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又到一年李子成熟的季节。

这一天的曲尺乡,客商云集,热闹非凡。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返回了家乡,喜迎脆李丰收。

行走在村里,每隔不远便有一个聚集点,三五户村民顶着烈日,挑着自家的脆李,聚在一起忙着分拣、称重、装箱。

收购商的货车则忙不迭地在各个聚集点来回穿梭,然后满载着一箱箱脆李往山外奔去。

短短一天时间,曲尺乡的脆李就卖出了近70吨,全县的总销量则高达300余吨。

“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1、确立支柱地位

小脆李做成大产业

在权发村,村民李琳家门前的院坝,就是一个聚集点。

小小的院坝内,堆满了几十筐青翠的李子以及产品包装箱,五户村民聚集在这里不停地忙碌着。其中便有前两天才从外地赶回来的村民王佳全。

“今年收成不错,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呢!”今年35岁的王佳全说,他常年在外务工,但每年的这个季节都会回来待上一两个月,为的就是他家那3亩李树。

看着对面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树,王佳全一边比划,一边感叹道:“10年前,这里大都还是荒山,现在几乎栽满了李树。”

这一变化,得益于巫山县对于脆李产业的重点发展与打造。

近年来,通过将绿化造林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巫山县将脆李产业确立为全县支柱产业,并将其定位为全县“1+3”特色效益产业之一,每年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支持该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

同时还成立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果业局,大力支持脆李产业发展,打造巫山脆李生态化产业链。

如今,巫山县脆李种植面积达22万亩,遍及22个乡镇。待所有脆李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年产量将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2、重要收入来源

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今年受天气影响,李子的个头普遍偏小,价格也比去年低。但因为产量增加了,估计还是能赚个2万元左右。”王佳全一边忙着挑拣李子一边说,他每年外出打工赚的钱也不过3万余元,这样算来,脆李仍是家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县农委经常来举办培训会,我严格按照专家教的方法对李树进行管护,基本上小果很少。”李先东说,他一共栽植了15亩李树,今年有近8亩挂了果,收入预计能达到7万多元。

据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服务、商品化运作等一系列举措,巫山脆李名气越来越大,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并先后获得了“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

2017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已达9.46亿元。“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今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预计将达到20亿元。”该负责人说。

“巫山脆李”今年品牌估值将达20亿元

3、发展新愿景

打造全国第一李品牌

为促进脆李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27日,巫山县举办了2018中国·重庆巫山脆李产业发展工作交流会。会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从产业化经营、品牌建设、农旅融合等方面对脆李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巫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将从种植、管护、销售、加工、产业链经营等方面一齐发力,不断巩固和拓展“中国脆李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全国第一李品牌。

在种植上:该县将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脆李果园内水、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确保脆李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22万亩以上。

并力争到2020年,95%以上的脆李基地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

在管护上:将不断强化科技服务,着力培育一支专业化产业科技服务专业队伍。同时鼓励脆李合作社发展,确保每一个脆李产业村至少有1-2家专业合作社。

到2020年,实现农户就地加入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合作组织全覆盖。

此外,该县还将持续开展“春季赏花、夏季摘果”系列特色活动,高水平举办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并加快推进中国李产业博物馆、脆李农业公园、脆李小镇等项目建设,全面深化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农业网汇聚农业知识,传播农业价值,每天推送有价值的涉农资讯,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