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慈禧的一生?

姜汝翰.avi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慈禧太后一生重要事件節點。

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清末咸豐皇帝嬪妃,同治皇帝生母。1835年生於北京(當然,關於慈禧太后出生地有很多說法);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1856年生咸豐皇帝長子愛新覺羅—載淳;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與咸豐皇帝之孝貞顯皇后慈安兩宮並尊,上徽號慈禧,開始第一次垂簾聽政;1875年同治皇帝崩逝,光緒皇帝繼位,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東太后慈安去世開始獨掌大權;1898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1908年慈禧太后病逝於北京中南海儀鸞殿,喪於河北遵化清東陵。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正面評價:

● 慈禧太后執政初期,面對清末國家內憂外患的現實採取了一些積極的革新圖強舉措。整治吏治,重用漢臣。清末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都受過慈禧太后重用提拔。依靠這些漢臣及廣大漢族地主武裝力量依次鎮壓了諸如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西北迴民起義,有利的維護了清朝的統一與邊疆穩定。

●聽從恭親王奕欣及洋務派等人建議,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展洋務運動。發展民用、軍用工業。洋務運動客觀上對中國近代化起了一定作用,比如設立總理衙門、興辦現代軍事工業,成立福州船政局、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洋務運動後大清王朝的軍事實力也確實得到一部分提高,這一時期民族工商業亦有了初步發展。清末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景象,加之這一時期是同治皇帝在位,被後世史學家稱之為“同治中興”。執政後期,積極順應歷史潮流。發佈詔書,廢除延續一千年的封建科舉制。興辦新式學堂,開始憲政改革等。這些舉措無疑都是正確積極的。


影視劇照,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蘭貴人)

●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慈禧太后臨終時曾鄭重留下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這是慈禧太后留給歷史的一段特別財富。

——負面評價,雖然說科學評價一個人要正負都考慮,可是慈禧太后的負面部分遠大於上面的正面成績。

●同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不敗而敗,法軍不勝而勝。簽訂《中法新約》;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大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島給日本;條約的鑑定,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一步加深,且給臺灣同胞帶來了深重苦難;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大敗。之後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鑑定,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確立。從此清政府徹底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晚年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本人生活奢靡,窮奢極欲。野史記載,其每頓飯多大108道菜,且大都浪費掉。而此時生活在中國下層的老百姓卻處在衣不蔽體,餓殍遍地的慘境;甲午戰爭爆發後,她竟然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

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亂世,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到清朝滅亡,這一時期慈禧太后都是大清政治舞臺上的主角也是是大清國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她在用四十多年的時間竭力維持清朝這艘航行在大海上的“破船”,牢牢掌控者清帝國的走向。慈禧太后也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帝制時代少有的女性政治家,其政治手腕幹練老謀,尤其擅長平衡朝中各勢力。但凡此種種,皆為維繫自己統治。

雖然說清亡不能全部加罪於她,但是她當政的四十多年時間內卻同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導致割地賠款,人民苦難一步步加深。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無論從那個角度說,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屈辱柱上應當有慈禧的名字!


小司馬說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對於慈禧的評價基本可以確定,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禍國殃民。一代國學大師曾經寫了一副對聯形容慈禧:上聯: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明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下聯: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我再添一個橫批:趕緊去死

應該生活,慈禧的個人的一生很不幸的,父親早死。小小年紀就飽受喪父之疼。家境也日趨衰落,14歲被選秀入宮,但就此她的人生軌跡乃至滿清的歷史就此改寫,她的丈夫是咸豐,在整個皇宮裡就這一個男人。慈禧是幸運的,在後果眾多女子中她能夠脫穎而出,可見在容貌以及其他方面還是優秀的,而且她還生下了咸豐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但鴉片戰爭戰火延續到了北京。咸豐與慈禧一起倉皇逃竄到了熱河,但就此咸豐一病不起,兒子年幼孤兒寡母。如何面對這個複雜的朝局。因此咸豐設立了顧命八大臣。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處理朝政;又給皇后(慈安)和皇太子(由慈禧代管)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公元1861年。27的慈禧守寡。也由此走上了政治舞臺,就此統治滿清47年,就在當年慈禧聯繫恭親王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慈禧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可以說八大臣最大錯誤就是小瞧了慈禧。

從1861年到1909年。慈禧統治滿清47年,應當說,在那個年代慈禧也是比較難的,國門洞開列強環伺,形勢環境都是極其艱難的。而慈禧能夠基本維持住,也是相當不易。而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這些權臣能夠對慈禧言聽計從,也可見慈禧的能力。現在來看,慈禧誅殺八大臣臣,也不過是呂后之事,武則天臨朝,並不算稀奇。康熙還剷除鰲拜呢。而慈禧個人的不幸在於作為妻子和母親,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而權力就成為她唯一的伴侶。

對於任何一個政治人物的評價都是個人觀點,而且不大可能百分百客觀。就我個人來看慈禧的執政能力來看,很一般,因為受歷史侷限性,無論慈禧還是曾國藩等人都是用傳統眼光和方式來處理國家和國際事物。慈禧的學識,能力,水平都證明她無法治理好這個國家。慈禧的手段,心機,權謀都是用在了對付大臣了。但這些與國家沒有任何用處,而對一切嶄新的事物,科技,文化。軍事,慈禧是極其排外的,而接受也是被動和被迫的,更多是地方大臣接受。慈禧才不得不接受。慈禧能力應該說稍遜於武則天和呂后。而且生不逢時,遇見了3000年未遇大變局。基本上來說換成誰大概也沒折。但慈禧的殘忍,無知,而且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慈禧能力的欠缺。

慈禧當政以後,基本上已經是漢臣主政,地方權力已經大大高於中央,變法是必然的,但如何變法卻是新舊兩派矛盾所在,囿於傳統文化的強大慣性和與新派變革的巨大差異,也是慈禧的能力無法解決和處理。在這個問題上慈禧也是搖擺不定,缺乏一個政治家的應有的堅定。應該說,慈禧的私生活還是很嚴謹的,且非常注意公眾形象。慈禧是精於權謀和善於暗室政治,她自然希望滿清強盛,但無奈生不逢時能力欠缺,但我們也必須得說明,就治國水平來說,比她的丈夫的咸豐和坑爹的兒子同治強多了。

可以說,現在一般都拿慈禧和武則天比較,慈禧本來可以像武則天那樣,留下盛名,但這個嶄新時代的必然以及種種的現實因素和條件決定了她的遺憾命運。慈禧最大的問題是,她始終是把她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變法,也是被迫的。也是為了維持她自己的統治地位。當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慈禧無論多精於權謀,由於她的水平和能力,視野和情商都讓她無法駕馭這個國家,也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國家不斷地惡化和衰敗。慈禧是一個極其糟糕的領導者。和日本明治天皇相比,天上地下。比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更是差的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