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黨旗紅


黨旗飄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永定區王家坪鎮抓黨建促脫貧的深刻踐行。該鎮位於永定區東南邊陲,下轄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1123戶3727人,是該區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之一。在全市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充分發揮黨組織引導、黨員示範帶動作用,在大山深處樹起了一面鮮豔的黨旗。

激活脫貧攻堅“思想引擎”

抓好脫貧攻堅“先鋒隊伍”

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該鎮首先抓實的便是“關鍵少數”。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黨委始終配備了全鎮最優力量主抓扶貧工作,對扶貧工作幹得好的同志予以表彰並積極向上級部門推薦,免去扶貧幹部“後顧之憂”。同時,嚴抓第一書記和村級黨組織負責人,出臺《王家鎮2018年村級管理考核細則》,明確村幹部幹事創業的正向激勵,且一併轉發落實永定區關於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制的通知,明確建立問責機制,激發村級黨組織主動作為。其次抓牢了致富能手黨員,充分運用“四培四帶”實際成果,黨員中的致富能手被予以重任,重新結對貧困戶,帶動脫貧。例如該鎮太陽山村的石周球,原本是一名貧戶黨員對象,在村裡引進羅漢果產業種植時,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主動申請拿出自己僅有的兩畝地率先種植羅漢果,當年即開始盈利約1萬元,去年更是盈利4萬元,在自己順利脫貧且奔向致富的路上積極帶動他所在村民小組的組民大力種植羅漢果,去年底,該村已經順利摘帽。最後,充分發揮了廣大黨員群眾的主體作用。該鎮大力推行農村黨建“一網三治”,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並使其成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維護穩定的帶頭人和排頭兵。走進該鎮馬頭溪村,能明顯看到水清了,山綠了,路面乾淨了,無職黨員義務負責村裡環境維護,有行動能力的黨員都被調動起來,帶頭維護社會治安、參與民事調解、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弘揚良好家風等。村裡凝聚力強了,就有了長遠發展的希望和動力,該村去年也已經順利摘帽。

帶動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最大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該鎮堅持從提高黨建工作實效入手,搭建黨建促脫貧的“菜單”扶貧模式。一是實施脫貧好風尚“菜單”。結合本土特色,以“黨建+文化+旅遊”孕育脫貧好風尚。一批批黨員志願者在民俗文化傳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中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不僅如此,群眾自編自演、口口相傳的“三句半”、少數民族山歌等當地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成為進一步宣傳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好風尚的有力方式,營造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良好氛圍。二是實施產業扶貧“菜單”。圍繞辣椒種植、中藥材、鄉村旅遊等骨幹產業,充分發揮黨組織宣傳引導、黨員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由貧困戶按需“點菜”,採取黨支部牽頭、合作社帶動、能人幫帶、自主發展四種模式,由村幹部、第一書記、聯戶幹部逐個落實貧困戶發展產業需求“菜單”。目前該鎮成立了龔康、順霞、砂子埡、湖田埡七星椒等7家專業合作社,創辦了3個七星椒種植示範基地,面積達4000畝,產值達2000萬元。僅2016年,該鎮的建檔立卡戶中因從事剁辣椒產業而脫貧致富已達到佔27.36%。太陽山村黨組織2017年引進羅漢果、玉竹種植,2018年引進皂角與觀賞與藥用價值並存的芍藥種植,均採取訂單農業模式,簽訂保底回收價,每畝收益在3000-4000元,目前已發展300畝,吸納貧困戶95戶。馬頭溪村2戶貧困戶作為養殖鵪鶉示範戶,目前每月穩定增收6000元,並帶動其他村參與,該鎮傘家灣村2戶也正在積極籌辦鵪鶉養殖,該鎮正計劃用鵪鶉養殖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三是實施基礎設施“菜單”。結合省、市、區政府鼓勵發展鄉村旅遊和實施脫貧攻堅等契機,該鎮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提質改造,自2014年以來,共新建、硬化、拓寬道路113.08公里,新修橋樑1座,修繕風雨橋和新修鋼索橋等8座,安裝太陽能路燈665盞。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全鎮各村居基本實現了公路硬化到村到組。集中力量對人飲困難的地區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汙水處理廠3個,河壩14個,水塘15座,鋪設自來水管道14公里,水渠20公里,解決了6個村5300人畜飲水和灌溉問題。在傘家灣村新建德修溪水電站1座,為村裡每年帶來集體經濟收入近10萬元。目前,全鎮各村組飲水難和灌溉難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同時,結合該鎮大多數農戶都是木結構的土家吊腳樓這一實際,積極申報了創建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爭取各項資金支持,目前已有8個村居被評為湖南省特色村寨和傳統村落,不僅改善了農戶的居住條件,也較好地保存了具有特色的土家傳統吊腳樓,使其成為該鎮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塊招牌。(趙婷 劉鵬 王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