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不是长江呢?

河洛图腾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着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但是我们的母亲河却是黄河而不是长江,这是为什么?

黄河流域是古时的政治中心

我们一直都说古代的政治中心是在中原地带,而那时的中原就是黄河流域。自五胡乱华之后,政治中心才开始南移。而之前政治中心都处在北方,在南北朝之前少有南方的政治集团出现。


南北不同的生存模式影响了发展

无论是长江还是黄河,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可是南方的文明却没有发展到北方那样的模式,甚至南方地区的发展还是在北方政治中心的迁移才发生改变的,为什么?

一直以来政治与经济都是相关联的,在我看来,黄河流域地区的文明重视了农耕的发展,而南方水资源的丰富,所以并没有重视农耕。


这也是南方在很长时间内依旧是未开发的状态。西周五霸争夺,战国七雄称霸,在南方的只有楚和越,而北方的有多少国,剩余的全在黄河流域,南方多有未开发的地方。农耕带来的发展远胜过依靠水资源的生活,毕竟这代表的是“生产力”的强弱。

对于黄河的普遍认同感

一直以来中原地区都是我们中国最主要的区域,我们是“中原地区”发展来的人,人们对于中原地区有着极大的认同感,而长江流域这样的感觉却很少。认同中原地区,自然也就认同黄河的哺育,我们的先祖发源于黄河一带,在黄河边成长。这是一种普遍的认同感,而长江这里非常缺乏,长江也是我们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母亲河,但我们却更愿意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忆寻尘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历史不能假设。换句话说,从中华文明的角度,无论承认与否,黄河的确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一个事实: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

尽管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满天星斗说法,指出了我国文明的多个地方分化的说法,简单地说如下:

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六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
但是,无论如何的满天星斗,都无法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中华文明是以黄河文明为主线的。
这条主线非常的明确,从史前文明到后来的王朝时代,首都核心区基本上是围绕着黄河流域进行的。
比如尧都平阳 舜都蒲坂 禹都安邑,这是指河东,也就是山西。夏朝到商朝在河南,周朝源于陕西,盛于河南。之后的秦汉是陕西河南为中心,这一切持续,直到魏晋南北朝才出现了永嘉南渡为代表的南迁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黄河核心区域?

说到这个事情,其实因素有很多,大体上有两大类

1,黄河区域在农业时代更适合文明

2,长江流域在早期不适合文明

第一个因素很明确,一方面,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也就是1万年左右,黄河流域总体的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国人驯化出了不逊于小麦的粟黍,成为中国人的主粮,另一方面,通过东西方交流,小麦也从北方进入中国北方,所以北方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诞生文明。

第二个因素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但是这的确事实上,就是南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不适合人类生存,这可能和南方的气候环境有关,高降水量和炎热带来了严重的微生物问题(古代人也称之为瘴气)导致人类生存困难,而南方地形太过分割也导致了当地大量的人口难以形成连成区域的活动。

比如三国时期,北方已经极度繁华,而南方区域,位于江东的孙吴王朝还要和百越作战,而云贵等地还存在着大量的占山为王的民族,比如传说中的孟获部落等。


此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江流域的水患,比如曾经高度发达的河姆渡文明,本来可以成长为媲美与黄河流域文明的地方,结果最后被水患彻底毁掉了。


当然了,以上这种理论是基于结果的解释,毕竟历史上太多的偶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