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文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面對成長的天花板,長城汽車正在積極改變。

先來看前後發生的兩件事。2018年7月1日,前觀致汽車市場與傳播執行副總裁、銷售公司副董事長寧述勇出任長城汽車副總裁。這是繼文飛之後的又一加盟者,長城汽車的市場營銷在兩位新人助力下有了新期待。

一天後的2018年7月2日,有媒體稱長城汽車與寶馬汽車將於7月9日完成簽約。踽踽獨行的長城汽車即將擁抱第一個合作伙伴,帶著興奮與忐忑開始另一種生活。

對長城汽車而言,推進與寶馬汽車的深入合作或許更具戰略意義。畢竟產品競爭後勁不足的瓶頸才是長城汽車最核心的破局點,而寶馬汽車或許能為其打開一扇技術之窗。

問題是,強勢的長城汽車掌舵者魏建軍能從嚴謹的德國人手裡拿到多少籌碼?換言之,打開的這扇窗會呈現多大的角度和輪廓?

某種程度上,這決定著長城汽車發展之根本。

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一改往日本色

長城汽車的改變雷厲風行,發力市場營銷、品牌傳播也頗具針對性。

自WEY品牌推出以來,長城汽車一改往日木訥沉默的本色,營銷動作頻繁。此前行事低調的魏建軍走上前臺,成為WEY品牌宣傳的主旗手。

“WEY,不只是一部車,更是一個開創者,從WEY開始,豪華不再是那些浮誇的炫耀,從WEY開始,安全成為一切豪華的前提,而從WEY開始,更多的人能把豪華握在手裡,把要說的話,都放進車裡,堅定地,走在前面。”

這是魏建軍以姓氏為賭局的吶喊,也是長城汽車面貌的轉折點。

為了改變,長城汽車這次連挖兩員營銷人才。

2018年6月14日,原英菲尼迪市場戰略傳播總監及公關總監文飛加盟長城汽車,任長城汽車銷售公司營銷副總經理。

在長城汽車,文飛將負責品牌戰略、市場營銷及產品傳播工作,並統籌管理銷售計劃、商務政策以及藍標哈弗獨立經銷商網絡的能力提升,直接向長城汽車股份公司副總裁、長城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李瑞峰彙報。

文飛的說服力來自他在汽車行業歷練13年,擁有主流合資品牌(東風日產)和豪華品牌(沃爾沃、英菲尼迪)的作戰經驗。

不到20天,寧述勇以“不到長城非好漢”向外界告知他的走向。未來,他主要負責長城汽車新能源和皮卡兩個事業部,工作職責包括銷售、渠道、品牌和市場傳播等,直接向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彙報。

從合資品牌轉戰本土品牌,文飛與寧述勇都將迎來職業生涯中的又一場硬仗。但從文飛到寧述勇,長城汽車通過引入人才彌補品牌傳播、強化市場營銷短板的決心則躍然紙上。

這與長城汽車想要藉助營銷打破瓶頸相關。

進入2018年,隨著SUV增幅趨緩,紅利漸失,單腿走路的長城汽車遭遇壓力。5月,其王牌車型哈弗H6銷量3.1萬輛,同比下滑超過兩位數;另一主力車型哈弗H2單月銷量0.5萬輛,同比下滑逾6成。

儘管憑藉WEY品牌支撐,長城汽車在銷售端依然保持增長,但VV7與VV5所暴露出“1+1

短期看,長城汽車借力刺激市場不失為一種措施。但將時間軸線拉長,空間範圍放寬,此舉對紓解長城汽車長遠發展仍然有限。

這種背景下,長城汽車調整航向,精確對準其第一個強大合作伙伴——寶馬汽車。

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寶馬到底能帶來什麼

不得不承認,一度以技術控著稱的長城汽車開始面對產品競爭力之虞。

過去5年,藉助SUV先發優勢,長城汽車順利成長為一線中國品牌,哈弗H6更是長期稱霸SUV榜單,風頭十足。

但SUV的風口和紅利也吸引著更多車企入圍,包括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廣汽傳祺、上汽榮威紛紛入駐SUV市場,向長城汽車發起挑戰。

這是直接而強勢的挑戰。

一個公認的現狀是,過去幾年,通過大量投入與積累,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和上汽榮威等自主品牌在產品力上得到大幅提升。比如動力強勁的長安CS75、“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性能出色的傳祺GS4均成為細分市場佼佼者,哈弗H6的先發優勢被拉平已是不爭的事實。

這背後隱現的問題是,長城汽車技術優勢並不明顯,尤其是在燃油車上,它始終缺乏正向研發平臺。它引以自豪的變速箱技術,不管是7DCT還是CVVL,其來源業界也都眾所周知。而WEY VV7甫一上市,便遭遇“油耗門”危機。

對長城汽車來說,強化營銷短板或能在短期內提升銷量,但解決產品競爭力問題才是其長遠立足的根本。

與寶馬汽車合作,可能會為長城汽車提供一條解決路徑。

兩者牽手的消息始於去年深秋。2017年10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長城汽車將要與寶馬汽車成立合資公司,並開始在國內尋找廠址。

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隨著更多細節流出,這一消息在今年初的一紙公告中落下實錘。公告顯示,長城汽車與寶馬汽車將在純電動MINI車型上展開合作,共同推進新能源發展。

這也意味著,長城汽車將擁有首個外資合作伙伴。它將改變發展軌跡,走上新發展路徑。

一般而言,國內自主品牌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獨自建產、學、研完整體系,諸如早期的奇瑞汽車與吉利汽車;另一種則是以一汽集團、東風汽車為代表,更多借助於合資力量輸血來發展自主品牌。

此前,長城汽車一直在踐行獨立行走模式,曾經一度,其勢頭超過了吉利汽車。但走到今天,它與吉利汽車的差距正在拉大。

吉利汽車勢頭正健。它利用收購沃爾沃的契機,完成產品適應性開發到全流程開發體系的過渡,迄今都被認為是其在產品、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不二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沒有全球化資源配置以及外資力量輸入,是長城汽車在與吉利汽車的競爭中暫時處於下風的重要原因。

與寶馬汽車合作,無疑會為長城汽車質變提供契機。除能從寶馬汽車身上學到國際化競爭思維以及全球化戰略佈局外,長城汽車將有機會深入瞭解寶馬汽車的技術與研發,並反哺自身。

讓技術的歸技術解決,這才是破解產品競爭力最有效的辦法。

“前期交流溝通已開始,近期我們將開展技術調研,相互學習。”一位不具名的長城汽車研發人員曾表示,與寶馬汽車的技術交流已經開始。這是利好消息。

合作有助於成長與提升。但硬幣的另一面,技術天塹幾乎無法逾越,從外資品牌中獲得核心技術也幾無可能,這是過去幾十年中國汽車合資之路所能告慰我們的事實。

長城汽車能走出一條不同的合作之路嗎?它與寶馬汽車合作的邊界會在哪裡?

魏建軍需要掰手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