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康熙怒斬吳應熊!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兒子吳應熊在京師與許多奸人勾結在一起,為吳三桂通風報信。康熙帝聽了大學士王熙的建議,把吳應熊囚在獄中。幾年之內,吳三桂佔據了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氣焰十分囂張。他給康熙來了一封信,提出要劃江為國,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釋放在獄中的兒子。康熙閱後,龍顏大怒,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佈處死吳應熊,讓吳三桂斷了這念頭,並把京師的禁衛軍也調去征伐叛軍。散朝後京城到處都貼出告示,明日午後當眾處斬吳應熊,以示國威。

消息傳到了吳應熊的額附府,吳應熊的夫人和碩長公主(康熙的姑姑)換上黑衣素服,直奔暢春園的慈寧宮,見到額娘孝莊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莊太皇太后看在兩個孩子的份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個明曉大義的老人,但一見女兒這樣悲慟,也揪心斷腸般地滴下了老淚,雙手扶起女兒,答應去跟孫兒說說。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康熙怒斬吳應熊!

不料康熙正好也來到慈寧宮,在門外已聽知一切。他快步進屋,向太皇太后叩拜道:"皇祖母,您平日教誨的得國得眾之道,孫兒時刻不敢忘記,別的事孫兒可依您千件萬件,這件事只能恕孫兒不孝。"一番話說得太皇太后無言答對,只能怔怔地看著康熙。

康熙看著那淚痕滿面的和碩長公主,單腿下跪,說道:"姑姑,您的苦處侄兒知道,可是,您知道我愛新覺羅一族,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如果不殺吳應熊,吳三桂一定以為朝廷軟弱可欺,更加囂張,又不知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姑姑,恕侄兒不能孝義兩全。"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康熙怒斬吳應熊!

和碩長公主沒等康熙說完,她扶起康熙,說:"姑姑我不怪你。"說罷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時三刻,吳應熊人頭落地,大長了清軍的士氣,滅了叛賊的威風。沒幾年,吳三桂便軍敗身亡,為禍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蕩平。朝廷內外,對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後的日子裡,康熙不僅親自過問和碩長公主的生活,還把吳應熊的兒子接到宮裡來伴讀。

五臺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清室定鼎後,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五臺山殊像寺。當時殊像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臺山很有名氣的寺院。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康熙怒斬吳應熊!

當時寺內有一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裡,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專人來到五臺山殊像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愛戀"一說,甚為歡喜,即用鉅款重建殊像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