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就人才評價改革解讀:科研指揮棒有了新方向

近日,《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務實舉措,引起廣泛關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重點和社會關切作了解讀。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介紹,由於“三評”(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對科研活動起到指揮棒作用,關係科研人員和機構的切身利益,一直為科技界高度關注。當前,我國科技評價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問題,廣大科研人員反映強烈,要求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

近幾年,我國一直在探索推進“三評”改革工作。2013年以來,科技部、中組部會同10餘個部門和北京市聯合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體制改革,在科技計劃、科研經費、成果轉化、人才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這些都為進一步深化“三評”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賀德方表示,深化“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樹立正確評價導向、優化科研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意見》明確了深化“三評”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核心,以構建科學、規範、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為目標,推進分類評價制度建設,發揮好評價指揮棒作用,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環境,促進科技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人才評價打破“四唯”傾向,堅持“幹什麼、評什麼”和“誰用誰評”

《意見》是目前為止針對科技評價改革規格最高、內容最全面、工作部署最系統的指導性文件。聚焦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問題,《意見》分別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並對普遍適用於“三評”工作的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措施作出了安排,共計4方面18項具體政策措施。

尤其是在廣大科技工作者關注的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方面,針對人才評價標準、評價結果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統籌人才計劃、科學設立指標、正確使用評價結果、強化用人單位主體地位、加大人才穩定支持等改革舉措,營造有利於科技人才安心、專心、潛心研究的制度環境。

《意見》提出要堅持分類評價,針對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軍事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程序規範,即“幹什麼、評什麼”。按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方向要求,分類完善職稱評價標準,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在對社會公益性研究、應用技術開發等類型科研人才的評價中,SCI(科學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和影響因子排名等僅作為評價參考。

《意見》還提到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即“誰用誰評”,堅持評用結合,支持用人單位健全科技人才評價組織管理,根據單位實際建立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突出崗位履職評價,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使人才發展與單位使命更好協調統一。

優化科研項目評審,建立科研機構績效評估制度

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是《意見》的主要內容之一,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解鑫介紹,《意見》對指南的編制與發佈、評審規則的公開公平公正、評審專家的選取使用、評審工作的質量效率、成果的評價驗收與獎勵、科技計劃的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提出了改革舉措。

在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方面,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張旭表示,《意見》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對建立科研機構績效評估制度進行了全面部署,在科研機構全面推行章程管理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績效為核心的中長期績效評估制度,並對完善科技創新基地評價考核體系一併作出制度安排。

在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建設方面,《意見》提出了建立覆蓋“三評”活動全過程的監督評估機制和集教育、自律、監督、懲戒於一體的科研誠信體系。

據悉,《意見》對科研人員在項目評審過程、評審專家、成果驗收、人才評價標準、機構管理等方面反映的突出問題,都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不少政策措施規定十分明確,相關單位可以直接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