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县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中国代县雁门关

“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中国代县雁门关

雁门关,历代帝王和兵家的必争之地,最著名的就数汉高祖刘邦了,曾数次修建雁门关要隘。

中国代县雁门关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中国代县雁门关

现存的遗址有:试刀石、马公杀虎处、前腰铺驿站、后腰铺驿站、雁靖坊、雁门关分道碑、雁门关长城。

中国代县雁门关

雁门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中国代县雁门关

历史上,塞外游牧民族入侵华夏的一个重要通道是从阴山一带进入大同盆地,大同盆地北方的山势低缓,北方游牧民族极易入侵占领,因此,华夏历史上,雁门一带的屏障作用就犹显重要,并成为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的一线,如辽宋一代。对于防守而言,这里是三晋的咽喉之地,雁门失守,则太原危矣,太原陷落,则中原关中震动。

中国代县雁门关

中国代县雁门关

抗日时期,日军在山西的进军也是沿着这一思路,中国方面,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正是对这一线日军所展开的一系列防御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