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日本快战败的时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凰殊

二战到了1944年,可以说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的战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汪精卫也必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没有后悔的资格,哪怕这个概念在他脑中经常闪现,估计也会被他扼杀在一瞬间,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情绪应该是焦虑,然后就是积压的戾气来恶化他本来已经不堪的身体,就算死,都是对他莫大的恩赐了,起码,他不用被揪出来公审,让他生前就体验到自己是个败类的滋味。


汪精卫,本不应该是这个下场,然而一系列无节操的选择让这个天纵英才成为了民族的败类,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要想体验他死前的想法,就得回顾他那毫无一致感的人生。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9岁考中广州府秀才第一名,后加入同盟会,不仅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同盟会早期少有的文化人和高材生。他勇于革命,参与并领导了刺杀清末摄政王的壮举,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使他名声大噪,响彻神州。

而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革命,在中国政坛取得了世人难以匹及的高位,并在中山先生去世之际,手书了先生的遗嘱,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勉词就是出自汪精卫的手笔。


在汪精卫看来,以自己的资历,顺利拿下国民党一把手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之后还要拿下国家的一把手,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不管是天意弄人,还是他自身政治能力欠缺,在复杂的党内和国内斗争中,他最终不敌蒋介石,只能当个副职,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位,但对于汪精卫来说,这算是没有达到期望值,属于失败之事。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将当中国一把手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啊!汪精卫早年留学日本,别人留学日本,是为了学习日本的各种先进,回来报效祖国,哪怕是为了自己镀金,回国混个好出身也没有错,但汪精卫留学日本,却被日本表面的先进给折服了,臣服了,他就不知道这世界之大,何止一个日本?


他完全产生了幻想,觉得日本会像当年清朝一样,吞灭中国并长期占有之,从1935年他主持下签订的旨在制造华北五省自治的《何梅协定》时,这种幻想趋势就已经很明显了,为此他还遭到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暗杀,虽侥幸逃过一劫,但是他向往做日本的臣属已经坚定不移,什么叫书读到了狗肚子里,这就是!



之后,他抱着对党内地位的不满和对日本高期望的幻想,发表艳电,公开投敌叛国,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真算集所有汉奸之大成。可是战局并未像他想象那样发展,日本的优势也没能长期保持下去,随着1944年的到来,日本在太平洋的节节败退,他的身体状况也开始节节败退,但是,比他身体更糟糕的是他的心情,他完全能预示到自己成了什么,但是木已成舟,覆水难收,他后悔又有什么用?他还有什么资格后悔?


他只能是在焦虑和恐惧中,在身体的疼痛折磨下,惊魂不定的走完最后的日子,他唯一应该庆幸的是他死在了日本完蛋之前,他应该在下地狱的那一刻才明白了年轻时读的圣贤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的那个秀才第一名已经成为对他巨大的讽刺了,除此之外,不在有任何意义。


面对民族危亡时刻,不用讲那些国家民族大义,我们也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再失去灵魂,而汪精卫全都葬送掉了,试问,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后悔!


史书上冬眠的蛇

说起来,汪精卫可以算是民国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名人。

纵观他的一生也可谓是大起大落,从青年时期一个积极投身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青年,到参加同盟会辅佐孙中山并且脱颖而出,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在民主革命的初期立有功绩。他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1925年3月孙中山病危时受命记录孙中山的遗嘱,俨然成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和接班人。

后来更是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身居武汉国民政府主席。

即使在和蒋介石争夺最高领导权失败后,也还是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二把手”的高位。

可是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在“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全国军民投入抗日救亡的关键时刻,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却公然发表叛国艳电,投降日寇,组成伪政权,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卖国贼、中华民族的罪人。

01

早年的汪精卫曾经是一个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1910年3月,他曾经组织并参加谋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的行动。

当时,革命党内部曾认为刺杀意义较小而风险太大。

汪精卫却很坚决,为此还撰写了一篇《釜薪论》,认为革命犹如烧饭,需要釜和薪。

釜者,不惧水火忍受长期磨练;薪者却一时轰烈瞬间辉煌。

汪精卫称自己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愿意为薪。

暗杀行动中,在安装好炸弹后不巧被人发现举报,导致暗杀失败,汪精卫等人作为主犯被捕入狱。

在狱中,汪精卫奋笔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

后来只是因为主管案件的肃亲王善耆手下留情,他才被免除死罪,没有被杀头。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国家遭到外族入侵时,这个慷慨青年竟然成了背叛民族的软骨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那个不怕死、勇敢暗杀清朝统治者的革命志士后来却成了“国人皆谓可杀”的家伙。

汪精卫在此后的人生岁月中曾经遭到多次的暗杀,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刺杀行动,以及最终的结局。

02

1935年,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批准了“何梅协定”,将华北主权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全国舆论哗然。

11月1日,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中央委员一百多人。

按照会议安排,8点钟照例是到中山陵谒陵,9点钟回到中央党部举行开幕式,10点半接着开预备会。

开幕式结束后,委员们走出大礼堂,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分成五排站立,进行集体合影。

蒋介石因感到现场秩序较乱而没有参加合影,独自坐进了休息室。

当汪精卫上楼请他时,他不仅自己不下楼,还劝汪精卫也不要下楼。

心存不满的汪精卫只好独自下楼参加合影。

自然而然地,二号人物汪精卫便坐在第一排正中,在第一排就座的还有林森、张静江、孙科、戴季陶等国府大员。

镁光灯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摄影师拍完照片。

与会的大佬们转身陆续走上台阶,准备回到会议厅内继续开会。

一边向站在第一排正在转身的汪精卫连开三枪,枪枪命中。

事后检查,一弹射进汪精卫左眼外角下颧骨,一弹由后贯通臂膀,一弹从后背射进脊柱骨旁。

汪精卫中弹后随即应声倒地。

站在汪精卫身旁的中央监委委员张继迅速跑到袭击者身后,将其拦腰抱住。

张继

年轻力壮,身手敏捷的少帅张学良奔到刺客身旁,扬起一脚将其手中武器踢掉。

赶上前来的汪精卫的卫士又向刺客连开二枪,刺客应声倒地,那是“暗杀大王”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

孙凤鸣雕像

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因为打进脊椎的子弹始终无法取出,成为他有生之年倍受折磨的梦魇和9年后让他送命的隐患。

03

1938年7月,汪精卫与日本勾结日趋密切。

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

11月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了汪精卫从重庆出逃的方案。

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29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敦促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本和谈。

接着,汪精卫竟然丧心病狂地建议日本人对重庆进行轰炸。

日本人听了汪精卫的建议,果然在重庆进行大轰炸

1939年元旦,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

同时要求军统抢在汪精卫离开河内前干掉他。

戴笠奉蒋介石之命,马上行动。

他亲自带领军统天津站长陈恭澍等人飞到河内,并任命他为行动组组长。

手下组员王鲁翘,曾任戴笠贴身警卫,是一名职业杀手。

组员余乐醒,曾是军统元老,对特工技术极有研究,而且能讲法语,赴河内执行任务十分适合。

其他的成员也都是一帮身手不凡的老手。

后来成为台北市警察局长的王鲁翘

经过侦察,了解到汪精卫住在高朗街27号,这是河内一个高级住宅区内的一栋三层西式楼房。

陈恭澍到现场考察后发现,后门的道路复杂,街巷纵横,非常有利于暗杀后的撤离。

3月21日夜,陈恭澍驾车带着6人出发,在接近汪精卫寓所的一个巷道时,不料被两名巡夜的越南警探拦下。

陈恭澍掏出口袋里所有的4500元钱递过去,顺利得以放行。

汪精卫在河内时还记挂着看杂志美女

到了高朗街27号后门,陈恭澍对行动作了分工:自己留守车上,留两人在外边放哨,王鲁翘、郑邦国等四人身手敏捷地越墙而入。

郑邦国用斧头劈开一楼房门,随后四人闯入直奔三楼卧室。

汪宅的人被惊动了,厨师何兆开门张望,郑邦国抬手就是两枪,大声喊道:“谁再出来,老子的枪不认人!”

其他人堵住保镖居住的房门,警告他们“谁动就打死谁!”汪精卫的保镖们因为出境后不允许携带武器,只好老实待在屋内不敢轻举妄动。

王鲁翘冲上三楼,对着汪精卫居住的北屋撞了几下,却怎么也撞不开。

房门被反锁了,显然屋里有人。

他接过唐英杰带来的利斧,将房门劈了个洞,可是门还是没有打开。

他就着屋里还亮着的台灯灯光,发现屋里有一男一女两人,便果断对准躲在床下露出半截身子的男子开枪,三发子弹均准确击中此人的腰背部。

王鲁翘以为刺杀成功,随即招呼特工们撤离。

第二天早晨,军统的内线传来情报,十分遗憾的事发生了,打死的竟然并不是汪精卫。

前一天,恰好他的秘书曾仲鸣的妻子带着孩子从香港来到河内。

汪精卫临时把自己住的大房间让给曾仲鸣夫妇,他搬到另一间房内住宿。

刺客们不知道这个变化,以至让倒霉蛋曾仲鸣做了汪精卫的替死鬼。

替死鬼曾仲鸣

军统方面后来总结这次行动失败的原因,认为是情报不够准确,误将曾仲鸣居住的房间当成汪精卫的房间。

实际上,汪精卫为人狡猾,行动诡秘,此时亦如惊弓之鸟。

他白天多在北房起居会客,夜晚去别的房间睡觉,让人误以为北面大间为汪精卫的卧室。

汪精卫国内的豪华公馆

汪精卫就此躲过一劫,这也是国民政府组织对这个卖国贼进行的最著名的一次刺杀行动。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汪精卫投敌叛国,1940年3月在南京组建汉奸伪政权,并任傀儡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民政府主席前后,还发生过数起爱国人士刺杀汪逆的事件。

04

1939年11月,在重庆中央党政训练班上,两个阔别多年的同窗学友见面了。

他们一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戴星炳,一个是军统高级特工吴赓恕。

言谈中,戴星炳说起汪精卫的一个亲信陈石生曾经邀约自己投靠汪精卫的事情。

身为特工的吴赓恕立刻敏感地想到这是一个打进汪伪内部,进而刺杀汪精卫的很好的机会。

于是他领着戴星炳一道去见戴笠,密议锄奸计划。

戴笠也认为可以考虑这个难得的条件,经过一番策划布置,他决定派戴星炳和吴赓恕两人前往南京,假装投靠汪伪。

二人来到南京后,很快便与陈石生取得了联系。

陈对戴星炳前来投靠深信不疑,随即带他去见汪精卫。

汪精卫对于重庆方面有人来投降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任命戴星炳为“社会事业专门委员会”委员。

戴星炳逐渐取得汪伪的信任,然而可惜的是,他终归不是特工出身,没有这种工作的经验。

他急于取得任务的成功,不断向陈石生打探汪精卫的起居作息方面的情况,引起了陈的怀疑,他随即向汪精卫做了汇报。

汪精卫早有前车之鉴,马上布置特务机关对戴星炳进行布控,严加监视。

这时,恰逢戴星炳的妻子到南京来探亲。

原本这是一个麻痹汪伪,打消他们怀疑的举动。

可是同样毫无防范的戴妻,在和陈石生老婆的交谈中竟然不小心露出了破绽。

汪伪政府的可笑口号

汪伪特工们将她作为突破口,威逼讯问后得知了事情真相。

结果可想而知,戴星炳和吴赓恕二人随即同时被捕,恼羞成怒的汪精卫下令处决了他们。

两个国民政府高级官员为了惩治国贼,出师未捷身先死。

05

1940年10月,又出了一位自发诛杀汪逆的义士。

他叫陈定达,是江苏苏州人,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在上海静安寺路一家北极电气公司担任总经理。

他眼见日寇在中国肆虐,人民生灵涂炭,痛恨汪精卫卖国求荣,助纣为虐,决心以一己之力为国除害。

陈定达

于是他多方寻找机会,一次他偶然发现一个曾经担当过自己保镖的俄国人,眼下却在汪伪特工总部“76号”工作。

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接近汪精卫的人,就试探着接触这个俄国人,向他说明惩治汉奸的大义,并且给以重金收买,答应刺杀事成之后还会给以重赏。

俄国人欣然答应,拿了巨款而去。

可是没想到这个家伙却是个无耻之徒,不仅没有办事,还昧着良心向76号告发了陈定达。

陈随即被捕,押往南京。

汪伪政府时气焰嚣张的日本兵

汪精卫见陈定达并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不是重庆方面所派,而是一个实业人才,在上海还颇有名气,就想软化收买他为自己服务,还可以利用此事宣传自己的大度。

汪精卫亲自出面劝诱陈定达投降,还企图诱导他说出幕后有什么人在指使。

想不到陈定达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回答:“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何须他人指使!”

汪精卫再次恼羞成怒,随即下令将陈定达杀害。

身在重庆的蒋介石闻听陈定达的义举,感叹之余写下“烈并常山”的挽额,将他比喻为三国时期刚直勇毅的赵子龙。

06

就在陈定达为国捐躯两个月后,汪精卫南京官邸门外来了一个姓黄的广东人,他手持与汪精卫的合影求见。

汪精卫记起这个人,他名叫黄逸光,是广东赤溪人。

此人身材魁梧异常,而且力大如牛,曾经在马来西亚的山林里徒手将一只老虎掐死。

黄逸光

抗战之前,他曾经组织过一个徒步旅行团,到达南京后受到当时为行政院长的汪精卫接见,还在行政院大门前合影留念。

于是汪精卫让手下安排此人住到中山东路大行宫的中央饭店等待,准备召见他。

正在这时候,上海76号的汪伪特工头目李世群给汪精卫发来急电,说是内线密报,有两个军统特工装作平民到南京求见汪精卫,并且其中一人以前曾经当过旅行团团长。

汪精卫接报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这不正是那位和自己合影的广东人吗!

特工们立即前往中央饭店秘密查探,发现与黄逸光同住一室的还有一个名叫黄征夫的人。

民国时的中央饭店

特工们乘着两人外出时进入房间搜查,果然在衣橱中一件衣服口袋里发现一把手枪。

李世群下令迅即活捉这两人,可是他的手下马啸天听说黄逸光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传闻,便不敢轻易下手。

多方考虑后,马啸天找来一个上海武术高手。

此人名叫王霖,武功超群,特别是膂力惊人,曾经在大世界擂台击败九名挑战者,此时已经被李世群收买成为手下可耻的帮凶。

这天夜间,马啸天和王霖带领六个特务来到中央饭店,突然破门而入扑向正在睡觉的二人。

黄逸光奋力推开两名特务,跳下床来。

可惜他的武功不如王霖,在其他特务的帮助下,不久便被打败制服,黄征夫也被两个特务按倒,两人随即被捕。

《时代周刊》封面的汪精卫

黄逸光真实身份是在昆明航校任职,同时也是军统人员。

后来他被押往南京雨花台执行枪决,临刑时他慷慨写道:“可爱的中华,我愿为你歌唱,我愿为你而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巨奸汪精卫虽然逃过了几次刺杀,却于1944年终究死于骨髓肿。

1935年中央党部门前那次打入脊椎的子弹,铅毒渗入了他的骨髓,也算是对他日后叛国投敌的惩罚吧。


汉周读书

汪精卫:我错了,我错了!

国民:滚,我们不想看到你!

当时已经化作了鬼的汪精卫后不后悔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汪精卫活着的话,肯定得将肠子悔青了!但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汪精卫从少年英雄到革命家,到政客,到汉奸,真可谓是风云变幻,让汪精卫从云端跌落深渊。汪精卫曾经是充满热血的少年英雄,曾经是充满理想和抱负的跟随孙中山左右的革命家,曾经是与蒋介石斗得你死我活的政客,最终却定格成了投敌卖国的汉奸,谁又能想到,政治角逐的失败会让这位曾经寄托着国民党希望的“英雄”彻底沉沦?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对于谁将成为孙中山的继任者,负责为孙中山记录遗嘱的汪精卫呼声最高,然后是廖仲恺和胡汉民,可是廖仲恺遭到暗杀,胡汉民受到牵连而退出竞争,黄埔军校蒋介石顺势爬上来了,自此国民党汪系与蒋系的政治角逐开始。当然,当时蒋的声望仍然不及汪,因此汪首战告捷。

汪蒋角逐的转折点始于“中山舰事件”,这也让汪精卫看到了军权的重要,军权即是话语权,当年袁世凯如是,如今蒋介石亦如是。

最终汪精卫选择借助日本势力与蒋相争,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汪精卫两首绝命诗,从慷慨赴死的快意恩仇到悔不当初的命运感慨。

1910年,汪精卫赴京策划清政府摄政王载沣,事败被逮捕,遭到清政府的监禁。汪精卫在狱中自觉没有活命的希望,但是心中仍有满腔激情与热血,为此,汪在狱中作绝命诗: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那般慷然,令人泪目。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被袁世凯释放,这次死里逃生让汪精卫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这次经历让汪精卫积累了政治名誉和政治资本,袁世凯释放汪精卫也是想为自己赚名声,汪精卫完成了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1935年汪精卫同意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将华北主权送给日本。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精卫曾言:“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汪精卫媚日之心,此时已是路人皆知。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成为日本在华重要的代理人——汉奸走狗。

1946年1月,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派何应钦捣毁汪精卫的坟墓。何应钦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开了汪精卫墓,在棺材中发现了汪精卫的绝命诗: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诗名《自嘲》,诗中悔意已然昭昭。



世间再无汪精卫,从此骂名断不绝。

陈璧君给亡故的汪精卫留了张纸条,纸上书有四字:“魂兮归来。”

然而,纵使汪精卫有灵,又有何面目归来面对我中国数万万同胞?纵使汪精卫有灵,又怎敢归来?

汪精卫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

纵使汪精卫有灵,也唯有徒呼:“悔!悔!悔!”

只是,谁会原谅他呢?


吾与吾国

汪精卫这个人,人缘一直不错。在国民党内,声誉就更好。记得他离开重庆,进入沦陷区之后,听到这个消息的国民党元老,发出的都是惋惜之声,大家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长相标致的汪精卫,无论相貌还是为人,在当年就是佳人一枚。

国民党败溃大陆之后,关在南京老虎庙监狱的汪精卫夫人陈碧君被国民党丢给了共产党。老朋友何香凝等人,替陈碧君求情,想要共产党人放了她。共产党答应了,但需要陈碧君签一个认罪书,陈碧君坚持不签,她说,南京汪政权的每一寸土地,都不是汪先生出卖的,他们不是卖国贼。

这话当然也不错,的确汪伪政权的辖境,没有那块土地是汪精卫他们卖给日本人的,都是抗战中沦陷的。但是,没有出卖国土,不等于汪精卫他们就没有罪过。在侵略自己国土的侵略者没有放弃侵略之前,跟侵略者合作,作为执政的国民党副总裁,这本身就是投敌行为。无论有怎样的理由,都无法为其开脱。汪精卫是国民党领袖级的大人物,不是沦陷区的乡绅,乡绅为了让乡里少受一点祸害,跟日本人合作,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而沦陷区秩序恢复之后,那里的民众,包括一些商人,一般公务人员,依旧做自己的买卖,上自己的班,其实也无可厚非,总得让这些普通人吃饭吧。但是,汪精卫作为国家的领袖级人物,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在民族国家体系没有崩解之前,跟侵略者合作的行为,就是投敌卖国,行为跟法国的贝当,没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汪精卫这样做,倒未必是从一开始就安了投敌的心。他这样做,跟他对形势的判断有关。他在抗战爆发前,就是低调俱乐部的领袖。他认为按实力对比,中国绝对打不过日本,这也没大错。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回旋余地大,战争爆发,可以利用空间换时间,与日本周旋。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只要日本跟英美发生冲突,中国就可以搭便车了。汪精卫只看到前面,却不相信后面的事儿有可能变成事实。这样的形势判断,使得汪精卫倾向于接受只能跟日本妥协,才能避免中国彻底毁灭的看法。

然而,全面对华开战之后,其实日本政府包括一部分的军方人士也很纠结。占领了大片的中国土地,但是,日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两种战略物质,石油和富铁矿石中国却没有。跟中国打仗,越是投入多,资源消耗越多,却无法补充。由此引发的日美关系的紧张,直接危及这两种战略物质的供给。那个年头的战争,就是打钢铁,打石油,再在中国的泥潭中陷下去,对日本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在寻求跟中国讲和,也好抽身。其实,在汪精卫开始他的“和平行动”之前,蒋介石也在通过德国大使日本人接触。但日本人跟蒋介石谈不拢,转而找到汪精卫。日本政府方面,给汪精卫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只要承认满洲国,他们可以退出山海关之外,也就是说,抗战以来的沦陷区都退还了。当汪精卫的人拿这事儿问深谙日本的周作人时,周作人认为,日本政府的承诺不可靠。但是陈碧君却认为靠谱,而陈碧君对汪精卫的影响力,是人所周知的,于是,汪精卫就一步步上了贼船。

对于蒋介石来说,自始至终,他都不能说不了解汪精卫的行动,但是,他却没做什么阻止这个老搭档。在国民党内,蒋介石的实际声望,始终逊汪精卫一头,辛亥革命的时候,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而名满天下,蒋介石才是陈其美的一个马仔。汪精卫的离开,也许正中蒋介石的下怀。汪精卫出走河内时,军统派人去暗杀,却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像是在在赶他们走,越早去上海越好。

而到了上海的汪精卫,却发现日本人变卦了。侵略中国,原本就是陆军少壮派军人鼓捣出来的。而日本的文官政府,根本管束不了军人,陆军少壮派军人,当然不肯把吃进嘴里的鸭子吐出来。于是,原来的承诺,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原来跟着汪精卫的陶希圣和高崇武,就此退了出来。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汪精卫从此罢手,虽说生命会有危险,但名声肯定是可以保住的。然而,人犯大错,每每是小错积累起来的。没有了后路的汪精卫,决定毅然决然地走下去,把自己的投敌坐实。由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点也不冤枉。原本,在汪精卫出走之前,跟龙云等地方实力派是有联系的,如果日本真能兑现原来的承诺,龙云的跟进,也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日本人一旦变了卦,龙云也就别指望了


猴子军师

汪精卫有遗书留下,记录其死前所想。

1964年,一篇名为《最后之心情》的文章在香港发表,据说是汪精卫口述于1944年10月,即其死前一个月。这篇文章的真伪不好说,但如汪精卫女婿何文杰所言,《最后的心情》“引起国人以至日本各方面的注视,也惹起了真伪的论争,聚讼纷纭,始终没有定论。最低限度,作为史料的参考,也有一定的价值。”在这里,给题主做一简单介绍(本回答假设这篇遗嘱为真)。

汪精卫在《最后之心情》里首先说,当时的情况同他1938年投敌时已大不一样,“我由孤立无援而与英美结为同一阵线,中国前途,忽有一线曙光。此兆铭数年来所切望而虑其不能实现者。”意思是,他也期望中国能和英美结盟。

随后,汪精卫说自己投敌乃是“为沦陷区中人民获得若干生存条件之保障”,将来“战事敉平,兆铭等负责将陷区交还政府,亦当胜于日人直接卵翼之组织或维持会之伦”,说自己出任伪职,是为了暂时保护沦陷区百姓,等日本战败,自然就要解散伪政府,把沦陷区还给在重庆的中国政府。

在他看来,中国必定不会被日本灭亡,“清末不亡,袁氏时亦不亡,今日亦必不亡,兆铭即死,亦何所憾!”说自己同日本签订的卖国条约,并不会产生太多恶果,“且战争结束,日军议和撤退,此项条约,终成废纸,固无碍于国家之复兴”。

最后汪精卫说,“今

铭在宁六年,明知日方将败,而仍继续以之为对象磋商者,则以国事虽有转机,尚在逆水行舟”,知道日本失败是必然的,自己还在和日方交涉,是因为中国还没有最终战胜日本,局势尚未根本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署名汪精卫的这篇《最后之心情》无论真假,都不能为汪洗刷什么。有关汪的史料,我看过很多,能理解,但不能原谅。汪之个性懦弱,说其有烈士情结云云,实在高估了他。


启风说史

汪精卫投敌简直就是一个勇士,是一个偿试。他从重庆经河内辗转来到上海南京,为的就是停战和平,你能说他的出发点有错吗,他实际是被日本人给骗了,后来身不由己,一步错,步々错,终于沦為漢奸。论其个人抛开其汉奸的政治立场,他是个暖男,才子,居民国美男子之首简直就是个完人。他如果不从政,是一个让无数美女倾倒的国民好老公。


正襟危坐2

汪精卫身上有不成熟文人的影子!情绪激昂的时候可以“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当情绪低沉的时候,面对失败各种逃避,各种沉沦!

汪精卫很帅,民国大帅哥之一!汪精卫很有才华,作为总理遗嘱的撰写人,其名望之大,风头之盛!几乎就是钦定的总理接班人!但是一切错误的根子是当他从北京回到广州的时候注定的,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人蒋中正!而这个以总理追随者自居的人,对他是毕恭毕敬!让汪精卫错误地认为这个人将是自己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文一武,双剑合璧!所以他们通过廖仲恺被刺事件用了阴谋的手段,扫清了胡汉名和许崇智这两块拦路石!当蒋中正把自己的兰谱递给汪精卫,想与汪精卫结拜的时候,汪精卫的夫人那个南洋富商千金,毒辣地眼光证明了其正确性,坚决反对!当所有拦路虎都扫清后,汪精卫还做着自己是党的领袖的美梦。而“中山舰事件”爆发后,蒋介石成为最大赢家的时候!

汪精卫选择了逃跑,躲避!那一刻开始汪精卫沉沦了!

汪精卫再出山的时候,就只能选择被动与蒋中正合作!但是这口气是 永远出不去的。接下来的几乎所有时光,汪精卫都在和蒋中正斗法!选择投靠日本人的时候,是因为日本人承诺可以让他当元首。而这是卖国,自己可能成为卖国贼,他却丝毫没有引起重视!先是逃到云南,后来又逃到缅甸,蒋中正的劝归信不可以说没有民族大义,不可以说没有真心实意!但每一封劝归信在汪精卫的眼里都是讽刺!都是把汪精卫推向日本人更近一步的石头!最后汪精卫还是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

或许可以理解汪精卫,因为之前在华北的时候,宋哲元、张自忠也曾经不顾中央的一封封劝阻信,还和日本人谈判,梦想着让渡一点点权力,避免战争。但是当日本人的真实意图暴露的时候,张自忠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明了他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决心,证明了自己不是汉奸!那么汪精卫或许算是被日本人骗去的 。但是软弱的他还是逃避现实,做了一个大汉奸!

汪精卫的出逃影响大于他出逃的实际意义。因为作为党和国家名义上的二把手,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人心丧乱的时候,你的出逃,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严重削弱了中国抗日的决心!所以这个损失是汪精卫在伪统区,无论做多少努力都无法挽回的!和蒋中正比权谋玩权术,你技不如人,要么认命,要么离开政界!可是汪精卫却要拿国家命运去对赌,这种案认谁都翻不了!

当日本侵华失败的二十多年后,香港报纸登了一篇《最后之心情》,传说是1944年汪精卫的口述。真假难辨!“今铭在宁六年,明知日方将败,而仍继续以之为对象磋商者,则以国事虽有转机,尚在逆水行舟”有人说这是汪精卫后悔了。个人认为其实不然,“此恨绵绵无绝期!”在他的潜台词里,“今兆铭冒此天下之大不韪,投敌与介石一博,无奈仍胜利无望,将要败北!此大恨也,不瞑目也!”


炒米视角

汪精卫在日本战败前去世,死后葬中山陵附近,虽然后期被挖了出来。但可以说,结局算是不错了,起码没坐上被告席。在感觉日本要战败的时候,没有史料补充他的情况,都只能是妄加揣测了。个人觉得,他当时肯定后悔一些。从他个人经历看,清末敢刺杀摄政王,绝对够爷们。后期参加国府,虽没军队,但名义上绝对的党国领导人。手下也还有一票兄弟,可不是光杆司令。我觉得汪精卫背叛国家,很多时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国名党内部有这样一派投降的人的问题。众所周知,国名党和日本的渊源。所以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一些在国府失意的政客,或者被蒋介石搞的排挤出权力中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但是他们害怕,害怕将来被清算。于是他们纠结起来开始找最好是党国元老的人投降,到时候跟着新主子,原他们的权力之梦。这时候日本人也确切需要这样做,两伙人一拍即合,双管齐下,在加上陈璧君蛊惑。汪就投降当汉奸去了。我有一次看见过一份资料,内容大概是汪精卫说的,若日本胜,我(投降)为华夏留一脉,若中国胜,与之(日本)周旋,罪人我来当。我觉得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想法。有人说。他这是给当汉奸找借口,我觉得不是,起码他开始投降的时候不是。他可能没当汉奸的时候真是这么想的。以为自己的派系(亲日派)以及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关系,能够在沦陷区好好管理,进行有效的照顾,和日本人和平相处。其实他的想法是好的,可问题是,日本人是狼子野心。日本人九一八的时候还是没想过侵占全中国,充其量控制一部分地区,但是一个下级军官制造的小事变让日本胃口大开。到七七事变的时候,人家已经想要全中国了。他们为什么对中国人残忍,就是想奴役中国人,之后再杀光,杀不光就奴化教育,反正他们是来要土地的。汪精卫的政治不成熟,以及和老蒋的分裂,加投降派的怂恿,还有陈璧君的蛊惑,导致他走了不归路。我觉得他在最后的时光里,应该是后悔和害怕的,但是他肯定也安慰自己认为自己为占领区人民做出贡献,他是为了人民牺牲掉自己名誉的。之后就是害怕万一日本投降了,他这套说辞被人揭穿,会以一个什么样的下场收摊?不仅前途,名誉没有,身家性命难保,可能死后几代都被影响。所以他最后的时光郁郁寡欢,有人说。汪精卫最后的时候被日本人整死的,我觉得不是,溥仪皇帝知道的事比汪精卫多了去了,也没被杀。汪精卫那时还是有用的,不至于。但是我觉得他最后身体疾病是一个原因,再就是日本眼看不行了,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和肉体双重的打击让他再也撑不住。所以死了。他死后南京的伪政府开始乱套了,这些伪政府官员看见自己的老大没了,慌了神。我感觉他们都想错了,不论你跟随谁,只要你投降了,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你就是罪人。永远都是!


伊丽莎白女王她老舅

我曾经回答过一个有关汪精卫的问题,万万没想到,被很多人称之为“汉奸”。我在之前那个问题说过,我不想为汪精卫洗白,更没有必要为他洗白。我只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汪精卫。可笑的是,有人问我,“还原真实的汪精卫有什么用?他是汉奸就是汉奸”。这个回答实在好笑,那我大可以问,那你看去看历史有什么用?还不如去看抗日神剧,里面的一个个汉奸全部都是没有人性,出生就是汉奸的人,那看着八路军一枪突突好几个岂不是更过瘾?胡适说“历史不是认人打扮的小姑娘”,看历史的目的,是看历史中真实的人性以及人类走过的那些弯路。

好了,言归正传,来说说汪精卫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不管汪精卫成立“汪伪政权”有什么高尚的打算,但历史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被盯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汪精卫作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本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仍旧要了解汪精卫在成立“汪伪政权”之后的所思所想,给后人以借鉴。

汪精卫是死于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现在网上很多人说他是被日本人杀害,只是因为他最后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测。汪精卫的死因完全是因为1935年被人刺杀,伤口感染所致。当然,间接原因是因为汪精卫晚年郁闷悲苦的心境。

汪精卫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觉得可以以此来与日本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保存国家实力的目的。汪精卫其实早就料到自己会被骂成卖国贼,他曾经说,我“要经常不断的被骂为卖国贼,汉奸。但我已经做了挨骂的思想准备。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与我们约定的那样,在中国广泛宣传……我们在那个时候,才能与抗日的青年们见面,互相笑着说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为了落后的亚洲的繁荣”。

可是,令汪精卫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与自己谈判,汪精卫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绝对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张,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因此,汪精卫心中异常悲苦。他曾经说,我已经喝了毒酒,即使现在不喝,我也将必死(大意)。

因为汪精卫是1944年去世的,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投降。不过当战争到持久战阶段的时候,汪精卫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经预料到了日本必将失败。因为汪精卫晚年留下的资料比较少,我们只有从周佛海的日记中揣测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记里感慨,他和汪精卫都感到前途渺茫。他们错误估计了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把中国的战斗力估计得过低。当然,更没有想到美国会介入战争。“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卫在去世前,曾做过一首词叫《金缕曲》,颇能反应他的心境,里面有“我亦疮痍今满体,忍须臾,一见欃枪扫。逢地下,两含笑。”这里既说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更是他痛苦后悔的心境。


兮兮说事儿

汪精卫死的时间节点挺好的,在1944年11月死的,也就是日本还没有战败的时候。

有一句话叫,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汪精卫的人生定格到1937年之前,此人应当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如果定格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汪精卫应该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英雄少年,关键人生不止如初见,汪精卫留给人的印象只剩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投敌叛国,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关于汪精卫的叛变,有多重因素,可以说有日本人的利诱,也有其在党内被蒋介石排挤和打压,但是究其根本,史论纵横认为还是对当时的抗战缺乏信心,正是因为其对日本和对中国当时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认为中日战争,日本会胜。

所以,汪精卫最后选择了投靠日本。

我认为汪精卫的思想应该是最得孙中山的真传,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结果汪精卫将其利用到对中日战争上。

但是,汪精卫属于那种吃粑粑都赶不上热乎的,汪精卫1939年开始和日本方面进行谈判,一直到1940年才开始组建汪伪政权,结果1944年就一命呜呼了,可以说,汪精卫虽然当汉奸当的最出名,实际上,真正的汉奸生涯并不长。

其实,主要还是汪精卫太墨迹,汪精卫投日应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1940年才成事,主要还是太墨迹。

陈立夫对其的评价就是“书生难成大事”,认为其缺少锲而不舍的韧劲,尤其是汪精卫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性格,可以说,汪精卫的投日过程中完全展示了出来。

那么,汪精卫在日本侵华出现颓势,他会做何感想呢?

即使日本侵华没有出现颓势,汪精卫也是后悔的,更别说日本后来战败了。

正是因为汪精卫的这种性格,磨磨唧唧,瞻前顾后,所以难成大事,到了日本人的手里,时间长了,日本人也看不上他,因此没有予以重用。当然,日本人对汉奸的态度都是打心底里都不是太信任的。

如果,汪精卫能够活到抗日成功,以汪精卫的性格估计都能后悔死。

虽然汪精卫的性格软弱,汪才思敏捷,待人温和,可办起事来瞻前顾后,缺乏魄力,柔韧有余,刚猛不足。然而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却是炮仗脾气,快人快语,勇决智断。

后来陈璧君在法庭上为汪精卫叛变:“日寇侵略,领导无力护民,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而被迫每日生存于铁蹄下,这是蒋中正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与日本人往还。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估计,汪精卫很多行为都受陈璧君影响,从后来对陈璧君的审判来看,陈璧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改变心意,不肯悔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