:

第一,学校输不起。

在升学下指标,招生靠升学,评价看升学,奖金看升学。学校敢不要成绩吗?学校敢不要排名吗?学校敢不要社会声誉吗?

第二,家长输不起。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苗一个。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就希望孩子能够读好书,以后能够出人头地,体面生活。要是考不上重点,考不上大学,那怎么办?父母那个急呀!所以把一切精力都看准分数,天天瞄准孩子读书,提分。读书,补课。

第三,学生输不起。

学生自己也知道,如果学习成绩差,考不上大学,自己将失去学习的机会,将找不到好的工作。再差也想拼一拼,再差也想搏一回。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去补课去提分。



总之啊,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追根到底,迫使学生补课的幕后推手,还是学生的评价机制,是考试制度,录取制度所带来的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机制体制入手。我们企盼新的考试制度,新的评价机制,让孩子快乐的健康的成长。"救救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