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從反饋的結果看,同批申請威敏的學生中不只一人收到了要求提交Mini-Pro和PS的通知,很多同學今年申請時都收到了同樣的要求。而一個額外的發現是,被要求提交Mini-Pro的學生們普遍覺得:“威敏的這個決定似乎在針對中國申請者”。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01 Mini-Pro模式早已經出現

事實上,威斯敏斯特並不是史上第一個玩“Mini-Project”的院校,早在2015-16年,中央聖馬丁和倫敦時裝學院都曾經出現需要申請者提交Mini-Portfolio的要求。而美國申請方面,Parsons和RISD的本科階段申請還會額外要求學生參加Challenge項目。

無論從作品集的項目制式、頁數還是尺寸要求等方面,Mini和Regular兩者都相去甚遠,申請者無法直接在常規portfolio的基礎上直接進行壓縮和隨意的刪減。所以,面對一些院校在申請上的“特殊要求”,申請者不得不花費額外精力去應對。

02 江湖上有這些院校的威名

正因為Mini-Pro無疑是對申請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所以與那些恨不得自己降低錄取標準以便滿足擴招和賺錢慾望的院校不同,敢這樣明目張膽“折騰”申請者的院校一般沒兩把刷子還真不敢亂提要求,江湖上總有這些院校的威名

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就是其中之一,但它與聖馬丁的宣傳力度相比,實在是有些太過低調了,以至於一直以來聖馬丁花名在外,威敏卻低調到好像沒什麼人聽說過。

如果說聖馬丁好比歐陽鋒有爭當天下第一的心(畢竟女裝BA全球No.1),威敏就好像黃藥師,精百家之學又不流於世俗。曾有言,威敏是圈內公認在服裝設計方面可與英國聖馬丁、皇藝、比利時安特衛普、芬蘭阿爾託分庭抗禮的存在。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03 大佬發話,你就得上!

說過了威敏的江湖地位,來說說這次威敏提的“Mini-Project”的要求以及一些細節。與倫藝早早在官網上說過要Mini-Portfolio不同,威敏並沒有“事先”在官方上說:我們要Mini-Project。所有的事,都是事發突然。

試想某一天你提交完portfolio正在自顧自high的時候,突然接到中介的電話:威敏讓你7天做出來一個project,不僅如此,還要單獨寫個“情書”向威敏表白~

當然,威敏還是很“人性化”的,只規定了7天完成的限制時間,並沒有明確要求Mini-Pro的主題,你還是可以大膽放飛自我為愛鼓掌的,這一點和Parsons以及RISD愛玩的命題套路還是有區別。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04 威敏突襲背後,寓意何在?

言歸正傳,威敏搞突襲的背後,是否真的只是其在服裝設計方面有絕對的高級水準,才可以傲嬌地搞事情?恐怕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從申請者的反饋中我們得知,威敏雖然自己說是“Mini-Pro”,但也明確說要從靈感到成衣的全部過程都要有,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個前提下,7天,這對於國內根本不熟悉完整服裝設計項目流程該怎麼做的學生來說,相當於“mission impossible”就算是有項目設計經驗的學生,7天也足以算是“極限挑戰”。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而值得人深思的一點在於,除了時間短要求高之外,無論是突襲的做法還是這件事情的本質,都導向了一個可能的結論:面對中國學生,好學校要看到更多關於“申請者自身真才實學”的證明。

但,為什麼呢?

在國內,藝術作品集行業存在已長達6年,但行業標準尚未成為“公約”。每一個在這個行業中存在的機構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其中不乏很多依靠“代做”生存的機構。

漢藝不支持代做,卻也深知灰色地帶中游走的代做作坊尚無法取締,但有一點很明確:依靠代做的方式把學生送出去之後,因為學生沒有受到應有的培訓和訓練,達不到好學校MA階段對於設計素質的基本要求,學生被退學....

被退學不僅是名校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申請者會被列入信譽黑名單,這筆良心債怎麼算?

因為代做投機取巧而獲得的offer,對於那些辛苦憑藉自己本事申請卻收到拒信的學生,何來公平?

這樣的案例每年出現幾次,幾年下來,那些名校對於中國申請者會持什麼印象?

難道還真的以為好學校不知道國內“代做”的把戲,天真到絲毫不對自己的學苗進行二次篩查麼?

申請者7天內提交Mini-Pro!此番突襲,寓意何在?

谷歌早年就主張信條:Don't be evil,它的意思中有一點至少很好理解,類似於中國傳統老話講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為了達到目的選擇做一個惡人,去不擇手段地用一些不該用的方法。

任何偏離本質而求得的一時爽快,都不叫爽快,因為到頭來那砸的是自己的腳,丟的是自己的人。

全球名校面對中國申請者的態度,於今日是明顯,於明日是趨勢,做決定時的你,該想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