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沈阳房产大厦路北,奉天街路西的地方,有一条叫药王庙路的小街。小旮以前总是会走到这里,因为之前总会从中山路去房产大厦这边,所以从这里穿过来是最近的一条路。但早在九十年代的沈阳,

坐在当时遍地是拉达和波罗奶兹出租车上,小旮就一直想知道,药王庙路、杏林街,这些名字的来历。所以,在多年之后,小旮开始有时间来考察这些名字的故事,以及那些时候带给沈阳人生活的各种影响,幸福快乐,或是愁苦不堪。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如今市井中的药王庙路,你是否也曾由此路过?

药王庙,当年奉天城的极盛一景

大家都知道,沈阳古城,内城是方的,外城是圆的,所谓内方外圆,地图上看起来是一个大钱儿的形状。小西门,当时的外攘门,是沈阳的一个兴隆所在,当时所有从关内来的客商都云集于此,买卖铺户林立,而且也会有很多感受上呈的旅社。所以,小西门当时是仅次于城内中街的热闹所在。但到了城关附近,也就是小西边门,其实就是现在奉天街与小西路的交叉路口那里。由于当时小西关这边,一直都是回民聚居区,之前小旮在写沈阳西关历史的时候说得挺详细了,沈阳西关,有300多年历史,往前可以回溯到元朝时期。

其实说起西关,就是关城往外,也就是城内和城外的交界了。城外一般会有一个由于交通密集而形成的小镇,古代称之为关厢。当年回回营就处于沈阳小西关的关厢地区。而在这个关厢地区的南边,有一坐“药王庙”。但是当时沈阳城的药王庙可绝不止一处,居于小西关的药王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当年沈阳城最有名的药王庙是处于大南门外的”药王庙“。据《奉天通志》记载:“药王庙在德盛关街西,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德盛关即今大南门外。但大南的药王庙和小西关外的药王庙一样,如今都找不到她们存在过的痕迹了,只有小西关外的这座药王庙,还是留下了一个街路的名称,让人知道这座药王庙的存在。从当年的史料记载来看,沈阳各处药王庙附近都是医馆林立的。封建王朝时期,沈阳还没有像样的西医,看中医也需要花不少银两,所以,对于贫苦的平民百姓来说,只有依靠神明的指引来消灾祛病,你可以说是迷信,也算是一种祈福吧。但随之而来的是,药王庙附近的医疗环境起了变化。由于当时大南门外进香者居多,而且算命摇卦者更盛。所以,小西关外这个药王庙的医馆药店相对显得更多一些,由于形成一种“医馆药店一条街”的气氛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当年的药王庙也是沈阳城中的人气之地。

据《神仙传》记载:“群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故而,中医从业者习惯称自己为“杏林中人”,久而久之,沈阳城内人将这个地区称之为“杏林”。到现在还有人习惯之为“杏林地区”。所以,这里的街路以“杏林”命名就不足为奇了。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五彩线、纸葫芦,是否也是你的端午标配?

端午“纸葫芦”来自药王庙会

六月份刚过不久,每年大家都会给孩子买“五彩钱”还有“纸葫芦”祈福,要知道,这个“纸葫芦”的民俗还与药王庙相关。由于每年的阴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庙会,离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临近,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去药王庙求一个“纸葫芦”,古时候都是以葫芦装药的,从药王庙求回纸葫芦,意指“从药王那里求回圣药”之意。于是,求纸葫芦,久而久之成为端午节的一个保留节目了,算是百姓为家中祈求药王保佑无病无灾的象征。沈阳的药王庙,一般供奉的是“伏羲、神农、黄帝”,古代称此三皇为医药之祖,又称药皇。之后还会供奉秦汉之后的各路名医,如扁鹊、华陀、陈思邈等多达十人之多。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药王庙里一般供奉三皇,还有扁鹊和孙思邈。

清末《沈阳百咏》有诗云:“银红帖子折千张,圣会同来赴药王,百样葫芦依样剪,分明佳节近端阳。“可见当时沈阳城内,药王庙会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对此,《陪都纪略》中,对沈阳大南门外药王庙会也有记载:“药王圣会,庙属大南,买卖人多,节帐相连。”由此,当时的盛景可见一斑。从当年沈阳城的规划情况来看,当年的沈阳药王庙会,多集中在城南城西这样的关厢地区,一则是因为当时沈阳城内规制严格,不大可能有这么大的空间来做庙会,只有在当时欠发达的城南、城西的关厢地区,才能做如此之大模规的庙会。其实,沈阳最大的庙会绝不是药王庙会,而是当年城东的天齐庙会,天齐庙的历史,小旮一句两句还真说不完全,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单独唠叨唠叨。

从药王、杏林到百年“奉天同善堂”

其实在小西关附近,除了药王庙、杏林街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

“奉天同善堂”,是沈阳清末一直到民国时期著名的慈善机构。其实同善堂全国各地都有,只是沈阳这座对于东北意义非常。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其实奉天同善堂离药王庙路、杏林街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当年左宝贵将军能选择在这里设立粥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无非是因为当年药王庙附近济世救人的氛围浓厚所致。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当年同善堂中,受人照顾的孤儿。

最后说说小旮与药王庙路的交集。小旮小时候是小西二校借读生嘛,所以,当时在小西门到小西边门这带还是玩得很嗨的。

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三院后身的大西三校,那时候总去那边踢球,所以相对还是会有些印象。当年的三院就大概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只是比现在的装修于一些。印象很深的是,去大西三校中间必须要经过三院的后门,也就是太平间那个门儿,那个时候,对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来说,那是一个多么阴风阵阵的所在,所以,每次从那儿过,都会觉得后脑海一阵阵地发凉。

再后来是大学毕业的时候了,那阵子印象很深的是杏林街口的农业银行,虽然现在看起来不算怎么,但在90年代的沈阳,那可是一个那么高大上的所在。当时小旮的家人特别希望小旮去那个农业银行工作,好像成天帮人家数钱是一个特别牛掰的工作,不但能越数越多,而且说不定多数的一些就会有小旮的份儿了呢。再之后是工作之后,总会有加班的情况,就总会到杏林街和药王庙路交叉口的一处新疆饭店去吃大盘鸡和烤串。现在还不知道这家饭店还在不在了。那时候的那处新疆饭店,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小旮许久许久才有的解馋去处。所以,每当有人当着小旮的面提”药王庙“三个字的时候,小旮的直接反应就是,口水一地。

嗯,那个属于小旮的困难时期,药王庙的新疆饭店,何不是属于小旮一个人的”同善“之门和救济之所?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90年代的药王庙新疆大肉串,现在应该不在了吧?

小西关外药王庙,何时兴建,实不可考。但药王庙交集的杏林街、同善堂,却一个以百年善所,一个以城市街路的名义为大家记忆下来。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多难,自是必然,但,要看你对苦难是如何看和定义的。

有的人,有苦难的时候,会想到结束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但有的人,却在一己之力,兴建善所,广济民难。同样为人,可以顶天,亦可扑街。有能力的人,不能因为有能力而忽略他人之苦,无能力困苦之人,也不能因为嫉妒他人,羞愤难当而想到轻生。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有的爱是市府恒隆高调,有的爱,也似杏林路、同善堂一般,静默无言。

沈阳“药王庙路、杏林路”的来历(留意文尾)

救人水火,万善同归!

记录回忆,记录一切,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五经街公馆游”召集令:沈阳人每天都在经过历史发生之地,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或是哪个公馆里曾经住过哪些沈阳的名人?2018年7月7日周六上午8:30,小旮将在

南市场八卦街,带领大家,(是的,你将见到小旮本人)一起逛一逛沈阳的五经街公馆区,见证沈阳版的“民国五大道”。由于暑假临近,小旮又希望让更多沈阳的小朋友知道更多沈阳的历史,所以,尽量携带小朋友前来,让下一代的沈阳人见证更多沈阳的人文底蕴。报名请在本文下评论报名,小旮一定及时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