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曾说自己若得此人必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却也得了天下!

不知为何,中国人最喜欢以少胜多,或许因为以少数人敌多数人而胜,更能展现智慧,其这种偏好同样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武学太极拳上,拳法之精髓在于四两拨千斤,以小力巧妙化解大力。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这些战役被载在光辉的史册中,为民间百姓所通晓。但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次战役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程度可谓是亘古未有。那就是元末时期的洪都之战,那么这场战争的主角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文正。

陈友谅曾说自己若得此人必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却也得了天下!

朱文正,朱兴隆的儿子。这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哥哥,也就是说朱文正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此人骁勇善战,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史书上记载他立下赫赫战功之时,朱元璋大肆封赏群臣,曾问他想当什么官?

朱文正却不以为然,说:“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认为侄子识大体,顾大局,更加喜爱这个侄子了。

自古以来,洪都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不是心腹之人,朱元璋哪里放心的下,于是最后令侄子朱文正把守洪都。不过,朱文正初到洪都之时,整日沉湎于酒色,流连于烟花柳巷,完全一副花花公子的样子,其麾下众将领有些不服气,但是碍于朱元璋的面子,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

陈友谅曾说自己若得此人必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却也得了天下!

公元1363年,一向平静如水的洪都迎来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敌人,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无数,征讨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正与东吴张士诚打得火热,分身无术。倘若陈友谅的大军攻破洪都,顺流而下,那么朱元璋就要腹背受敌,危在旦夕。在这危难之际,朱文正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一改平日作风,立刻整兵备战,枕戈待旦,积极备战。面对陈友谅的60大军,虽然洪都城内守军只有两万之众,但是他却毫无畏惧,沉着冷静地指挥守军抵抗陈友谅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史书上记载,洪都城的战况十分惨烈,城墙都曾被轰塌了一个缺口,眼见就要破城了,但是朱文正却亲率将领与敌人搏斗,同时还令士兵赶紧修补城墙。全军将士在朱文正的鼓舞下,硬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修补好了城墙,令陈友谅无功而返。

陈友谅曾说自己若得此人必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却也得了天下!

由于守城士兵众志成城,浴血奋战,陈友谅85天也未能攻破,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战后陈友谅不禁叹道:“我若有子如此,何愁大业不成哉!”

在朱文正的坚守下,朱元璋有了充分的时间,做足了决战的准备,终于统率20万大军,向洪都浩浩荡荡地进发,与陈友谅在翻阳湖上决战。

读史到此,不由得感慨万千。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想他朱五四(朱元璋的父亲)不过是一介连饭都吃不饱的贫农,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被地主剥削了一辈子,到死没钱下葬之人。谁曾想到他能有这等英豪的子孙!

陈友谅曾说自己若得此人必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却也得了天下!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许是天意,让朱元璋最后君临天下。按理说朱文正在洪都城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还是朱元璋的侄子,应该有一辈子也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可是此人最后却悲惨收场。因为朱文正不满朱元璋的封赏,而私通张士诚,想要造反,却被朱元璋知晓,就地擒拿,想要正法,最后在马皇后的苦劝下,这才捡回一条性命,被软禁了起来,不久后郁郁而终。不可否认,朱文正是个军事天才,但是此人却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决定了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惜哉!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