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巧勸架「冤家」變「親家」

關注聊城晚報,讀到大美聊城

法官巧勸架“冤家”變“親家”

一週前,有一個並不被人注意的日子悄然而過,那一天是世界知識產權日,相比其他的節日,它並不惹人注目。

然而,現實是,涉及初創企業的每一個知識產權風險案例,都是殘酷而現實的。

2016年,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案件325件,審結案件325件(含舊存5件),結案率為100%,均在審限內審結;全部案件中判決24件,撤訴301件,撤訴率為92.6%,取得了明顯成效。

166件全部庭前和解

2016年,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178件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訴KTV經營者侵害放映權糾紛案件。

結局也的確讓人欣慰——在辦案法官和合議庭的努力下,166件案件全部庭前和解,以撤訴方式結案,大大減輕了審判壓力,縮短了審限。

對此,有人戲稱,法官巧勸架,一對“冤家”喜變“親家”。

巧用案件關聯 減輕審判壓力

有資料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參與到維權隊伍中來,除傳統的動漫形象、日用品廠家等權利人外,保健品企業、歌詞作者、種子公司、教育諮詢機構、手機和汽車配件廠家也紛紛加入維權行列。關聯案件數量佔比較大,涉及當事人眾多、影響面廣。

這其中,商品零售領域多關聯案件,涉及產品多為油品、酒類、藥品、家用電器、玩具等與普通消費者密切相關的商品。

比如,在受理的10件臨沂某工藝品有限公司訴聊城某大型超市侵害作品發行權糾紛案件中,辦案法官主持原被告庭前對涉訴糾紛達成和解協議,並就動漫形象的後續許可使用達成一致意見,大大減輕了審判壓力,縮短了審限,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在受理的13件廈門某光學有限公司訴聊城市多家眼鏡店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中,因被告庭審時提供的主要證據基本一致,且有“抱團”應訴的傾向,對於此類案件,採取“判一促調”的方式予以化解,通過判決促成其他案件調解,以撤訴方式結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