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国家,是因为哪些因素?

仁勇校尉

首要因素,是德国出了个牛逼人物,名字叫奥托·冯·俾斯麦,在他的运作下,普鲁士先后打赢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最后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从这一刻起,德国作为一个国家,正是出现在了地球上,而在此之前,德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德意志地区。

有人说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呀,这个不是第一帝国吗?可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法国作家伏尔泰有个看作,叫作“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只是德意志诸侯组建的一个地域“组织”,这个组织的老大享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然而他根本无力管辖这片区域。后来被追溯为“第一帝国”,其实是纳粹为了给“第三帝国”寻找合法性,干脆把这个根本称不上国家的“组织”,也给了帝国的称号。

然而,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其实和神圣罗马帝国有着本质区别,与其说是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倒不如说是普鲁士缩小了德意志。普鲁士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其实是以北德意志邦联为基础,俾斯麦非常精明,他不想让英法看出普鲁士的野心,所以通过普奥战争将奥地利开除,这样奥地利就失去了德意志老大的身份,普鲁士则从一个边缘性的诸侯,摇身一变成为了德意志的盟主。最后,普鲁士王国升级为了德意志帝国,然而这个所谓的帝国,其本质上是个联邦,德国皇帝,在法律上的定位是“帝国联邦主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方皇帝,和俄国的沙皇更是两个概念。

这也就意味着,俾斯麦成功包装了普鲁士,并且偷换了概念,让人误以为普鲁士才是德意志的核心,德意志帝国就是德国本身,而在事实上,这只是大号版的普鲁士王国,绝非统一了整个德意志。这个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国,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国,而奥地利则被遗忘,反而成为了德意志的边缘国家。久而久之,德语区内部也开始默认了普鲁士建立的德国,那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也被彻底扫进历史。因此,俾斯麦给德国的建立找到了合法性,但德国建立后,其地缘政治环境十分险恶,西边有英法两国的敌视,东边又有俄国的威胁,而且英法俄开始合伙怼德国,德国的生存空间原本就很小,继续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也成为了大概率事件。

法国沦为第二,并不是其实力不济,而是统治者出了问题。当时法国的皇帝是拿破仑三世,他一心想恢复拿破仑帝国,同时也有很高超的政治手腕,比如说将法兰西共和国再次变成帝国,自己从总统变成了皇帝,而且和英国结盟,结束了英法的对立。按理来说,这位皇帝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头顶上有着拿破仑的光芒,同时又要英国盟友的支持,他应该大有作为才对!

事实上,他的确是大有作为,曾经联合英国在克里米亚打败俄国,又在东方大搞侵略。但他干的事越多,反而越膨胀,开始挥霍法国的国力。这就让俾斯麦找到了机会,他想借机套路法国,因为拿破仑三世有个软肋,那就在于他没有继承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同时法国总体军事实力也落后于普鲁士,普鲁士反而是稳操胜券。最终,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了,随后他就被俘了,再然后德意志帝国建立,再然后法国革命了,这位皇帝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同时法国也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图维坦

德国和法国是两个风格各异的国家,谁强谁弱只是时势造英雄。

(1)卑斯麦出人意料统一了德国。

在卑斯麦统一德国之前,法国相继击败普鲁士和西班牙,还出现一代天之骄子拿破仑,是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老大。当时的德国地区,除了普鲁士稍强,还有一堆小王国,德国长期不能真正统一。后来,在卑斯麦"铁血政策"的统领下,相继取得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统一了德国,打了法国一个措手不及,才成为和法国并肩的存在。(下图是卑斯麦和李鸿章的合照)

(2)德法两家作风各异

德国和法国虽然是邻居,还都是日耳曼民族,但作风是不同的。法国长期以来都是欧洲的老大,有严重的“大国情节”,以法语为傲,以法国大餐为荣,以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指导,深刻影响着世界。而德国并不会玩这些“虚幻”的文化,更多是延续普鲁士时代的实打实作风,组织能力强,陆军强大,工业发展快。

(3)发展路数不同

在一战之前,特别是在普法战争之前,法国异常强大,不但在国外拥有大量殖民地,还通过高利贷放贷取得大量受益,压根看不起既苦又累的制造业。德国则不一样,海外殖民地已经被英法占据,玩金融是玩不过英法的,只能老老实实发展制造业。出人意料的是,德国的制造业刚好和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强大的组织能力想匹配,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在19世纪末已经在工业上超越英法。

(4)战争的影响

德法两家打了3次大战: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纪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次都是德国发起,三次各有胜负,但总体来说对法国的伤害更大。法国是“高利贷国”,本来是世界范围内响当当的债权国,在战争后突然变成了债务国,只能改变路数,转而发展国内经济。问题是,长期以来重金融轻制造的模式造成技术储备都比不上德国,因而在战后的发展潜力上是比不上德国的。


数说社会

在德国统一之前,法国一直压着德国打,直到德国统一,法国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满身肌肉的邻居。



首先法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雄欧洲大陆,因此无数次欲求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在争霸上耗费了大量国家资源,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最终错失遏制德国统一并崛起的最好历史时机。

要知道德国统一之前,欧洲大陆国家流传着一个段子:只有德意志人谁都能过来打几下。当年四分五裂的德国着实憋屈。



统一之后的德国在严谨克己的民族精神引领下,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同时期的大法国人则更多的把时间浪费在了内部斗争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化上。

结果很明显,法国的文化仍然是为欧洲大国所羡慕的,各界名流都以出席巴黎的上层交际为荣。而德国用这些时间把经济总量提高了六倍,一举甩掉了慢吞吞的法国。



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性格起了巨大作用。我们公司与法德两国铁路设计公司均有合作,德国人能很快适应国内的加班传统,随时待命,而法国人也是打死也不加班,周末必须休息。

在这里不好评判哪种方式更好,只能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做自己就好。


武器装备秀

德国与法国是迵异的两个民族国家,法国人开放自由奔放的民族,而德国民族严慬内敛的民族,纵观两大民族特性完全不一样。法国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拿破仑入侵德意志后,带来的资本主义输出,使德意志民族得到了资本主义模式,使德意志民族有了全新西方发展观。

德国是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集合体,当西方资本主义传入后,对经济影响巨大,但德国属于陆权国家,封建专治社会中,中央集权制的优势在于,从上而下的推进工业化,国家统一集中财力物力去推动工业化进程,扶持一批企业下功夫,国家掌控经济能力远比法国强,德国更有统一的目标战略发展。又是军国主义思想占主导,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在工业化早期,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产业集中度和指导国家宏观调控战略管理上远比法国强大。

反观法国由于是自由资本主义,虽然发展的早,但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导,私营企业为主体,在发展推进产业目标上远远不如德国强势,国家没有大力扶持私营企业进行整个推进,没有把企业做成巨无霸,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分散利润低下,企业无法进行科技研发大规模投入。只有早期市场集中度高,只有几家企业,规模做大后,企业巨额利润后,才有资金巨大投入研发新技术,这是后起之秀国家,为什么能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德国原来是靠仿制起家,靠政府扶持优势企业,集中度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确,推进速度快,推广能力强,在规模化,产业化优势明显,企业获利能力强,才有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使产业转型升级更快。制造业优势显著性提高,优势企业涌现出一大批超级企业出来。

法国靠私营企业自己发展,政府扶持少,靠市场自身解决,当私营企业在规模化没有行成前,无力投入巨资去搞研发,什么赚钱,就去找快钱。所以法国向金融业聚集,形成了金融产业优势,而制造业优势远逊于德国。



随雨飘渺

德国统一后,由于缺乏广阔的殖民地和发展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源,于是德国把发展教育当成头等大事,把“人”当成最重要的资源。德国既有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等教育,也有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平民教育。由于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因此当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扑面而来时,德国能及时抓住历史机遇奋力赶超,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为德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国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熟知的不少德国著名企业集团都是崛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也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德国不仅在经济、科技、军事发展水平上全面超越了法国和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在科学家和科技发明产生的数量上也大大超过法国甚至英国。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国甚至还建立起了有效的福利体系,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性为国家的发展多做工作。当然,德国发展壮大后也像当时的其他世界强国一样发动了侵略战争,抢占了不少殖民地并掠夺了别国的不少财富,这也为德国的发展积累了不少资本。

而法国此时却实行与德国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法国与英国一样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法国人不需要积极地更新生产技术,仅通过对殖民地进行掠夺就可以获得巨额财富,因此法国人主动发展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很快在不知不觉中,法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便大大落后于德国了。同时,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普遍喜欢把资金投入到借贷领域来获利,稳定而无风险,结果法国成为了所谓的“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但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法国却被德国甩开几条街了。


疾风猛士

普鲁士之前是强盛的波兰立陶宛的附属国结果波兰立陶宛内部贵族内乱被普奥俄瓜分,法国出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之后到了路易十六引发资产阶级革命引发内乱一直延续到普法战争结束后内部才稳定下来避免了波兰立陶宛被瓜分的悲剧,但是前者赔领土后者赔钱数量也不比领土差。

不管是波兰立陶宛还是法国强盛之后必然是内乱,就连普鲁士也是因为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过于强盛引发的普鲁士与奥匈帝国分家。法国的失败与晚清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当时除了法国 美国 奥斯曼土耳其和大清,普鲁士 沙俄和英国之间是亲戚关系,表面上看是法国和晚清斗不过列强实则是斗不过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中心的亲戚圈。


迷路的时间

其实自 俾斯麦 时代起统一的德国一直都想取代法国的欧陆领导地位,可惜并不成功,就是普法战争,和二战后大败了法国可法国的国际环境及认可度都还高于德国的,现在为止也是法国指挥德国干活的……根本不存在德国取代了法国的事,但德国的地位和话语权越来越强倒是真的


北方天蝎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