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情好的羊易发;羊肠毒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膘情好的羊易发;羊肠毒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羊肠毒血症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主要在春初至秋末流行。绵羊和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绵羊相对更加敏感,一般是4~12周龄的哺乳羔羊容易发生。气候骤变、多雨季节以及潮湿地带比较容易出现发病,通常是由于羊群在牧区从缺草或者枯草的草场突然转移到生长大量青草的草场,使其过量采食;奶羊和育肥羊饲喂的精料含有过高水平蛋白,导致胃内酸度降低,促使病原体快速繁殖,且小肠渗透性有所增强。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只要羊出现发病,基本很难耐过。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往往突然发生,病程进展快速,发病经过1~4 h就可死亡,流行后期病程持续时间相对稍长。有时发现病羊经常向上跳跃,然后跌倒在地,无法站起,接着出现痉挛,经过数分钟就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时,病羊表现出兴奋不安,持续空嚼但不会下咽,用力咬牙,采食泥土或者其他异物。头颈向后或者朝向一侧倾斜,呈转圈运动,部分会出现步态不稳,侧身卧在地上,呈现角弓反张,全身肌肉战粟,腿蹄乱蹬,且有白沫从口吐出等。

病羊死后尸体膨胀,典型病变是胃肠内含有大量液状和气体内容物,真胃黏膜发炎,有时存在坏死灶,肠黏膜发生充血、出血或者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整段肠壁都变成红色,也叫做血肠子。部分病羊的肾脏发生充血、肿大,实质明显变软,心内、外膜存在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发生肿大,肝脏有所肿大,且质地变脆,胆囊明显胀大,可达到正常大小的1~3倍,含有大量胆汁。

3、实验室诊断

由于该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短,较难在病羊生前诊断。主要是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呈散发,突然出现发病以及快速死亡,且往往在雨季和青草旺盛生长的阶段发生,再结合病理剖检发现有体腔积液、肾软和血肠子等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

膘情好的羊易发;羊肠毒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病料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小肠内容物制成涂片,然后进行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略粗,两端稍微呈刀切状,瑞氏染色能够看到荚膜。取肝脏、脾脏组织制成涂片,然后进行染色镜检时,较难发现病原菌,但肠内容物中存在毒素。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脏、脾脏组织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 h的厌养培养,能够长出灰色的圆形大菌落,表明湿润,中央隆起。挑取培养物制成涂片后进行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杆菌,且菌体与病料涂片一致,往往单个散在或者2~3个呈链状排列,部分菌体中央或者一侧还会形成芽胞。

4、鉴别诊断

羊肠毒血症与羊猝狙、羊快疫等病都属于梭菌性疾病,相同之处都由于感染梭菌属的致病菌株而导致,往往是膘情好的羊容易发病,且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没有表现出症状就发生死亡,较难治愈。

羊猝狙是由于感染C型魏氏梭菌而导致,通常是成年绵羊容易发病,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典型病变是空肠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严重充血、糜烂,甚至存在不同大小的溃疡。心包和体腔积液,腹膜炎,但肾脏没有出现软化。检查小肠内容物,含有β毒素。

羊快疫是由于感染腐败梭菌而导致,主要是在秋、冬和早春时节发生。病羊体温通常有所升高,典型病变是真胃和十二指肠存在明显的出血性炎症,幽门部及胃底部黏膜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以及坏死区,且肝脏存在成群的不同大小的坏死灶,肾脏较少发生软化,即使发生也比较轻微。

5、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在每年发病季节前,羊群可免疫接种三联菌苗(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快疫)或者五联菌苗(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快疫、羊黑疫、羔羊痢疾)来预防该病,共进行2次接种,每次间隔16~20天。部分羊在接种疫苗后,会存在体温升高0. 5~1.O℃、前肢跛行的现象,但经过3~4天就会消失。

膘情好的羊易发;羊肠毒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D型)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

临床症状

病羊中等以上膘情,鼻腔流出黄色浓稠胶冻状鼻液,口腔流出带青草的唾液,僵尸一般,不臌气。

发病特点

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为2-12月龄、膘情好的羊为主;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多呈散发流行。

防治方法

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发病时搬圈至高燥地区。常发区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苗,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膘情好的羊易发;羊肠毒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