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代縣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中國代縣雁門關

“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於此關聯。

中國代縣雁門關

雁門關,歷代帝王和兵家的必爭之地,最著名的就數漢高祖劉邦了,曾數次修建雁門關要隘。

中國代縣雁門關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中國代縣雁門關

現存的遺址有:試刀石、馬公殺虎處、前腰鋪驛站、後腰鋪驛站、雁靖坊、雁門關分道碑、雁門關長城。

中國代縣雁門關

雁門關西門之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地利”。

中國代縣雁門關

歷史上,塞外遊牧民族入侵華夏的一個重要通道是從陰山一帶進入大同盆地,大同盆地北方的山勢低緩,北方遊牧民族極易入侵佔領,因此,華夏曆史上,雁門一帶的屏障作用就猶顯重要,併成為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戰的一線,如遼宋一代。對於防守而言,這裡是三晉的咽喉之地,雁門失守,則太原危矣,太原陷落,則中原關中震動。

中國代縣雁門關

中國代縣雁門關

抗日時期,日軍在山西的進軍也是沿著這一思路,中國方面,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正是對這一線日軍所展開的一系列防禦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