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的氈房和蒙古族的蒙古包有什麼區別?

哈薩克娛樂

來過大美新疆的朋友們一定在景區或牧區、山上見過蒙古包,其實這都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所有的你們見過的都是“蒙古包”哦 ;哈薩克族類似蒙古包的房子可是叫“氈房”哦,千萬別混淆了。

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我國古老的遊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遊牧到哪裡,家就搬到哪裡,由於需要頻繁遷徙,住房就必須能夠隨意移動,蒙古包就是這種活動房屋的一個代表,而哈薩克族人住的氈房(又稱哈薩包),因為外形近似,不瞭解的人往往容易將它與蒙古包混淆。

那麼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先來說一下哈薩克族的“氈房”吧:哈薩克族是一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多年的遷徙生活讓他們創造出了造型別致,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氈房。這種便於攜帶和拆卸的住房承載著他們兩千年的歷史文化和傳承。

其實到現在這種氈房不只是只有景區才可以看到,在我們新疆的很多牧場都依稀可見轉場的牧民仍使用著氈房。這不轉場的季節也隨之而來,想要一睹為快的朋友們可以來新疆的牧區體驗一下這裡的牧民是怎麼攜帶著氈房轉場並搭建氈房哦!

一般而言,氈房分大和小兩種。小氈房容易搭建,整體就是一個圓錐形,只不過有四塊、六塊、八塊甚至更多的房牆的區別。簡易的小氈房又稱為"闊斯"。相比而言,大氈房要複雜得多,一般由五個部分組成,即房杆、頂圈、圍牆、門框和房氈組成,上為穹形,下為圓柱形。材料為紅柳,整個房架用皮條銜接。圍牆外用帶色毛線和芨芨草編織的各種圖案,氈房門簾也用彩色芨芨草織成,四角飾以花氈瓣,均具有藝術特色。為抗禦大風,氈房外用毛繩固定,內則以彩色毛線織成的紮帶圍於牆壁四周,既美觀又實用。整個氈房用頂氈、篷氈、圍氈三部分組成,一般高三米,室內面積20-30平方米,氈房門一律向東開,意謂迎日出,降吉祥。

到過氈房的朋友都深有體會,氈房的門較小,而且多事雕刻著花紋的雙扇木板門,哈薩克語稱之為"斯克爾菜烏克",一般高1.5米,寬0.8米,離地面較高,用來防禦積雪和嚴寒。一般情況下,門的方向朝東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