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鄉音還剩下多少

昨日坐車返回宿舍路上偶聞鄉音(聽起來像孝感話,權且當作鄉音),倍感親切,同時也引發些許思考,我的鄉音,還剩下多少?

孝昌的朋友都知道豐山、周巷、花園三鎮的語言特色有明顯的差別,記憶中第一個居住地是豐山,應該說思維成型以來,豐山語系是啟蒙教師,對豐山印象最深的是農機馬路對面的麵包鋪,20多年前2角一個,是我的最愛;另外一件最有印象的就是第一次認識剛從樹上摘下的板栗外形,當時還有小方在場,農機正門口,可惜二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機會再探豐山。

第二個成長地是周巷鎮,值得慶幸的是寬山村語系與周巷鎮官方語言差別不算大,小學四年級之前,我的鄉音是正統的周巷官方語言。

第三個成長地是花園鎮,也開啟了我的雜牌生涯。花園是一個人口複雜的小鎮,各街區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在花園讀書直到高中畢業,經歷了聶家巷區(小學階段)、關王東城區(初中階段)、中心區和新城區(高中階段)的語系影響,形成一個四不像語言,任你到何處,別人都當i為外來人,交流出現一些問題。以前聽朋友說什麼幾十年的老宅,十幾年的鄰居什麼的,非常羨慕,遠親不如近鄰,有一些十幾年的鄰居朋友會親如兄弟,有個照應,逢年過節也會精彩,這一點一直是個遺憾。

「日記」鄉音還剩下多少

大學期間語言特色就更加鮮明,有幸遇到遇到一群有緣的哥們:瓜、王大師、耗子、朱老總、高手、胖子,大家坦誠相待,打破語言限制,形成603寢室獨特文化特色,六個人六種方言,交流毫無障礙,隨州話、仙桃話、廣水話、應城話、武漢話、江門話和孝昌話,逐漸融為一體,各自在潛移默化中都受了一些影響,記得有一次晚上大家討論各自方言中有哪些標誌性詞彙時,我作為孝感語系代表人,卻說不出幾個,說實話純正的孝感話我自己聽的都比較少,更談不上了解,如今經過惡補孝感話四級考試大全,總算可以拿出手了。

工作後,在粵語的大環境中,一些原來形成的語言特色又有所改變,可以說是五不像、六不像。以前遇到寬山人叫老鄉,後來遇到周巷人叫老鄉,再後遇到孝昌人叫老鄉,最後遇到孝感人叫老鄉,而如今只要是湖北人都是老鄉。

鄉音,還剩下多少?

遇到老鄉,你還能聽出來嗎?或者說你的鄉音還能被老鄉認同嗎?

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鄉音的悲哀。

鄉音, 你還剩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