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近日,上海小学语文课本火了。原因是这样的,据网友爆料,上海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第24课《打碗碗花》中,原来所有的“外婆”都集体改头换面成了“姥姥”。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新版和原版对比

另一篇课文《马鸣加的新书包》中,“外婆”也被改成了“姥姥”。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更有媒体贴出网友找到的截图,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复过相关问题,其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查阅第6版《现代汉语词词典》,发现“外婆”一词上确实标注“方言”,而语义为外祖母的“姥姥”一词无此标注。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而此前的第3版《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对“外婆”的解释前没有了表示方言的,在“姥姥”的“外祖母”义项前,也没有了,两个词似乎获得了平等地位。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外婆”和“姥姥”掐起来了,教材出版方这样回应……

相关消息曝出后,立马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上海人也炸了!因为,上海人似乎自古以来,一直叫妈妈的妈妈为“外婆”!当然,所有的南方人,除非是生活在北方的,可能也不习惯,因为他们也一直叫妈妈的妈妈为“外婆”。

@明天天气真好:我反而一直以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话,姥姥才是方言

@天才胖次少女:哈?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才是普通话吧?只听说过狼外婆没听说过狼姥姥

@躺在衣柜里的鱼:以后只能唱姥姥的澎湖湾了

@青轰青罒v罒:我从小到大就没有叫过姥姥,都是外婆

@EvAngeLion_84244:狼外婆得改成,狼姥姥了

@团掌大人:那周杰伦的《外婆》也得改成《姥姥》了

@烛影拾光:不尊重原著

关于“外婆”和“姥姥”哪个是方言,哪个是官话的争议很多。但是不是方言孩子们就不应该学,课本里就不应该有?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普通话的制定确实是以北方语言为准的,多年来各省市都在极力推广普通话。但是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方便交流。事实上,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的普及,许多的南北文化隔阂已经消失,对于表示外祖母的“外婆”和“姥姥”,全国绝大多数人理解起来都无障碍。

再举个例子,北方的女孩骂:“你胡说!”而让南方的女孩说:“你乱讲!”难道南方人能听懂北方人说的“你胡说”而北方人就会听不懂南方人说的“你乱讲”吗?

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就曾指出:

“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21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对此事件做出回应:

6月20日,某网络自媒体发表文章,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发了网络讨论。我社接到市教委教研室要求,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核查,基本情况如下。

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

关于称谓,尽管“外婆”“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但通过此事,我们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我社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将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后续我社将协助教研部门共同做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准确把握并充分考虑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语习惯。

此外,有关网络媒体引用的对“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无关,是2017年对读者来信反映本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译题翻译方式的回复。

我社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对教材出版予以关注,共同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读物。

特此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