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情好的羊易發;羊腸毒血症的、臨牀表現、診斷和防治方法!

膘情好的羊易發;羊腸毒血癥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學

羊腸毒血癥通常呈散發或者地方流行,主要在春初至秋末流行。綿羊和山羊都能夠感染該病,其中綿羊相對更加敏感,一般是4~12周齡的哺乳羔羊容易發生。氣候驟變、多雨季節以及潮溼地帶比較容易出現發病,通常是由於羊群在牧區從缺草或者枯草的草場突然轉移到生長大量青草的草場,使其過量採食;奶羊和育肥羊飼餵的精料含有過高水平蛋白,導致胃內酸度降低,促使病原體快速繁殖,且小腸滲透性有所增強。該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只要羊出現發病,基本很難耐過。

2、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

該病往往突然發生,病程進展快速,發病經過1~4 h就可死亡,流行後期病程持續時間相對稍長。有時發現病羊經常向上跳躍,然後跌倒在地,無法站起,接著出現痙攣,經過數分鐘就發生死亡。病程持續較長時,病羊表現出興奮不安,持續空嚼但不會下嚥,用力咬牙,採食泥土或者其他異物。頭頸向後或者朝向一側傾斜,呈轉圈運動,部分會出現步態不穩,側身臥在地上,呈現角弓反張,全身肌肉戰粟,腿蹄亂蹬,且有白沫從口吐出等。

病羊死後屍體膨脹,典型病變是胃腸內含有大量液狀和氣體內容物,真胃黏膜發炎,有時存在壞死灶,腸黏膜發生充血、出血或者形成潰瘍,嚴重時甚至整段腸壁都變成紅色,也叫做血腸子。部分病羊的腎臟發生充血、腫大,實質明顯變軟,心內、外膜存在出血點,全身淋巴結髮生腫大,肝臟有所腫大,且質地變脆,膽囊明顯脹大,可達到正常大小的1~3倍,含有大量膽汁。

3、實驗室診斷

由於該病的病程持續時間較短,較難在病羊生前診斷。主要是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呈散發,突然出現發病以及快速死亡,且往往在雨季和青草旺盛生長的階段發生,再結合病理剖檢發現有體腔積液、腎軟和血腸子等病變,可進行初步診斷。

膘情好的羊易發;羊腸毒血癥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方法!

病料塗片鏡檢。在無菌條件下,取病死羊小腸內容物製成塗片,然後進行染色鏡檢,能夠看到革蘭氏陽性桿菌,菌體略粗,兩端稍微呈刀切狀,瑞氏染色能夠看到莢膜。取肝臟、脾臟組織製成塗片,然後進行染色鏡檢時,較難發現病原菌,但腸內容物中存在毒素。

細菌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臟、脾臟組織分別在普通瓊脂平板上接種,放在37℃溫度下進行24 h的厭養培養,能夠長出灰色的圓形大菌落,表明溼潤,中央隆起。挑取培養物製成塗片後進行染色鏡檢,能夠看到革蘭氏陽性桿菌,且菌體與病料塗片一致,往往單個散在或者2~3個呈鏈狀排列,部分菌體中央或者一側還會形成芽胞。

4、鑑別診斷

羊腸毒血癥與羊猝狙、羊快疫等病都屬於梭菌性疾病,相同之處都由於感染梭菌屬的致病菌株而導致,往往是膘情好的羊容易發病,且突然出現發病,病程持續時間短,沒有表現出症狀就發生死亡,較難治癒。

羊猝狙是由於感染C型魏氏梭菌而導致,通常是成年綿羊容易發病,主要在冬春季節發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典型病變是空腸和十二指腸黏膜發生嚴重充血、糜爛,甚至存在不同大小的潰瘍。心包和體腔積液,腹膜炎,但腎臟沒有出現軟化。檢查小腸內容物,含有β毒素。

羊快疫是由於感染腐敗梭菌而導致,主要是在秋、冬和早春時節發生。病羊體溫通常有所升高,典型病變是真胃和十二指腸存在明顯的出血性炎症,幽門部及胃底部黏膜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點以及壞死區,且肝臟存在成群的不同大小的壞死灶,腎臟較少發生軟化,即使發生也比較輕微。

5、防治措施

免疫接種。在每年發病季節前,羊群可免疫接種三聯菌苗(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快疫)或者五聯菌苗(羊腸毒血癥、羊猝狙、羊快疫、羊黑疫、羔羊痢疾)來預防該病,共進行2次接種,每次間隔16~20天。部分羊在接種疫苗後,會存在體溫升高0. 5~1.O℃、前肢跛行的現象,但經過3~4天就會消失。

膘情好的羊易發;羊腸毒血癥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方法!

羊腸毒血癥是魏氏梭菌(產氣莢膜梭菌D型)在羊腸道內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所引起的綿羊急性傳染病。該病以發病急,死亡快,死後腎臟多見軟化為特徵。又稱軟腎病、類快疫。

臨床症狀

病羊中等以上膘情,鼻腔流出黃色濃稠膠凍狀鼻液,口腔流出帶青草的唾液,殭屍一般,不臌氣。

發病特點

發病以綿羊為多,山羊較少。通常為2-12月齡、膘情好的羊為主;經消化道而發生內源性感染。牧區以春夏之交搶青時和秋季牧草結籽後的一段時間發病為多。農區則多見於收割搶茬季節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質飼料時。多呈散發流行。

防治方法

春夏之際少搶青、搶茬、秋季避免吃過量結籽飼草;發病時搬圈至高燥地區。常發區定期注射羊厭氣菌病三聯苗或五聯苗,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膘情好的羊易發;羊腸毒血癥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