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道河南特岗模拟题,来测试下你能得多少分?

60道河南特岗模拟题,来测试下你能得多少分?

单选题:

1.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简答题: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单选题:BDDCB

简答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6.教师的根本任务( )

A.教书育人

B.教学

C.班级管理

D.道德教育

答案:A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

C.君主立宪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 )原则。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

答案:B

9.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

D.掌握学习法

答案:C

1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答案:D

11.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答案:B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B

1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B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

A.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B.德育为先

C.能力为重

D.全面发展

答案:A

15.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A

论述:

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参考答案:

(1)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情绪的标准,才能正确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条标准:

①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③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④良好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16.由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的四个层次是()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18.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反映教师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繁重性

19.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来阐释教师()

A.文化素质

B.教育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20.从事教学工作五年的李老师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教学实践,表明李老师实现了()

A.专业自主

B.专业自我

C专业自律

D.专业自创

【答案6-10】C A B D A

21.叶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认为能够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学看作是教师帮助学生去理解、建构意义的过程,能够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

A. “虚拟关注”阶段

B. “生存关注”阶段

C. “任务关注”阶段

D.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2.主张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个人努力外,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学习团队的建设,这种观点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A.感性取向

B.理智取向

C.文化生态取向

D.实践-反思取向

23.下列对班主任角色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班级的教育者

B.班级的决策者

C.班级的组织者

D.班级的指导者

24.班集体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特征是()

A.班主任直接领导班级活动

B.班主任是班级核心和动力

C.自主地开展班级活动

D.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

25.对班集体的含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主体

B.班集体是一个学生的文化心理共同体

C.班集体是个性化的社会组织

D.班集体是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群体

【答案11-15】D C B C C

26.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体现了课外活动能()

A.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B.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

C.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D.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

27.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话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反映的课外活动特点是()

A.丰富性

B.多面性

C.灵活性

D.开放性

28.某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开展的编程交流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

A.文体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公益活动

29.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适合的形式是()

A.个人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小组活动

D.各学科活动

30.搜集各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现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之为()

A.行动研究法

B.历史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比较研究法

【答案16-20】A D C A B

31.张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改革研究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确定了“中国儿童教育发展研究”这一课题,这样的选题违背了教育研究选题的()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32.基础教育改革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美”为境界,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这些观点源于()

A.情境教育学派

B.情感教育学派

C.生本教育学派

D.生命化教育学派

33.下列属于教育活动的是()

A.母鸡教小鸡觅食

B.警察训练警犬追查嫌疑犯

C.妈妈给孩子哺乳

D.爸爸叫孩子跟熟人打招呼

34.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态

B.教育影响

C.教育系统

D.教育规律

35.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答案21-25】C A D B A

36.生产劳动的经验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的现象发生在()

A.商业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7.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形成了一定的标准,这反映的现代教育的特点是()

A.生产性

B.革新性

C.民主化

D.制度化

38.关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B.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C.教育向精英化的方向发展

D.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39.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思想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与文化》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40.认为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杜威

【答案26-30】B D C A D

41.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42.“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说明人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主观能动性

B.社会环境

C.教育

D.遗传素质

43.布鲁姆与加涅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相似之处是把教学目标分类的着眼点放在()

A.学习过程

B.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

D.学习结果

44.丁老师将口语交际《说说广告》一课的部分教学目标定为“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广告,注意说得有条理,把理由说充分”。此教学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45.某小学数学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为“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其中“能用手势”是教学目标的()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31-35】B A D B C

46.某音乐老师将《火车开了》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歌唱肘候能够面带微笑,并能在每一乐句之前轻轻地换气”,这说明教学目标具有()

A.整体性

B.灵活性

C.层次性

D.预期性

47.《教育-财富隐藏其中》报告指出,教学“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这句话标明教学应注重()

A.培育审美情感

B.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发展智力和能力

D.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

48.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组成了()

A.教学内容

B.教学设计

C.教学过程

D.教学媒介

49.教学过程是在理解、掌握已有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这种观点属于()

A.特殊认识说

B.认识-发展说

C.发展说

D情知说

50.以下不属于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基本阶段的是()

A.明确问题

B.运用知识

C.深入探究

D.做出结论

【答案36-40】D C C B B

51.列宁曾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加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揭示了教学过程中()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B.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52.“举一反三”中的“一”体现出教学内容的()

A.预成性

B.基础性

C.先进性

D.相关性

53.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淮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科书

54.学生在开展“保护绿水青山”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自己选择指导教师,遇到问题,积极主动查阅资料、确定活动方案,自觉呈现活动结果。这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A.综合性

B.实残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55.《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历史、地理和其他文科的融合与联系,这就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这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

A.接受性学习

B.综合性学习

C.碎片化学习

D.个性化学习

【答案41-45】A B A D B

56.某小学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动手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发“手工陶瓷工艺品制作”课程资源,从空间上讲,这种课程资源属于()

A.校内课程资源

B.素材性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57.教与学之间共同活动的中介是()

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标

58.学生可以参与编制的教材种类是()

A.国家教材

B.校本教材

C.乡土教材

D.地方教材

59.以问题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是()

A.混合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研究性学习

60.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实施观体现了()

A.忠实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创生取向

D.结果取向

【答案46-50】C A B B 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