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毛泽东诗词中的高远意境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毛泽东诗词中的高远意境

此作是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诗人首先描写一个“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创造了一个无限辽远、无限广阔的时空意境,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紧接着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句,奇伟的想象犹似奇峰突起——高大奇伟的“莽莽昆仑”在诗人面前却显得渺小——尽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乍读令人惊讶、不可言喻,细品则是精妙无穷的想象和夸张,构成了无限雄伟辽阔的意境。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诗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境高远。诗人似乎是站在宇宙之巅,俯瞰大地山川,放声吟咏。《念奴娇·昆仑》就是这样一首代表作。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的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毛泽东诗词中的高远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