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經說過,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套用這句話,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15天就可能出現一個新“風口”。

最新的“風口”,就是直播答題。

從出現到引爆僅僅半個月時間,直播答題贏獎金的模式迅速進入百萬級——單場在線人數破百萬、獎金額度破百萬

而對於站在百萬觀眾面前侃侃而談的直播主持人來說,15分鐘,已經足以讓他們一夜成名。

短短數日,各大平臺紛紛入場,用提升獎金額度、拉明星助戰等方式爭奪用戶。目前,業內人士已經在樂觀期待“千萬級”的到來。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不同的直播答題平臺

不過,答題拿獎勵的內容模式其實並不算創新。幾個月前剛在美國上線的HQ Trivia,就是國內“直播答題”的雛形。目前的直播答題模式基本上照搬了美國的HQ Trivia。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美國直播答題平臺 HQ

其在國內的淵源,就像是將《開心辭典》《一站到底》這樣的益智問答類電視節目搬上直播平臺。只不過網絡直播問答,實現了低門檻的全民參與,其參與性、影響力,遠非過去的電視節目所能夠比擬。

看“開心辭典”時,絕大多數觀眾看著極少數的“別人”答問拿獎,只有羨慕的份兒。但直播答題拆除了參與門檻,理論上來說,人人可以上場答題、分錢。圍觀者與參與者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或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先進”於電視時代的一個隱喻。

也因此,已經有人將直播答題的火爆,定義為“開啟了手機互動內容元年”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某答題直播平臺界面

至少從眼下來看,網絡問答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確實形成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對各網絡直播平臺而言,益智問答以“知識競賽”的面貌受到熱捧,重塑了直播行業形象,也成功扮演了收割流量和用戶的“大殺器”角色:

對於參與的網友而言,直播答題則開闢了新的娛樂消遣方式,“賺錢娛樂兩不誤”的模式,甚至讓部分人再次喊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儘管這顯得如此功利與可疑。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外國網友組隊玩HQ,以提高“衝頂”分獎金幾率

綜上所言,拋開當前出現的獎金透明性疑問、作弊外掛等問題,在短期來看,直播問答可能確實是少有的負外部性和風險較小或是不明顯的模式創新。

如果說知識付費是讓用戶花錢買知識,直播答題儼然是“反其道而行之”,給了不少人“知識變現”的幻覺。從火爆程度來看,顯然後者“更勝一籌”,原因在於,它更精準的抓住了人性的普遍偏好。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只是,知識付費也好,直播答題也罷,自始至終,知識都不是核心,而更多隻不過是某種商業的噱頭與工具。

真正的目標,是爭奪注意力

凱文·凱利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金錢將跟隨注意力。而每題10秒的限時答題模式,可能是目前對參與者注意力要求最高的直播互動娛樂了。

直播答題標誌著互聯網領域的注意力爭奪戰進入一個新階段。從這個角度,也就不難理解,在幾乎來不及思考的短時間內大量資本就會呼嘯而至。

“信息超載時代注意力才是稀缺資源”,在問答直播中得到極致體現。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明確了上述真相,我們就大大方方的承認吧,參與直播問答,與對知識的興趣和崇拜無關,與玩王者榮耀,真沒啥本質區別。別指望這樣的全民娛樂會促進社會知識的增量,更遑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為智性、理性的社會。

至於這個“風口”到底能夠持續多久,是小旋風還是會變成龍捲風,能否成為直播行業的救命稻草?

以競相撒錢的“粗暴”方式鋪路,是否真的能夠導向一個可複製的、充滿活力又不失健康的行業明天?

以上,恐怕連投資者和平臺方都依然“忐忑”。

這種高度不確定性或許是互聯網新經濟難以割裂的一部分,也是其活力的一種體現,但是,是沉湎於狂歡,越要清醒認識到,熱錢開道,並不等於創新

當熱錢退去,用戶的參與熱情和新鮮感衰退,拿什麼來捍衛一個行業的存在價值?對於“燒錢模式”的依賴,是否本身也內含著行業的浮躁與投機?

承認吧,直播答題和王者榮耀沒什麼不一樣

有觀點認為,直播答題會走“共享單車極速死亡”的老路

在互聯網領域,“豬站在風口上都會飛”這一名言收穫了無所擁躉,被不少創業者、投資者奉為圭臬。但其實另有企業家對此作了下半句的提醒——“豬碰上風也會飛,但是風過去摔死的還是豬”

今天,在中國的互聯網新經濟領域,

最缺乏的或許已經不再是“風口”,而是風過去了依然能夠不被摔死的“豬”。

若干年後,人們會如何看待這個“風口”遍地的年代,抑或說,這股風能夠給未來留下什麼?

被技術進步主義樂觀情緒包裹的人們,急於抓住公共注意力的資本,或許來不及思考。可我們必須直面這樣的疑問。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朱昌俊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