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中国的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有的穷奢极欲,有的暴戾弑杀,长时间这样,就失去了民心,最后成了亡国之君。这些君主大多被后人所仇怨。但是明朝的崇祯帝却得到了后人的几许同情。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崇祯小时候生活的并不好,他的母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得圣宠的太子,过的谨小慎微,生怕出一点差错,每天都谨言慎行。他的哥哥一出生就被封为皇太孙,而他只是一个不得宠的皇孙,后来也只是一个王爷。拜明成祖老朱所赐,明朝的王爷过的都不好。他作为一个王爷,自然没有接受政治培养,没有亲信,没有自己的班底。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一国的太子在登上帝位以前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政治培训,而他没有却经过培训,无证上岗,突然被推上帝位,没有任何人告诉他皇帝应该怎样做。现在十七岁的少年面对的只是高考,而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满朝的大臣大部分都有超群之才,各怀鬼胎。外有敌军虎视眈眈,内有党争不断,平民造反,国家已经满目疮痍,他当时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如何能驾驭得了这一堆烂摊子?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他可能是明朝晚期唯一一个不被权利蒙蔽双眼的皇帝,他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他不知道该怎样做好一个皇帝,没有一个忠诚明朝的大臣来帮助他。明朝晚期的大臣们经历过嘉靖时期的士风杀伐,天启的东林党大狱,看到好好做事的却没有好的下场,当然也开始为自己谋私了,互相欺骗。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但是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崇祯还是想努力做到最好。他注重节俭,衣服都补了补丁,还是他的皇后给他补的;勤于政务,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实事,清除太监魏九阴,调整内阁。白天工作,晚上还加班,常常召唤大臣商议朝事到深夜,一直坚持了十七年,每天如此。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确实,他的性格是有很大缺陷的,像多疑啊,度量小啊,性格急躁,用力过猛,这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据说他刚进宫的时候,不敢吃宫里的东西,怕被毒死,吃的是自己带来的干粮,皇帝当到这样的地步,也就他一人了。

为何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却被后人同情?

明朝灭亡,有人说亡于天启,有人说万历,反正崇祯接手的时候已经千疮百孔了。崇祯朝十七年,或许这是明朝做皇帝最短的一个,但是,如果说本来明朝维持不了十七年,崇祯也为它续了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