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趙州橋,實際上是鋼筋水泥橋,修橋人除了李春還有1個人

趙州橋什麼人修,玉石欄杆什麼人留",在河北省趙縣城南,洨河之上,趙州橋橫跨其上,因為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傳說故事,人們把它列為華北四寶。"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1952年,人們曾經對趙州橋進行科學勘探,在橋下的河床裡發現了很多隋朝的物件,其中橋欄板的發現,有力的證明趙州橋的修建時間不晚於隋朝。

你看到的趙州橋,實際上是鋼筋水泥橋,修橋人除了李春還有1個人

趙州橋

關於修建趙州橋的工匠,除了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李春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名叫李通。

歷史上,人們曾經在趙州橋下發現一塊題名石,上面清晰的刻著"開皇□年","唐山石工李通"。開皇是隋文帝楊堅的年號,我們常說的李春建造趙州橋的時間是隋文帝之子隋煬帝楊廣的年號,這也就說明,修建趙州橋的時間跨度至少有二十多年,在李春之前,曾經有一位名叫李通的石匠參與設計、建造趙州橋。

你看到的趙州橋,實際上是鋼筋水泥橋,修橋人除了李春還有1個人

趙州橋考古發掘出的隋代橋欄板

從建成起的1000多年裡直到清末,趙州橋先後在唐朝貞元九年、北宋治平三年、明朝嘉靖年間、清朝乾隆年間和清朝光緒年間經歷5次整修,平均200年-300年大修一次。經過歷朝歷代的維修,趙州橋整體功能基本正常,但由於石料連接、工藝等問題,橋身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尤其是橋兩側的拱圈,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發生坍塌。

1952年11月,為了徹底排查趙州橋存在的隱患,文物部門組織各方面專家對趙州橋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會診、鑽探,制定全面的修繕方案。

你看到的趙州橋,實際上是鋼筋水泥橋,修橋人除了李春還有1個人

施工維修期間的趙州橋

經過近3年的準備,趙州橋的維修工作順利開展,1958年全面竣工。

這次修繕,全面修復了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坍塌的東側三道拱圈和其他拱圈的鬆動問題,與此同時,為了保持趙州橋原有的歷史風貌,做到即加固橋身,又補救原建築設計缺點的目標,這次修繕對原本利用腰鐵鏈接拱石的工藝進行了現代化改進,除了外表裸露部分外,全部改用鋼筋混凝土蓋板,以連接、保護各道拱圈,使整個橋身稱為一個整體,從根本上解決了橋身史料的走閃問題。

你看到的趙州橋,實際上是鋼筋水泥橋,修橋人除了李春還有1個人

修繕期間,參照出土文物仿造石欄板

除了修繕結構,這次修繕還參照出土的隋朝欄板原物復原了橋面兩側的全部欄板,最大限度還原了歷史歌謠中的"玉石欄杆"。

1961年,趙州橋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趙州橋史話,中華書局1962年9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