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北京這個城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非常的極端化。作為首都,它繁華前衛,位列北上廣深之首,發展迅速;但同時,它又傳統懷舊,有著一股自己一直延續的味道,保留經典!

想感受城市的繁華,就去三里屯望京中關村,感受潮流人士的“玩法”;想過慢生活也沒問題,去大柵欄的衚衕裡轉轉,聽聽評書相聲戲曲。在北京這個“動靜皆宜”的城市裡,你可以過上任意一種你想要的生活。

對我來說,相比潮流前衛的新奇事物,我更向往著傳統的京文化,不管是北京人傳統的京腔,或是傳統的戲曲小調,還是傳統的工藝,都有著異常吸引人的地方!不過對於一個吃貨來說,今天我們要來看看北京有哪些傳統的小吃!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艾窩窩

我第一次聽說這件吃食,是在郭德綱的一檔節目上看到的,儘管有著誇張的形容,但是能把張雲雷吃成孫越,想必這個艾窩窩真的有它的獨到之處!

艾窩窩,別名“江米團”,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其特點是色澤雪白,形如球狀,質地黏軟,口味香甜。傳說艾窩窩的出現與明清紫禁城內的儲秀宮有關。據說,明時的儲秀宮居住著的皇后和眾多皇妃,她們天天吃山珍海味,漸漸感到膩煩了。

一天,一個宮女看到一位回族廚師正在吃他自己帶進宮的艾窩窩,感到好奇,於是也嚐了嚐。她覺得味道很好,便帶了一些給皇后。皇后嘗過後大加讚賞,之後便讓回族廚師經常做給她和眾皇妃吃。後來,艾窩窩由皇宮傳到民間。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豌豆黃

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時佳品。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驢打滾

驢打滾是黃米麵團卷豆沙,不過卷好後將其在黃米麵上翻滾,讓表面沾一層黃豆麵,以避免水分蒸發影響口感,可能是最後這個動作而被起名為驢打滾。驢打滾口感軟糯,不粘牙,深受食客喜愛!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三不沾

也許外地的朋友並不瞭解這道美食,但對於老北京人能把三不沾做好的廚師那一定功夫很深。

三不粘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傳聞這道美食做的出彩的能實現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色澤金黃,蛋嫩沙甜,美味可口,富有營養,尤宜於老人、幼童食用。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爆肚

爆肚是老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不但廣受大眾喜愛,而且歷史悠久,早在清代乾隆時期就有爆肚的記載,更是有“要吃秋,有爆肚”這樣的說法,所以每年一到了貼秋膘的時候就會爆肚滿城。

說實話此物的味道並未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直到一位京籍文化大咖的出現。沒錯這位大咖就是郭寶昌,他用他的“大宅門”讓“爆肚”更耀眼的出現在了全國人民眼前。當年“大宅門”有多火,爆肚就有多火,後來隨著京文化的流行,“爆肚”、“炸醬麵”之類的北京餐飲也就流行了起來。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麵茶

麵茶是一種老北京特色傳統風味小吃。麵茶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豆汁

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做享受,可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捏著鼻子喝兩次,感覺就不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就和吃臭豆腐一樣!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六必居——醬菜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醬菜,它也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這裡的十二種傳統產品,分別是:稀黃醬、鋪淋醬油、甜醬蘿蔔、甜醬黃瓜、甜醬甘螺、甜醬黑菜、甜醬倉瓜、甜醬姜芽、甜醬八寶榮、甜醬什香菜、甜醬瓜、白糖蒜,早在明、清年間就成了宮廷的御膳食品。

而六必居”之“六必”的含義是:黍稻必齊,曲糵必實,湛熾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純粹。據說是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炒肝

炒肝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目前很多餐館作為早餐都有提供炒肝,最有名的僅有兩家“北姚記,南天興”,‘北姚記’指的是有幾十年歷史的鼓樓姚記炒肝!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京東肉餅

京東肉餅源自民間,年代久遠。據說,明初永樂年間曾傳入宮中,成為一種宮廷小吃。自此,身價倍增。

早先的京東肉餅皮厚(老師傅稱為"嘴唇子皮兒")、餡足(大多為牛羊肉餡)。吃了以後特別抗餓,故廣為勞動大眾所喜愛。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炸三角

炸三角可是北京地區特色傳統名點之一,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鮮美。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經常聽到“油炸的,三角哇,蝦米韭菜餡的”的吆喝聲。它的餡分葷素兩種。炸三角特別酥脆,是油炸的,吃起來脆脆的,可以沾點麻豆腐汁混著一起吃,味道還不錯。

京味兒——在美食中探尋那些歷史

我討厭北京,因為我不喜歡那裡的匆匆忙忙、擁擠堵塞;我又喜歡北京,因為我喜歡那口京片子、那些名古建築、那些傳統的文化。在北京,一個拐角衚衕,你可能都會發現有著中華傳統的特色文化,感受著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