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臨朐故事|五井鎮茹家莊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館!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臨朐茹家莊村史館

作者 | 賀志濤

村史館,珍存著村莊的老物件,這些平日裡再難見著的稀罕物兒,聚集在一起,那份濃濃的鄉土味兒就有了。

——題記

2018年農曆五月十七日,臨朐縣五井鎮茹家莊村史館建成開館,觀後有感,作文速描以記之。

村莊概況。茹家莊村位於五井鎮政府駐地西南3.5公里處,東北接五井西村,西連隱士村,南與馬莊隔河相望,西南與朱家坡村、常家溜村接壤,北與石峪村毗鄰。村落呈長方形,西高東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1200米,面積1.5平方公里。村莊北靠“將軍名山”八岐山,南望隱士河和五井石河,一村兩河三山溜,有山有水,風水寶地,歷史悠久,民敦俗樸。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老大門。走近村史館,首先入眼的是仿古的老大門兒,還是幾十年前的樣子,一下子能勾起往事的記憶;門旁一株古槐模型,原型是村內馬家橋旁邊的老槐樹,古槐生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依然枝繁葉茂;古槐下是民國時的井臺,旁矗那時的石碑,上書“湧泉旺井”字樣。值得一提的是,茹家莊古碑保存較好,從明至民國留存下來近二十幢,這些都是村莊滄桑歲月的見證者,記錄著村莊的一段歷史、若干故事。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老傢什。

一進村史館,便是農耕生活展廳,擺滿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老傢伙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盤石碾,它是老家東牆外的那盤石碾,新村規劃時,被移到家前的小河邊,今安放在村史館,算是好的歸宿。睹物思人,想起了少時多少推碾的經歷,還有家後院的石磨,一圈圈地行走,總在陳年記憶裡。這種柳條筐,便是過年時常掛在屋樑上的,盛滿了待客的好東西,常常饞得我在筐下轉悠;那口陶瓷大水缸,盛過清涼甘甜的隱士井水,還記得當年端著葫蘆瓢暢飲的痛快;獨輪小推車,是世世代代勞作的主要工具,依然不忘當年拉車子的情景……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歷史沿革。明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茹家莊屬臨朐縣孝慈鄉天井社;從1910年到1929年,屬臨朐縣五井區天井社;1930年,茹家莊屬臨朐縣第五區大同鄉;1940年4月,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茹家莊成立,12月,抗日民主政府將茹家莊劃歸益都縣,屬嵩右區茹家莊鄉;到1945年4月,茹家莊又劃回臨朐縣,仍屬嵩右區茹家莊鄉;1952年4月,屬臨朐縣第五區茹家莊鄉;1956年,屬臨朐縣五井區茹家莊鄉;1958年2月,撤五井區,改為五井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茹家莊屬五井公社;1984年,撤公社改鄉鎮,茹家莊村屬五井鎮至今。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追本溯源。元朝初年,于姓立莊,取名於家莊,後於姓搬走。清光緒《臨朐縣誌》記載:“莊西有宋代茹解元墓,據此推斷,宋代村莊當有茹姓居住。”所以,村莊漸漸改稱茹家莊。

史載,明洪武元年,王姓自山西洪洞縣王家莊遷入,馬姓由洪洞縣四牌樓遷入。賀姓於明朝萬曆年間,由勤學、勸學兄弟自縣外遷居臨朐,勤學定居黃埠店,勸學定居茹家莊,為縣內賀氏兩始祖。全村有35姓,賀、馬、王3姓佔總人口的50%。現有人口六千三百餘人,均為漢族,茹家莊為臨朐縣第一大村。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村莊文物古蹟頗多,村南,有修建於明代的石拱橋3座、廟宇3座,為龍王廟、普濟庵(俗稱觀音堂)和三元廟,惜俱毀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內原有明代古槐5株,現僅存1株,即是村史館門前雕塑原型,主幹高6米,胸圍3米,雖已中空,仍枝繁葉茂。村西原賀家林,至今有黑龍松1株,奇幹龍蟠,老樹虯枝,堪稱奇觀。古碑保存較好,從明隆慶五年(1571年)至民國留存下來近二十幢,今全部集中安放於村史館碑林。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歷史人物。茹家莊自古英才輩出,清光緒年間出廩生薛鵬林,出武秀才胡殿甲,近代,革命信仰紅色傳承,更有賀對廷、賀鈁等將領,星耀這片天空。賀對廷(1888—1927),民國前期,積極投身辛亥革命,參加過護國討袁戰爭和北伐戰爭,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累功至國民革命軍師長。對廷一意效忠國民革命,為北伐大業壯烈犧牲。其長子賀光寧,是一代名醫;次子賀鈁(1906—1977),曾任解放軍第46師師長,建國後定居南京;其長孫賀志銑(1924—2005),14歲參加八路軍,後任解放軍團級幹部。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革命傳統薪火相傳,抗戰時期,茹家莊為臨朐縣較早的抗日根據地。1939年8月,五井區抗日民主政府在茹家莊成立。1940年4月28日,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茹家莊村成立。從革命戰爭至抗美援朝,茹家莊有賀興能、馬洪金、王風憲等12位烈士為國捐軀。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今朝風采。山水哺養,地傑人靈,當代茹家莊人繼往開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了不少傑出代表。在外知名人士有馬洪超、高天傑、賀志寶、賀同寶、趙傳香、馬光山、郎憲明、胡立軍、王義等40多人;勞動模範有馬連眾、陳剛、胡道軍等;創業成功人士有鞠永梅、譚樹亮、郎豐梅、馬光信、胡永章、趙傳國、郎豐雙等;能工巧匠的代表有高天寶、薛立聖、賀興茂、胡德昌、王豐廷、賀光臣、馬承連、高德春等。成功的背後付出多少汗水,只有自己知曉;為父老鄉親做貢獻的幸福,無比榮光。

教育事業。村人崇文重教,祖祖輩輩重視文化教育。清末村設私塾,民國期間有小學,1952年設完全小學,1970年設聯辦初中,1998年,茹家莊初中併入五井初中。恢復高考以來,每年有大批優秀學生考入高一級學府深造。據統計,取得博士學位的有十七人,取得碩士學位的有六十七人,專科生近700人。2017年,賀夢飛被清華大學錄取,更為村裡有志學子樹立了榜樣。

茹家莊人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有近60人,其中高級教師有:馬光波、趙世順、牛繼錄、胡道法、馬光儉、王順元、趙世坤、王雙秀等17人。他們為臨朐縣教育事業增磚添瓦,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文化藝術。七百年的建村歷史,七百年的文化積澱,沉積成勤勞儉樸、敦厚善良的村風民俗,而文化藝術是村風民俗的重要表現形式。 60年代,村裡成立了“戲班子”,花旦孫開學、老生賀保德、小生賀興雲、花臉譚汝吉、丑角郎義寬等。70年代,成立了文藝宣傳隊,唱京劇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多次參加縣文藝匯演並獲獎,1972年,由賀同玲主演的《好親家》由山東電影製片廠排成電影。80年代是村裡文藝活動興盛、活躍的時期,許致友、賀光喜、譚清秀、陳永蘭等文藝骨幹脫穎而出。1980年,《昌濰通訊》刊登《臨朐縣茹家莊大隊運用多種形式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通訊報道,宣傳推介茹家莊村的經驗做法。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近年來,廣場舞、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玩花燈等大眾娛樂項目興起,每年正月十五,組織秧歌、高蹺、旱船表演隊,在本村及周邊村巡迴演出,並參加縣城元宵節晚會,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2017年,茹家莊代表隊在臨朐縣廣場舞比賽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村內書法、繪畫人才濟濟。宋智利,字心明,號墨農,中國檀聯協會理事,北京妙筆丹青書畫院副院長,多件作品參加國內外展出,並被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宮春友,2004年10月創作的國畫《石門秋高》,入選山東美協主辦的全國第十屆美展山東省預選作品展;2006年10月創作的國畫《雨後西山》,入選山東書協、美協舉辦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書畫展,獲優秀獎。

舊貌新顏。1976年,茹家莊新村規劃,時有172戶、652人遷至村東1公里處立村,稱茹家莊新村,與原村為同一行政村。80年代,進行新村規劃建設,用石頭塊鋪設1000多米長東西大街2條,南北大街3條。1999年,硬化東西大街1條、南北大街3條、鎮村路和生產路4條。2016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村莊實施硬化、亮化、美化和綠化“四化”工程,下大力氣,進行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從窄小的茅屋土牆,到紅磚黛瓦,再到鋼筋混凝土結構,村民的住所越來越寬敞,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安全。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間土路,到整潔的水泥路面,村民享受著農村田園風光,又享受著城裡人的現代化生活。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後記

作為一名茹家莊人,起初對建設村史館不以為然——能有啥看頭啊?身臨其境參觀時,深受觸動和感動,這麼多稀罕的老物件,能在“破四舊”運動中倖存下來,獨處一隅,已屬不易!而能被收集起來“歡聚一堂”,濃縮成濃濃的鄉情鄉愁,更是珍貴!最幸運的是,茹家莊村有個有心人,多年前,就留意保護這些歷史遺存,至今日,終於派上用場——他就是鎮退休老幹部胡德峰,村史館建設的負責人。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

村史館記述歷史、傳承文明、鑑古開來,其作用與意義重大。本人水平有限,速描倉促,錯漏之處,懇請見諒。

賀志濤,山東省臨朐縣臨朐第四中學物理教師。心向自然,情繫桃源 ,喜有感而發,信手塗鴉,更喜結識志趣相投的各地朋友。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