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全文2603字,讀完只需8分鐘

明陽農場,瞭解一下?

芳華

未逝

青春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唱著青春裡最幸福的歌

我在

所有的歷史發展都離不開青年

於國於企於家

盛衰更替

是一代代青年的傳承

於是常有這樣對話

“你在哪裡工作?”

“我在明陽農場”

這是所有故事的開始……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學習拖拉機的感想

記憶

memory

學習拖拉機是社會主義所必須的,尤其是人類生活更需要,堂堂廣大的中共,幾千年悠久歷史,空前未見過拖拉機來耕地,這是人類的奇蹟——今天,我到農場參加集體化和機械化的生活,經過黨的培養教育,現黨委調我學習拖拉機,我要用歡欣與無限的心情來完成黨委給我們這個光榮任務。我要在過渡時期光輝引路燈照耀下前進。

解放前,我是鄉下零丁流浪的女兒,我剛剛得十六歲父母死了,就與地主打長工過活,解放後才擺脫奴隸的地位,是為感激共產黨不忘。

我自從三月一日到場以後,曾經參加一區生產隊七個多月的工夫,於十月上旬離開一區,在幾個月中得到一區領導的教育和培養,學習生產技術與受到勞動的鍛鍊,得到很多進步,這使我永遠不忘記黨的教育及一區領導和工友同志們的幫助,此次我調到場部來學習拖拉機感覺得很光榮,這是我們前途的光榮,也是一區的光榮。

1954年10月23日

吳金蘭/文

(略有刪節和部分內容)

注:

1954年3月,桂西壯族自治區開辦國營明陽機械農場。建場初期,場地一片荒涼,荊棘遍地,雜草叢生,飛禽走獸出沒其中。

披荊斬棘乃為“邊建場邊生產”的首要任務。以5臺蘇制德特54拖拉機、5臺五鏵犁,進行開荒,邊犁邊耙。

機務人員日以繼夜、輪班工作,人停機不停,克服種種困難,艱苦奮鬥三個冬春,到1956年底,開出荒地23839畝。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來到明陽第一天

1976年3月22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一輛南京牌嘎斯車將我們五人從邕寧大塘拉到明陽農場平原隊。從此,迎來了我人生中一個新的轉折點。

當天中午時分車駛進蘇圩地界,縱橫交叉的村道使開車的司機老黃迷路了。隨車的青年鍾寧波,雖然也到過幾次平原隊,明知離平原隊不遠了,卻也找不著北。好在離平原隊二公里的蘇圩隊岜獨山起了路標作用,幾經週轉才到達平原隊。司機老黃放下我們五人,說還要送另外兩人到蓮花塘,顧不上喝一口水,啟動車輛就走了,留下我們孤零五人。

三棟瓦房,兩棟是家屬房,一棟是集體宿舍,排在一條還算平直的大路兩旁,一棟大飯堂坐落在大路的盡頭,一間小發電房孤立在路的入口處。集體宿舍一共八間,每間擺五張上下架木床,每間準備要住8-10人,宿舍牆上貼著熱烈歡迎的標語還墨汁剛乾。

我們幾個好長時間沒有講話。不一會,一個近40歲的阿姨從前面的家屬房走出來,“大家辛苦了,我叫方東舅,隊裡就我一個人,昨天先來的那馬知青和隊領導坐中拖去了明陽總場,要到下午才能回來”。這時,從集體宿舍走出來的那馬知青黃豔芳,她是因身體不適而沒有去總場的。午餐是方阿姨煮的麵條,一斤半的麵條,放了不少雞蛋,七個人,但剩下不少,我們大塘來的五個人每人只吃了一點點,那時沒有胃口。

吃過麵條,我建議四處走走,因地裡還沒有種植作物,四周視野很好。東面,那是車送我們來時的方向,離敬團村約三公里;西面,二公里處是我們兄弟連隊蘇圩隊;北面,隔著數千畝新平整開墾土地的是岜獨村;南面,離隊部五六百米處有一條從大王灘經那齊到隆德村的農用灌溉水渠,渠中清澈流淌的水與四周沒有種上作物大片土地成為一個巨大的反差。有地有水更需要人啊。

下午四時,去明陽的中拖回來了。開車的是司機黃煥安,隊黨支部書記李卓飛,副隊長馬值,會計陸謀,隊醫生鄭春光,電工滕居宜,還有比我們早來一天的那馬知青黃晴熙、陳惠文等9名知青。同車還拉回了不少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隨著中拖回來,原來顯得清冷的隊部熱鬧起來了。

晚餐,全隊成員(含家屬)共22人成兩桌坐定,菜色不算高檔但也不失豐盛,雞、鴨、魚、蛋、花生、青菜。席間,支書李卓飛講話:平原、平原,一望無邊,10000畝土地,計劃都用機械化;三棟宿舍,不夠,還要多建三棟,工人達到200人,200人用餐的大飯堂都準備好了。水電現還有些困難,靠自己拉,自己發。以後,自己打井搞自來水,拉西津電。世界是你們的,乾杯。”“乾杯”。

睡上床後,開始總睡不著,今日一天的情況總在腦中轉個不停,但隨著電房息機停電,雖然還翻了幾次身,但最終還是睡了。

這就是我到農墾的第一天。

從這一天開始,我們便與明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樹春/文

注:

1963年,南寧市有281名知識青年來到明陽農場工作;

1974年,接收廖平農場知青400人;

1975年12月至1976年6月,先後接受桂林、貴縣154名知青來場工作;

1979年知識青年陸續回城,少數知青選擇繼續留場工作。

知青們以超乎尋常的革命毅力和奮鬥精神,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在艱難的歲月中,知青們奉獻了青春,這種知青精神為歷史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不斷激勵著新一代明陽人奮勇前進。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感激明陽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已經在農場工作生活了六年。我也對這裡的人和事感受頗多,決心要揮動筆桿記錄每一片美麗的景物、每一個難忘的片斷、每一個精彩的瞬間,也記錄下我對她的無限感激之情。

坐在燈光明亮的辦公室,頓時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回想畢業前那段頻繁奔波找工作的日子,每次都重複著希望而去失望而歸的滑稽場面,就在為工作一籌莫展時,是明陽農場向我敞開了胸懷,以她的博大包容了懵懂無知的我——單位為我和另外一個新來的同事配備了新電腦;為我們準備了傢俱齊全的住房;場級領導還處處關心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同事也都大多平易近人,他們就像親哥哥、親姐姐般熱情……感激明陽,她讓我感受到了明陽的片片溫馨。

明陽農場沒有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流,不過這裡也極具另一派別樣的商業氣息。一大早天剛矇矇亮,市場上就傳來了熱鬧非凡的買賣聲,明陽農場的人們又為新一天的伙食忙活了,那場面好不熱鬧!明陽商鋪頗多,水果攤也不少,何時何地都可以買到所需的商品、想品嚐的水果;每逢週末圩日,球場和馬路邊還會擠滿外地來做生意的小攤鋪,有賣小吃的、有賣衣服的、有賣鞋子的、有賣五金小商品的、也有賣小家電的……形形色色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最重要的是商品實用,價格也比較中肯。感激明陽,她讓我感受到了南寧郊區小鎮別樣的商業氣息。

2014年5月

李國球/文

歡樂時光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日記青春」感謝你來過、付出過,願你歸來是少年

邂逅向陽紅

在最後一抹晚霞到來的時候,這一片土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遠處青山臥坐田間,山後的晚霞黝黑了山前的翠綠。山腳下的炊煙不急不緩,像姑娘照鏡梳頭似的左一下右一下婀娜著。從山前到我的眼前,撲面而來的,是一株株沃柑。3000 多畝的沃柑, 是向陽紅現代特色農業莊園。

沃柑有的抱團而生,有的獨佔枝葉,紅通通的掛滿了枝頭。或許沃柑最大的願望,是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就像塞尚《蘋果與橘子》裡頭的橘子似的, 一路走進去,路邊堆有一些白色的包裝袋,職工正把它往果地裡運輸,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去盤問,而後得知,這是莊園從外地千方百計“搶”回來的農家肥,這裡的果農為了這一片沃柑,卻長日與它們作伴帶著一絲感動,我們繼續往前走, 拾步而上,來到了櫻花橘香園。

這是園內的一處高地,以攬數千畝果園於懷中。園區遍植櫻花、散落著數幢木屋,它和捷克的木屋風格近似,著就濃的鄉村氣息。來到稻草亭,椅欄斜陽下,看著這一片果因,我曾經沒有來過, 今後卻不想離它太遠。

2017年10月

佚名/文

圖文 | 明陽農場黨政辦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