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的國學功底,這15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不僅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句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的意義而被廣泛應用。

考考你的國學功底,這15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俞伯牙善於彈琴,琴曲意境深遠,常人難解,僅鍾子期一人能欣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2.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來,水面似有足跡之態。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輕盈。如:“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歸去”即用此典。

3.閒雲野鶴

五代時侍僧貫休,七歲出家,頗有詩名。吳越錢繆稱王以後,貫休以詩投偈。詩曰:“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錢繆看後,令其將“十四州”改成“四十州”。乃可相見。貫休不從,道:“州亦難改,詩亦難改”。然閒雲野鶴何天而不可飛?後因以“閒雲野鶴”比喻來去自由,不收羈絆。

4.青梅竹馬

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又以“兩小無猜”比喻幼男幼女天真純潔,相處融洽。

5.人面桃花

唐代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時節獨自遊覽長安南莊,到一村戶,見花草繁茂,寂無人聲。因口渴,叩門求水。良久有一女子應門,捧水讓座。女子獨倚庭前桃花,姿態楚楚動人,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良久。崔護辭行,女子送至門。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自禁,又往探訪,只見門院如故,不見佳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比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考考你的國學功底,這15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6.白雲蒼狗

唐太宗大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棄的不幸,做《可嘆》一詩抒發感慨。詩曰:“天上白玉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人以天上浮雲翻覆倉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浮沉無常。

7.綠葉成蔭

8.鏡花水月

水中月,鏡中花,世人常比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是詩人常用來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樑,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比喻意境雖然美好,但卻空靈飄渺,不容易實現。

9.秉燭夜遊

《古詩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曹丕為魏王世子之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陳琳、王璨等均死於痢疾,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來比喻及時行樂。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蘇軾在《海棠》中寫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是此意。

10.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期,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面前做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說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能歌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就是後來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多用來形容女子美豔絕倫,文學作品中應用甚多。

考考你的國學功底,這15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11.莊周夢蝶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周主張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比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成了一隻蝴蝶,翩翩起舞,自得其樂。夢醒以後,發現自己依然是莊周。不知道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

12.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子是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賣鏡都市以謀會合。不就,陳被隋朝滅亡,公主被隋朝重臣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人在街頭叫賣破鏡,正好與自己藏的半邊吻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慼不能食。楊素知情以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妻團圓。後遂以“破鏡重圓”比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13.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閤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說到:“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故世人比喻婦女有才多用“詠絮才”

14.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翃,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後韓翃為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栁氏雲:“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栁氏也有和詞曰:“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章臺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專指妓女一類的人物。

15.無絃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絃琴”一張,每逢酒酣意適之際,便撫琴以為寄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做《論琴貼》自謂曾先後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親愈貴,而意愈不樂。”當其任夷陵縣令時,每天與清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後。奔走於塵世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使彈奏名琴,也索然無味。因雲:“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弦亦可。”蘇軾《琴詩》雲:“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與君指上聽?”

考考你的國學功底,這15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