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阅读书籍,想让孩子形成阅读的好习惯。虽然有诸多家长成果显著,但还有一大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对阅读提不起兴趣而深陷苦恼之中。

各位家长是否有想过,孩子不爱阅读可能是因为我们引导的方式错误了?也许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坐过这些事。

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一、让孩子摘录“好词好句”

其实有一部分家长对于读书这件事是比较“功利性”的,我们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们会刻意地让孩子记忆并摘抄“好词好句”,但这样的要求只会打扰孩子的阅读,浪费孩子的时间,降低他的阅读兴趣,不但无助于孩子写出好词好句,还阻挠了他写作水平的进步。

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二、逼孩子阅读我们挑选的书

给孩子购买图书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购买名著,但有一大部分的书并不受孩子欢迎。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原因如下:版本不适合;孩子还小,阅读困难。阅读就像吃饭,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各个阶段需求也会变化,最了解这变化的,还是孩子自己。

因此,可以将挑选书本的权利交回孩子手中,让他购买喜欢的书籍。

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三、测试孩子的阅读成果

正如我们第一点所提到的,大人对于阅读的功利性较强。有一部分家长总是检测孩子的阅读成果,当孩子阅读完总是喜欢提问,考查孩子记住多少,吸收了多少。

这个举动给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施加了压力,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做到专心致志,他甚至还会思考哪个内容是妈妈觉得有价值的,提前在脑海中构思答案。但如果每次阅读都夹杂着这种想法的话,那是不可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了。

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四、跟孩子说:慢慢读,没关系

相信有许多家长经常会和孩子说:“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他们认为只有慢慢地读,书籍的内容才会吸收消化得更好。

慢工也许能出细活,但慢读却不一定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速度快说明阅读能力强。

如果孩子半个小时还没看完两页,那还不如不要勉强孩子阅读,让他好好玩耍玩耍。

孩子不爱看书,大多是父母引导有误,这四个误区你中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